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的小盂鼎,原器亡佚,仅存拓本,铭文约四百字。诸家考释,多定为康王器,尤以郭沫若氏《两周金文辞大系》论之甚详。郭氏定为二十五年器,依据拓本铭末“隹王廿又五祀”,断为康王,主要立论于铭文中有“用牲啻周王(武)王成王”,以为武王、成王之后自是康王无疑。 殊不知,“成王”之后,铭文泐缺四字,辞已不可考求。由此断为康王器,实属佐证不足。而“隹王廿又五祀”亦属误释。 1986年春,笔者与东北师大陈连庆教  相似文献   

2.
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馆博物馆收藏有一件中国的铜器《鲜盘》,著录于巴纳和张光裕编的《中日欧美澳纽所见所拓所摹金文汇编》中。它的铭辞全文是: 隹王卅又四祀、隹五月既望戊午,王在…京,禘于邵(昭)王;鲜蔑历,祼王璋, 祼玉三品、贝廿朋,对王休,用作子孙永宝用。 不少中外学者,根据“禘于昭王”一语,论断为穆王时器;还有人依据其铭文字体很象穆王时的《刺鼎》,认为可以视同穆王时的标准器。一个好友闻风而动,据此修正了他的西周年代论文的个别论断。赵光贤先生推算了他的纪时后,认为不符旧说穆王34年的月、日;加  相似文献   

3.
"对扬"再释     
铜器铭文中的熟语“对扬”,前辈学者已有讨论,但各家观点并不统一。若全面分析铭文材料和文献用例,可以认为,“对扬”是一个感谢用语。限于铭文的体裁,一般是作器者对有恩于他的人表示感谢时所用。“对扬”的使用是西周时期礼制隆盛的一种外化形式。  相似文献   

4.
陈双新 《中国学术》2001,3(1):135-147
先秦编钟以“堵”与“肆”为组列之名,确无疑问,传世文献和铜器铭文中都多次提到,但它们各自所指的数目与相互关系,一直成为学者们力图弄清又聚讼不决的难题。最近几年出土了好几批套数完整的编钟,为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材料。下面我们结合文献、铭文以及实物的出土情况,  相似文献   

5.
载之司约职官掌管职事范畴 ,属“治地之约”。铭文书写职官应为司约[6] [7] 。五祀卫鼎新释@王长丰$郑州大学历史与考古系!河南郑州450052~~~~[1]庞怀清,镇烽,忠如,志儒.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西周铜器窖穴发掘报告[J].文物,1976,(5). [2]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M ].中华书局,198612. [3]马承源.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三)[M ]文物出版社,1986. [4]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新出西周重要铜器铭辞的译文和注释[A].故宫博物院.唐兰先生金文论集[C]·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5. [5]王长丰.西周微氏家族青铜器群及其世系研究中的一个误区[J…  相似文献   

6.
截至2015年6月底前,郑州地区已公开发表的商、西周及春秋战国有铭青铜器共计有210余件,其中郑州市区出土13件,荥阳出土20余件,中牟出土1件,巩义出土1件,登封出土8件,新郑出土170余件。商代铜器铭文中以族名为主,比较重要的是在荥阳小胡村发现的"舌"铭铜器群。西周铜器铭文内容丰富,多涉及封国贵族,主要出土于郑州洼刘、新郑唐户、巩义等地。春秋战国铜器铭文则以兵器铭文为主,涉及地名、官名、人名、纪年等信息,主要出土于新郑、登封等地。  相似文献   

7.
<正> 铜器铭文,前人称为彝器款识或钟鼎文,现在通称金文。古人在铜器上铸刻文字,最初只是自记其名以表示器物归其所有,所以后人把“金”与“名”合成一个字,称之为“铭”。商周有铭铜器总数五千多件,铭文所包含的单字约3500个,目前已能辨识的字约  相似文献   

