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政平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4)
巴金的文学观是他人生观、道德观的综合体现,其中也包括他从高尔基作品中吸取的精神养科。巴金的提倡写真情实感,强调人品与文品的统一,重视文学的功利作用,这些都受着高尔基短篇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袁春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9(5):101-105
本文对八种文学思潮及流派的哲学背景进行考察 ,认为其文学真实观可归纳为四类 :本体论的文学真实观、由本体论向认识论过渡中的文学真实观、认识论的文学真实观和语言论的文学真实观 相似文献
3.
李侠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Z1)
本文以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为例,在后现代语境中探讨了历史的真实性与文学的真实性,说明了历史真实是指生活真实,而文学真实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对现实生活的描摹和记载,它是通过文学形象所反映出来的生活本质的真实。《女勇士》虽然偏离了传统传记文学的写作手法,融合了神话传说与个人经历,但作为一部描写文化融通的文学作品,它具有令人信服的文学真实性。 相似文献
4.
袁荻涌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8,(1)
巴金是在西方文学的影响下走上文学道路的,他与西方文学有着极其广泛的联系。巴金作品的表现方式,基本上是西方式的。如果没有西方文学的影响,巴金的创作是不会结出丰硕的艺术之果的。 相似文献
5.
刘江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3-77
分析了文学社会学视域中工农兵文学受众观的特点:受众是提出各种要求的工农兵文学的主动策划者,而不是听命于作家的被动接受者;受众不但阅读作品,而且检验作品;阅读作品的主要目的是接受思想教育,在接受教育的前提下进行艺术欣赏。这种受众观和其他的通俗文学、精英文学的受众观完全不同。而这种独特的文学受众观,是由毛泽东的政治文学观所决定的。从今天的角度看,它有违于文学的本质规律,但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尤善培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3)
先锋派代表作家余华的创作生涯经历了两次明显的转变,第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从先锋创作向传统现实主义的回归,第二次则是进入新世纪后,即《兄弟》《第七天》创作时期,由现实主义向现代写实主义的逐渐过渡.余华在不同的创作阶段显示出了不同的写作风格,在他"迂回式"的创作之路中,有一条主线将他各时期所做的不同尝试一以贯之,这条主线即"接近真实"的创作原则,余华的转变、坚守和突围都是为了更加自由地接近真实. 相似文献
7.
莫泊桑的重要美学论文《小说》,专门探讨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小说创作中的情节与结构问题;语言的适用与表达;文学批评问题。莫泊桑围绕这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完整地体现了他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观。 相似文献
8.
何海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6(5):79-82
自照相机发明后,现代绘画艺术便常常被认为是与真实、求知无关的事情,因此传统写实绘画没有意义了,自我表现的绘画才是进步的和高级的。这根源于对“真”的误解——将物理真实与视觉真实混为一谈。而视觉真实又因民族、文化甚至人的年龄的不同而不同。视觉生理学、心理学、现象学及70年代出现的二阶控制论,都曾充分论及过人的意向性对视觉形象的建构作用。“具象表现绘画”更是致力于新的视觉模式的建立。旅法中国画家司徒立则将具象表现运动上升为以现象学为哲学基础的较为完备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
从理论上说,真实存在于历史真实、叙述真实、文体真实三个层面之中,当历史真实不可求时,惟有进入到叙述真实和文体真实中去探究。有关解缙的历史书写就是一个典型,在有关解缙生平的四类文本中,特别是有关解缙之死的叙述中,存在叙事、文体等方面的差异,其历史文本的形成与演化也因写作背景和文学修辞的介入而不同,从最早的含混表达到客观化的叙述,解缙书写的历史文本开始出现文献征引、附录,文学色彩渐次加重,故事性增强,虚构性的野史笔记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对解缙书写进行具体分析,有助于理解文学要素在历史文本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童岳敏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69-73,78
隋末唐初,王通续《六经》以绍儒业,并于龙门开筵讲学。受王道观念的影响,王通的文学观具有明显的功利特征,如对《诗经》的阐述及历代作家、作品的评论上,王氏皆以儒家政教观作为衡量的标准,强调文章经世致用的教化作用。此外,河汾之学也深深地影响到唐初文学观的建构,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即唐初史家、政治家对王通经世致用文学观的继承;受一定的家风和区域文化的影响,王绩、王勃等人的文学追求既有家学因素,又呈多样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扬雄、班固等人的文学分类观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共同的特点是依据作品所含政教意义的大小、多少或有无分类,而不是像后世人和现代人一样根据作品的题材、形式、风格等其他标准分类,这表现出儒家诗学对汉代文学分类观念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两个一致”是巴金艺术真实观的总纲;人物塑造从生活出发往往就是从原型出发;“比较象活人”是衡量艺术典型真实与否的美学尺度;悲剧真实是巴金艺术真实的最高体现。 相似文献
13.
14.
熊吕茂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6)
唐君毅认为中国文学与中国哲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将中国文学分为八大类;同时,他还认为文学与历史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对文学意识与历史意识作一比较,才能了解文学意识的本性;而文学意识的价值意义则体现在其真、善、美三者的结合上.他在对中西文学之比较中,虽然习惯于用本民族的文学标准去观察和评判西方文学,不免带有文学评判价值上的主观片面性,然而他的文学观却有着独到的理论创新、理性判断和审美情趣,对于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艺术真实观在西方文学传统中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后亮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1):20-26
什么是艺术之真?艺术应如何求取真实?这一直是西方文艺理论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再到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不同时期的人们对艺术与真实的关系均作出了各种解释。系统考察从古希腊以来西方理论家在这个问题上所作的探索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下文学所面临的困境,并思索未来可能的走向。 相似文献
16.
周杰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本文从《喧哗与骚动》入手,论及了福克纳创作的美学技巧方面的问题。作为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家,福克纳在创作中表现了与传统小说不同的真实观与时间观,即写出心灵深处的永恒的真情实感,内在的真实;采用“心理时间”,打破客观时间。 相似文献
17.
抗战爆发与文学观的变移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朱丕智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29-34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抗日战争对中国新文学和文学观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新文学在继资产阶级性质的人道主义文学观、无产阶级性质的阶级论文学观的演变之后,在抗战爆发时又确立了全民性质的民族文学观。在整个抗战期间,民族文学观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同时又与阶级论文学观发生着此消彼涨的复杂统一关系。最终随着抗战的结束,民族文学观退出文学历史的前台,阶级论文学观重新占据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严晓江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6):98-100
从横向比较的角度和宏观层面探讨梁实秋的文学观和翻译观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其文学观对翻译观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摹仿与纪律"的文学本质论使他的翻译态度严谨而理性;"天才说"的文学主体论使他的翻译选择呈现出较浓的文化精英意识;"中庸平和"的文学审美论使他的翻译策略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在彰显"异"的基础上体现"适度"原则;"判断与透视"的文学批评论使他的翻译批评注重对作品伦理功能与艺术功能的协调。 相似文献
19.
毛新青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6,22(4):73-77
刘师培的文学观呈现出新旧文学观转型期的特点,对于文学的阐释是其新型文化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学观从对于传统文学理论的总结、梳理和研究中,用西方的理论框架进行激活,寻找回应现代的资源,具有明显的近代意识。 相似文献
20.
韩涛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50-54
古希腊文学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古希腊人的妇女观。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妇女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父权时期之初的妇女虽不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但其在社会生活中仍是不可忽视的。奴隶制时期的妇女则完全成为贞操观念的牺牲品。古希腊社会经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再到奴隶制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妇女的社会地位一再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