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邓州市农地整理项目区的后期管护为例,研究管护制度环境下农民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完善农民参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禀赋方面,受教育程度及耕地面积对农民影响较大;在制度约束方面,内部管护制度完善程度、外部监督制度有效程度、后期管护制度改进程度对农户参与行为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建议提出: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后期管护奖惩及监督机制,并且不断完善后期管护制度,保证管护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运用感知价值-行为意愿逻辑和有序回归分析模型,以湖北省部分县市390份农户问卷为样本,对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对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感知价值是影响其参与意愿的决定因素,基于感知价值从农民对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两方面来分析其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是合理可行的;农民对农地整理项目的认知、地方政府对农地整理政策宣传的重视度、村民的政治身份、参与是否有劳务报酬对农民参与意愿有显著正的影响,参与所发生的交通费用对农民参与意愿有显著负的影响。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如下政策措施:在农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视农地整理政策及项目信息宣传工作,提升农民对农地整理的了解度和认可度;建立健全农民诉求表达机制,鼓励农民多途径参与农地整理项目,提高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效率;重视农民所提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农民意见反馈机制和奖励机制,给予参与农民一定的劳务报酬,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农地整理项目农民参与现状及其原因,为促进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和完善农民参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整理项目农民参与意愿不高,参与程度较低,缺少全程参与,参与方式单一;影响农地整理项目农民参与程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农民的年龄、是否为村干部、家庭耕地面积、家庭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农民对农地整理政策的认知、农民对农地整理益处的认知、农民参与被鼓励和重视的程度。提出政府应重视农地整理政策的宣传工作,提升农民的认知水平,支持村干部发挥带头作用,规范农地整理项目农民参与程序,鼓励耕地流转,以促进农民积极参与农地整理项目。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权变动视角,利用陕西省泾惠渭灌区88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Hanemann模型对小型水利设施的投资意愿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Logistic模型考察私人产权、集体产权和混合产权制度安排下农户小型水利设施投资意愿的影响因素。标底价为单独自变量的Hanemann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农户的平均投资意愿是131.22元,在私人产权、集体产权和混合产权情景下,农户愿意支付的价格分别为129.42元、129.55元、132.76元;标底价格与投资意愿呈负相关关系。Logistic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因节约监督成本和协商成本对村集体管理、用水协会管理和私人承包经营管理方式下农户的投资意愿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私人承包的产权安排下,因农户更为明晰的产权引导,水利认知与农户的投资意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用水协会管理的制度安排下,小型水利设施的投资意愿受到农业收入的显著正向影响,这是因为农户的收入水平越高,越有经济实力为水利设施建设出资。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农地整理对农户农业生产投入行为影响的基础上,构建出农地整理对农户农业机械投入影响的理论模型,并采用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会对农户使用农业机械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农户对农地整理的认同程度和农户对农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满意程度对农户使用农业机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意愿对农户使用农业机械行为有正向影响,但影响不显著。进而得出如下结论:在农户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农户的农业机械投入存在一个最优规模,农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会影响这个最优规模的大小;农户使用农业机械行为受到农产品市场价格、劳动力要素市场价格、资本要素市场价格、农户家庭特征、农户资源禀赋和农地整理的影响;农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地整理项目实施中农民的受益与受损研究对完善农地整理项目投资政策和补偿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作用。以湖北省5个县区为例,利用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农地整理实施中农民受益类型及其支付意愿、农民受损类型及其受偿意愿。研究表明:农民的受益类型包括灌排水更方便、通行更便利、投劳收入、耕地质量提升、增加耕地面积等类型,前三者较显著,后两者不明显;农民受益后的支付意愿是,绝大多数受访农民愿意为受益而义务投工或出钱,但也有少数受访农民拒绝支付;即便农民意愿采取同种支付方式,但农民之间的支付额度仍存在差别。农民利益的受损类型主要包括耕地被占用、青苗损失、耕地质量降低、田块分割、塘堰被填、祖坟迁移、房屋拆迁等损失类型,前四者的发生比例很大,后三者的发生比例较小;农民利益受损后的受偿意愿是,100%的利益受损农民认为利益受损应获得补偿;不同的利益受损类型,农民期望的受偿方式存在较大差别;不同的利益受损方面,农民意愿接受的受偿额度存在较大差距。在调整和改进农地整理项目投资政策和补偿政策时,应以农民需求和农民意愿为导向,提高农地整理项目的农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1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区)1196个样本农户的村域特征、农户家庭资源禀赋及生产经营特征、用水协会模型与管理方式、政策认知特征以及参与管理意愿进行调研和分析,旨在了解农户参与管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激励农户参与小农水管护的政策建议,即:加强对小农水建设的同时,重视水源及支渠等水利设施的建设;明确管护主体的权责,完善管护体制;加强宣传,提高农户对小农水的认知水平;促进农田流转,切实提高农户收入水平;构建合理的水费计收制度。  相似文献   

