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是自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以来,对依法治国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实现路径的深化阐述和发展提升,更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新目标的理论扩展和实施构想,必将成为我国法治史上的里程碑。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上,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法治既是国家治理的基本遵循,也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标注了我们党依法治国的新高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强调,"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依法治  相似文献   

3.
1979年我国最早提出使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意识到法治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基础,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政治民主的重要途径。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确立依法治国为基本治国方略。1999年又将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十八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中共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4.
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是前提、严格执法是保障、公正司法是生命线,法治建设的成效如何则要看全民守法的情况如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同时强调,"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些论述深刻阐述了  相似文献   

5.
<正>依法治国,有赖于法治体系的健全完善。对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一创新命题,为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定了性质、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需要法治文化的滋养和支撑。只有树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观念、宪法观念、法治政府观念、司法公正观念和法治社会观念,才能更好地  相似文献   

6.
杨雪冬 《决策》2015,(Z1):14
依法治国与改革开放是同步展开的,既是后者的重要内容和成就,也不断从改革开放中获得动力和支持。推动依法治国,既是对开放成果的法制化、制度化,也为进一步深化开放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和环境。依法治国是与改革开放伟大历程同步展开的,既是后者的重要内容和成就,也不断从改革开放中获得动力和支持。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不能在封闭条件下谋发展,也不能关起门来兴法治"。推动依法治国,既是对开放成果的法制化、制度化,也为进一步深化开放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在过去30多年的法治建设中,法治建设与对外开放的良性互动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越是开放的领域,法治建设的推进  相似文献   

7.
新书推荐     
正《依然谨慎的乐观——法治中国的历史与未来》江平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依然谨慎的乐观》是江平教授近年来关于推进司法改革,建构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与法治经济等重大问题的文集。江平教授一直关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会议主题,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部署、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后,他倍感振奋,不顾年老体衰,为建设法治社会奔  相似文献   

8.
刘俊杰 《决策探索》2014,(24):61-63
依法治国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又把这一方略载入了国家根本大法,使之成为宪法原则。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在依法治国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作用,对发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依法办事是秘书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秘书人员基本素质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之一,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全面部署,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也为依法行政指明了方向.笔者在办公室系统工作近10年,多年的实践经验使我深深体会到,适应新常态、做好新常态下的秘书工作,应当善用法治思维,准确把握依法办事的丰富内涵,将其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秘书工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是自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以来,对依法治国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实现路径的深化阐述和发展提升,更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新目标的理论扩展和实施构想,必将成为我国法治史上的里程碑。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上,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法治既是国家治理的基本遵循,也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来看,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知识固然重要,但是通过学习法律知识领会法治的内涵,培养良好的法治意识,却是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养的关键。根据"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正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  相似文献   

13.
将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是邓小平关于“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1995年,中共中央举办中央领导同志法制讲座,江泽民在讲话中第一次提出要“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1997年江泽民主席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确立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我国的战略目标。此后,重法治建设,以法治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的工作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广东省率先在全国成为依法治省的先行省,深圳市作为依法治市的试点市。在这种形势下,我省也及时提出了依法治省的目标,制定了依法治省的规划,并具体展开了我省的法治建设工作。那么,法治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是什么?依法治省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这些都是必须首先明确的。……  相似文献   

14.
新视野     
<正>用法治建设新思维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新时期法治建设提出了全新的、科学的、完整的系统规划,也为推进依法治国指明了根本方向和路径。"约束公权、保障私权"是现代法治的精髓,我们需要对公共权力的运行流程,认真分析研究,从而找到精准控权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设和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我国以法治国进程中,如何加强宪法监督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强宪法监督是为了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途径。本丈就建设法治国家道路上宪法所处的地位以及以法治国与宪法监督制度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是前提、严格执法是保障、公正司法是生命线,法治建设的成效如何则要看全民守法的情况如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同时强调,“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些论述深刻阐述了守法意识、法治精神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设和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我国以法治国进程中,如何加强宪法监督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强宪法监督是为了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建设法治国家道路上宪法所处的地位以及以法治国与宪法监督制度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潮涌动,各类观点纷呈,尤其针对公共行政行为的思想观念,呈现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甚至出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多彩风景.以城市治理中交通问题为例,为了"缓堵保畅",一些城市,如北京、杭州、成都,相继实施汽车"尾号限行"的交通管理措施.这些决策一出台,各界人士议论纷纷,褒贬不一.梳理这些决策制定过程中观点、观念碰撞与交流的现实情况,为领导决策探索一条清楚、明确的思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大背景下,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突显法治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适应依法治国的新形势,要求我们不断提升法治能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党员干部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作为生态法治建设中参与主体的"关键少数",我国各级各部门的某些领导干部还受制于传统的政法思维、利己思维和官本位思维等非科学合理的管理思维的局限。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依法治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8月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为当下我国领导干部生态法治思维的养成及强化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在"生态文明建设+依法治国"的历史发展背景下,可以从内外兼修、里外齐压、德法相依三个方面来不断培育及强化领导干部群体的生态法治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