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宏观经济自运行惯性与调控惯性的因素分析 惯性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物质运动原有趋势的延伸。在牛顿定律中,惯性是如此定义的:“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的性质,在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即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静止的继续静止,运动的继续运动。”在自然界的物资运动中,惯性是极为普遍的,在经济运行中是否同样存在着惯性运动?现实经济运动已经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如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时原有经济体制作用的依然存在、通货膨胀治理过程中原通货膨胀效应滞后…  相似文献   

2.
一经济行为是指人们为达到某种经济目的,满足某种经济需要,完成某种经济冲动而采取的动作系列。如:个体户为发财而倒买倒卖;税务局为政府敛财而收税;小青年为结婚而购买电视机;如此等等。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只要他不是一个痴子,  相似文献   

3.
<正> 方法论中的任何新思维都将产生新的概念,为了从本质上概括这种新概念,有必要引进新的哲学范畴.本文试图将惯性做为一个哲学范畴引进唯物辩证法,以期能为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贡献一点可供参考的思想方法.一、让惯性走出力学领域惯性最初只是做为一个力学范畴提出来的.168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他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古典力学的三条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任何一个物体都保持静止的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物体受力的作用被迫改变这种状态."根据这条定律,人们把  相似文献   

4.
语言惯性与无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文学创作中经常出现的作品与意图冲突现象的解释,目前学界还主要局限于缺乏语言学视野的意识领域。但文学创作最终表现为运用语言的活动,而一切投入使用的语言都像运动起来的物体一样具有惯性。语言惯性是语言流动到一定程度时那种难以控制的自动化特征。在语言惯性驱动下的语言自由流淌,能够冲决自觉意识的控制,诱发作家的无意识和潜在意图,并可能导致作品与作者初衷的冲突。语言惯性根植于人类的完成趋向中,显现在正常语言的挫折中,它使语言具有先天的表现性征。从语言惯性与无意识入手,能为理解作品与意图的冲突现象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5.
意向性的概念虽并非言语行为理论家之首创, 却由他们赋予了新的内涵。在言语行为意义论中, 话语施事行为与意向状态被认为具有某种同构性, 意义不仅是意向性的一种派生形式, 而且意义的可能性及其限度均由意向性所奠定。因此, 意向性也就成为理解言语行为之意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经济结构变革形式向高层次进军,政府行为在经济结构变革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这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国情的。目前我国推行的股份制企业形式和企业兼并行为等经济结构变革都离不开政府行为的调控作用。过去一段时间认为政府行为作用不大、甚至认为政府行为是对经济结构变革的横加干涉及和改革对立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在我国的经济结构变革中,必须加强发挥政府行为的调控作用。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所决定的。一、政府行为在经济结构变革中必要性政府行为指的是人民政府依法行使国家权力,对经济行为施加的一种行政行为,它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为目的。运用行政命令,行政法规、行政措施,行政法律为手段,它对维持  相似文献   

7.
我们分析当前需求不足常常忽略了对经济主体行为的研究。经济主体行为由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阶段决定 ,而 90年代经济体制影响因素在弱化 ,经济发展阶段成为影响经济主体行为的主要因素 ,为此 ,我们在制定扩张性政策时 ,需要新的思路 ,刺激需求和促进供给双管齐下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经济转型以来,社会生活水平总体上由温饱跨入小康。而体制运行惯性和转型催生的贫富差距勾勒出了凯恩斯所描绘的“丰裕中贫困”。我们所面临的“丰裕中贫困”和凯恩斯的界定有本质之别,它更多地是由传统体制及其运行惯性引发,同时被经济增长过程放大。对其治理的政策设计应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在规范政府行为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转型制度供给主体的作用,进而减少经济转型的压力并使其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存在的市场秩序混乱的集中表现是经济行为的非市场化倾向,这种倾向根源于计划经济的惯性导致的政府的非市场化行为。因此,要整顿市场秩序首先要规范政府行为,要规范政府行为首先要确立市场经济秩序观。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行为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优化张文礼市场缺陷导致了政府经济行为,而政府经济行为与市场机制一样会产生缺陷。因此,在探讨了政府经济行为的必要性、构成体系及其缺陷后,还必须对政府经济行为的优化问题作出分析,这样才能为有效防止和克服政府经济...  相似文献   