8.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户参与农地整理的现状,对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程度进行了测定,并对影响农户参与程度的因素进行了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整理项目农户参与程度偏低。影响农地整理项目农户参与程度的显著性因素有是否为村干部、农户耕地面积、农地流转价格、是否涉及权属调整、是否成立了农户质量监督小组、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权责的明确程度、地区差异、村干部对农地整理的态度、户主文化程度、农户耕地块数、灌溉和机械等投入成本、本村经济发展水平、对已实施的农地整理项目满意程度、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工作程序的清晰界定。所以为充分调动农户参与农地整理的积极性,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应重点考虑上述显著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基于安徽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农地流转意愿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农民市民化意愿是影响农地流转意愿的第一大因素,而农民城市生活感知是仅次于户主文化水平的第三大影响因素,家庭劳动力负担率与农地流转意愿呈显著的负相关。此外年龄、家庭人口数、外出务工率和农户类型对农地流转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大对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转变城市社保差别化供给机制,对进城农民"放权让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获得相关数据,研究农户对农地证券化意愿和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结论:(1)农户家庭小于40岁人数占比与农地证券化意愿正相关;(2)非农业收入占农户总收入比例与农村土地金融化意愿负相关;(3)农户承包土地面积与农地证券化意愿正相关;(4)村镇干部和大农户的影响与农地证券化意愿正相关。根据研究结论并提出对策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户和年轻一辈农地证券化的宣传力度;农户收入结构亟待调整,农户耕作能力需要集中提高;由村镇干部和大农户领导,其他农户农地入股的农地证券化是一农地制度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陕西省泾惠渠灌区811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村集体管理、用水协会管理和私人承包经营管理三种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方式的农户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目前农户对农村水利设施服务总体满意度不高,不满意比例达35%;不同管理方式农户满意度差异较大,其中,用水协会管理方式下的农户满意程度最高,私人承包其次,村集体管理方式下农户满意度最低。农户对小型水利设施管护的满意度受务农年限、水利设施认知、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例、损耗程度、维修及时性、用水纠纷的影响,且不同管理方式分组下农户满意度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湖南湘北地区218户农户的调查,构建3个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农户分化对农地经营权资本化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分化对农地经营权资本化意愿具有直接影响,农户水平分化和垂直分化程度越高,农户越愿意进行农地经营权资本化;农户垂直分化通过影响农户土地功能偏好进而对农地经营权资本化意愿产生间接影响,农户垂直分化程度越高,越偏好土地的财产功能,进而越愿意进行农地经营权资本化;土地功能偏好在农户水平分化和农地经营权资本化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户主文化程度、家庭非农技能劳动力成员、土地集中度、村干部支持程度等因素对农户农地经营权资本化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江苏省886个农户调研样本数据,基于农户分化下研究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差异性,首先通过交叉表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差异性,并利用Logistic模型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得出主要影响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有农民宅基地产权归属认知、农民受教育程度、农户家庭所在区位性质、农地流转情况、农户家庭类型、家庭规模及受访者年龄7个因素,基于此提出宅基地退出工作应倾向于中远郊地区、对退出农户实行各项包括就业、社会保障措施解除农民后顾之忧、针对不同类型农民实现多样化安置补偿方式选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黑龙江省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对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黑龙江省农户农地流转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从农地转入、农地转出两个方面挖掘影响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农户农地转入和转出受模型中变量不同程度的影响,产生促进或抑制作用。