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广大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也有长足进步.但与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相比,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加快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对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制建设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建设相比,我国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明显落后于经济建设,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对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分析问题的原因,制定并落实可行性措施,抓好农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黄海 《民族论坛》2006,(8):14-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与时俱进、总揽全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长久之策。目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形势十分严峻,面临的任务相当艰巨。只有加快改善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规模和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才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进步伐。一、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所谓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农村地…  相似文献   

4.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管理条例》、《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的要求,作者通过对农村客运站点规划、建设、管理方式的探讨,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建设与加强农村客运站点的管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农村道路客运是道路运输行业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客运站建设要以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为依托,统筹规划,要按照“路、站、运”一体化的思路,将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农村客运站点规划以及农村客运网络规划合在一起,综合规划。  相似文献   

5.
梁世生 《民族论坛》2008,(2):32-33,27
<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其具体内容包括农村文化、教育、医疗、风俗习惯、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农村  相似文献   

6.
<正>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两个“必须”,明确了教育与经济建设之间的“服务”与“依靠”关系,反映了社会主义教育规律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是办好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教育体制改节的根本指导思想。本文以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思想为依据,在分析民族地区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和依靠对象是农民,农民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农民现代化而不断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想选择。农民现代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一、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力量,农民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价值取向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来看,农民已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和中国改革…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聚居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十一五”规划,我国将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处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政治、文化相对落后,经济、生活水平相对贫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拟从少数民族聚居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入手,对这些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一、少数民族聚居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1、端正和明确了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建设、发展思路。多年来,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工作机制和思路完全以单纯的GDP为指挥棒。虽然在一定历史阶段,这种机制和思路促进了少数…  相似文献   

9.
我国十一亿人口,九亿是农民,在农村。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如何,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速度和成败的大问题。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审议和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议》,要求全党全力以赴做好农村各项工作,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进程,这是十分英明的决定。解放四十多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广大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和成就。在这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找到一条发展农村经济、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即走“农,科、教”结合的道路。这是一条农村经济起飞、农民奔向“小康”的必由之路。但是,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目前各地  相似文献   

10.
新乡村建设思想史脉络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建设学派的理论探索和实验活动,是现阶段中国新农村建设理论的重要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以及陈翰笙等代表的"中国农村派"的思想以及实践,经过了革命和风暴时期的探索、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农村社会主义高潮初步实践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新兴起等几个重要阶段.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探索和社会实践及其所取得的辉煌成果,是我们总结、归纳和创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的渊源和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标志着我国经济建设向商品经济的最高阶段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全适合我国国情,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具体体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富民强国的一种手段,是发展我国经济的最佳途径。民族地区农村普遍贫穷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不少人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加快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务之急要切实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民族地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中。随着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民族地区一系列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也暴露出来。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局面得不到改变,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就得不到保障,文化素质就得不到提高,也就无法从根源上摆脱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因而,如何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新牧区建设是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是全国第二大牧区。从人口所占比重或从所辖面积,以及独特的地理区位、生态地位和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来看,都说明了牧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全疆的发展举足轻重。因此,加快牧区建设步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力突破的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4.
农村乡土人才是活跃在农村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特长的新型人才,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劳动在农村,创造在农村,是农村生产力中最先进、最活跃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开发农村乡土人才资源,培养一大批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村乡土人才,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新平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是促进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新载体。组建湖北省直新农村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6.
农村群众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陶冶了情操,为新农村建设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7.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为促进欠发达地区农业增效而实行的一项农村科技革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之一.在甘肃省推进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活动,是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动甘肃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正>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村级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这是新时期村级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围绕这一课题,我们先后深入到湘西州100个村级党组织(其中,一类支部占45%,  相似文献   

19.
龙文玉 《民族论坛》2007,(7):I0005-I0005
<正>村干部处于我国干部的最底层,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第一线的战斗指挥员。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突出抓好村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培育一支适应发  相似文献   

20.
由文化部举办的一九八○年部分省、市、自治区农民业余艺术调演,自六月一日至十一日在北京举行。在我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组织亿万业余农村文艺活动积极分子参加的一支文化大军,和专业文化工作者一起,为繁荣社会主义农村文化而奋斗,是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战线的一项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大事,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次调演,是继一九五六年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以后二十余年来,全国农村业余文艺活动分子欢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