11.
政府经济行为一直是我国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理论界对政府行为的研究,绝大部分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优化、规范化和模式转换,而对有关政府经济行为的基本的、一般的理论问题研究不多,这会导致政府经济的优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文试图研究有关政府经济行为的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从而为我国政府经济行为的优化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一、农民经济行为的社会学诠释 经济行为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系统,是经营活动的动机、目的及其实现方式,表现为生产的动机和目的、财富的分配、产品的交换和消费方式。从内在动机看,农民的经济行为是其农业经济活动的目的及其对财产、劳动和所有制的观念和态度的现实化。从外部因素考察,农民的经济行为是村社、政府、市场、自然环境与农民相互作用的结果。农民特定经济行为的调整和选择是农民的价值观念、文化素质及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所导致的现实行为。 农民的经济行为是农业发展的诸条件作用于农业经济状况的必要环节。自然、社会因素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是间接的,它们往往先转化为农业经济活动的主体——农民的经济行为方式,再物化为农业状况。因此,农业经济状况可视为农业劳动者一定经济行为方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问题群,其核心是经济行为经济化是否道德?不讲清这个问题,别的问题很难讲清。 1.什么是经济行为经济化?经济的本性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收益。经济行为经济化就是排除各种附加在经济行为之上的非经济的社会功能,使经济行为充分实现其经济本性。 人的行为各种各样,分别担负不同的功能。在社会的不发达状态或特定体制下,人的行为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灰色”经济行为是指存在于“是”与“非”之间的。不清不白”的经济行为。其特征:在实际行为界定上的模糊性;利用经济政策边际性的行为方式;具有复杂性、隐蔽性较强的活动过程;其经济行为性质随着经济关系的调整不断变化;多数是由法人团体所实施的有组织的经济行为。造成“灰色”经济行为的基本原因主要是:局部经济利益的驱动;体制转换中形成仪序中的某些盲点和间隙;多种经济成份的不况则竞争;法制建设滞后;调控机制之力;现行的权力制约力量的软弱和松散。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人自身能量释放传递的实验事实、实际计算、理论创新的方法证明:一切人类活动劳动做功过程,都是物体针对物体能量释放传递产生力做功转换获得能量的事实,及能量转换原理.同时,证明能量和功的定义是相同的、力是由物体能量释放传递获得时产生的理论数学表达式表述,证明物体相互作用时和过程中,力、功、能量转换量始终相等,证明惯性就是物体在获得或释放能量,证明能量和牛顿三定律运动的因果关系及其表述等物理力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以上理论转换为实事、易懂易学物理力学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6.
解析自救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救行为,是法益受到侵害的人,按照法律上正式的程序等待国家救助机关的救助,就不可能恢复或者显著难以恢复时,用自己的力量求得其恢复的行为,它针对的是已经过去的侵害。[1]纳入到刑法视野的自救行为,往往表现为一种侵害性,形式上符合某种犯罪构成。在刑法理论界,自救行为被普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微观经济是由企业、家庭和个人依托市场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 ,深入研究家庭经济行为 ,全面揭示家庭经济活动的规律 ,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形成和完善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刘茂松承担的《家庭经济行为论》课题 ,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这一问题。一、本课题的研究现状长期以来 ,国内外经济学界对微观经济的研究 ,一直没有把家庭经济行为作为一个综合性主体来研究 ,通常是将家庭的生产经营行为视同为企业行为 ,而将家庭的消费和投资 (储蓄 )行为则视为居民个人行为。…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活动当事者的任何经济行为,都要受到一般的普遍的社会规范或标准的约束,超出了规范的要求,就是经济行为的变态。如果这种变态,不是个别的、偶然的或短暂的,而是社会大多数经济活动当事者普遍地出现了的变态,那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行为的质的变态。一般地说来,经济行为质的变态,是不能用经济活动当事者的思想不正确等主观原因来解释的,一种变态行为取得了社会广泛普遍的表现,预示了造成这种质的变态有其深刻的经济原因,探求这种经济原因,寻找纠正质的变态的对策,是经济理论和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行为及其演化是和我国经济转型相伴相生的的。本文以演化经济理论为分析工具,指出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行为演变路径具有创新性和模仿性之分,创新性演变具有地区差异性、模仿性演变出现一定递进性,演变过程带有明显的地方政府间水平竞争的特征。且体现了行为目标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行为方式由封闭性向开放性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求真务实不仅需要思想教育,也需要内在的动力和外部的约束机制。"作假惯性"的产生和延续具有利益、认识、道德和体制方面的原因。要克服"作假惯性",必须提高对作假危害性的认识,加大作假成本,重视对认识过程中的博弈对策的研究,加强对干部的诚信教育和考核,完善对作假行为的防范、监督和惩罚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