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促进黑龙江省农地流转的对策建议,即:增加农民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完善农地流转制度,建立有效的农地流转市场;加大农地整治力度,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农村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及公用设施水平。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山东省287份农户调查问卷,综合运用Heckman二阶段模型、主成分分析和比较分析法,分析农户土地政策认知及其农地转出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农户对土地政策认知的总体水平和农地转出比例均较低;对农户整体而言,土地政策认知水平提升对农地转出意愿和行为的发生概率提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转出意愿和行为对土地政策认知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土地政策认知对农地转出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力处于中等水平,家庭特征、区位因素和社会保障的作用程度相对较大,资源禀赋的作用最小。为了促进农地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应提高农户的土地政策认知水平,提高农民非农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以安徽省滁州市六市(县)问卷调查为数据源,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从农户个体特征、农户家庭状况、农户对管护的认知状况和外部环境四个方面探寻农户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户务农年限、承包耕地面积、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家庭非农就业人数、农户对建后管护性质与功能的认知、农户对建后管护中权利与义务认知、管护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认知、参与管护工作的态度、后期管护宣传强度、管护资金来源和管护组织、激励制度11个变量显著影响农户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行为.研究结论对相关部门制定相应政策,调动农户参与管护的积极性,提高管护效率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交易费用理论,构建"农地整理-交易费用-灌溉行为"理论框架,利用实地调研数据验证交易费用3个维度变量的中介机制。结果表明:(1)实物资产专用性、地理位置专用性、政策不确定性均通过中介效应的检验;(2)灌溉频率未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建议:(1)农地整理时需广泛听取农户意见,以提升农地整理满意度;(2)着重关注农田水利设施的质量,并建立完善的后期管护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农户加入不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在陕西杨凌及其周边地区131个农户的调查样本,设定农户参与"公司+农户"和"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2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运用Logit模型,对农户参与不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满意程度、劳动力的农业技能培训和服务频数、农户的专业化程度对其加入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意愿的影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显著性;政府的支持对其加入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意愿的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显著性;农户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认识程度对其加入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意愿的影响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显著性,并提出了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组建多元化的农业技能培训体系,强化对农户有关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农民合作知识的普及,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陕西省893份实地调研数据,运用Logit-ISM模型系统分析环境素养、非正式环境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意愿和行为的共同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环境素养方面,参与渠道、主动监督意识、整治责任意识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高意愿低行为现象发挥显著影响;在非正式环境方面,村内整治工作受重视程度、个人贡献受重视程度、村组织支持力度、村内参与氛围同样发挥显著影响.其中,个人贡献受重视程度、村组织支持力度、村内参与氛围等非正式环境因素是深层根源影响因素,环境素养因素是表层直接影响因素.据此,建议加强环境整治知识培训和媒体宣传,提高农户环境素养水平;采取因地制宜、因类施策,鼓励通过群众管护、承包管护、社会化管护、制度管护等方式,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激励机制,激发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20.
苍山县农地流转意愿特征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苍山县228户农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当地农户的农地转入及转出意愿特征。结果发现:当地农户的农地流转意愿不强,转入意愿明显高于转出意愿;愿意参与农地流转的户主多为40-59岁、知识水平相对较低但法律意识相对较强的农民;农户更愿意转入地块面积大、可长时间转入的农地,且外界环境对农户转入农地的意愿影响显著;农户愿意转出农地方式以私人出租为主,农户愿意转出农地面积占原耕种面积的比例较大;农地的社会保障作用依然较强。并提出了推进农地合理顺畅流转的简短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