8.
西周时期的何尊铭文对周初历史的研究,其重要性决不亚于《尚书》中《周书》的一些文献资料。两者在研究周初历史时,可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何尊于一九六三年在陕西宝鸡贾村塬出土,铭文为十二行,共一百二十二字。全部释文为: 惟王初(?)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白天。 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辶来)文王,肆文王受兹大命。 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虖乌!尔有唯小 子亡识,视于公氏,有昏于天,彻命。敬享哉!”(?)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 诰,何锡贝卅朋,用作□公宝尊彝。惟王五祀。 对这篇重要的铭文,诸家都做过较详尽的考释。考释者无不认为,这是周初的一篇至关紧要的文字,它所记的大致意思是,宗小子何这个人在周的京室接受了周王的一番诰令后,并被赏赐了卅串贝,为此,何铸此尊特以观耀。其大意虽则如此,但对铭文中  相似文献   

9.
今年三月四日,在上海北宝兴路方家木桥“五卅”烈士墓旧址附近,发掘出“五卅”烈士纪念碑残石一块。这是“五卅”运动的革命文物之一。现藏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参见右图) “五卅”烈士墓在1926年5月29日由上海各团体代表五千余人于闸北方家木桥举行奠基典礼。当时,中国共产党正领导上海人民举行“五卅”运动一周年的纪念活动,高举反帝旗帜,迎接全国革命大风暴的到来。随后,即建筑了五卅烈士墓和纪念碑。这块纪念碑正面刻“来者勿忘”四个大字,左侧刻有“五卅”死难烈  相似文献   

10.
王卉 《宁夏社会科学》2003,12(5):116-117
东汉青铜器分官营和私营两类,它不但体现了其制作系统的多元化,而且成为铜器铭文书法风格多元化的成因。东汉铜器铭文处在西汉与魏晋之间,是中国文字形态由隶书向楷书转变的过渡阶段。表现在书法的形态上:一是比较严谨的小篆体;二是字形方正端稳的"谬篆";三是篆隶相参的铭文;四是结体恣放的草篆。  相似文献   

11.
青铜器研究与安徽古代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安徽考古事业发展很快,发现有铭文的铜器约104件,连同无铭文的铜器计算,估计约达千件以上。自前青铜器研究已成为我省古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就青铜器研究,讨论有关我省古代史的几个问题。 一、商殷时期的安徽“淮”、“南土”的问题 “淮”字最早见于帝乙、帝辛“征人方”卜辞,“南土”、“南邦方”和“夷”字最早见于武丁卜辞。对“淮”、“南土”、“淮夷”的解释,学术界并不一至。大体讲  相似文献   

12.
说“两”     
说“两”孙向阳本文从发展的角度考察“两”的词性、词义、表达形式及其发展趋势,对马国权西周春秋金文中“两”用为数词和王力“上古的‘两’,最初是表示天然成双的事物”①的观点提出疑义。一马国权在《两周铜器铭文数量词初探》②一文中认为“两”用于车是量词,用于...  相似文献   

13.
洛阳大学所藏垣上官鼎是一件新公布的魏国记容铜器。据该鼎的铭文内容和实测容量,可以推算出战国时期“”的量值约合今53.5毫升。这一数值既可以用来重新考量传世的半灷量铭文之释读,同时也可以合理的解释《考工记》中所见的量名“”。  相似文献   

14.
1981年5月,在汉武帝茂陵东侧一号无名冢南,从葬坑内出土的二百三十六件铜器中,有十八件铜器上刻有铭文,学术价值较高,引起中外考古学者的重视。(厶贝)安志同志《谈阳信家铜器铭文》(以下简称(厶贝)文》),对这些铭文作了考释研究。我们读后深受启发,对一些问题试作如下补释。  相似文献   

15.
王帅 《殷都学刊》2008,29(3):41-45
昭王铜器至今仍是西周早期铜器断代问题争论的焦点之一,拟采取个案分析的方式籍以器形、纹饰等诸多要素,特别从金文字形书体的角度在已确定的标准器中选取富于变化的高频单字对年代争议颇大的铜器重新梳理并审视西周早期特别是昭王时期铜器的时代特征,并强调西周铜器断代中器形、纹饰、铭文三要素形态演变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传世宗周铜器《天亡(?)》为最早,清道光末年与《毛公鼎》同出土于陕西西岐山。刘心源在《奇觚室吉金文述》中,论定作器者“天亡”,因名曰《天亡(?)》,而吴式芬撰之《捃古录金文》则定为《大丰敦》。后来丁山先生、唐兰先生则称之为《朕簋》,定名之异,代表了各家的认识不同。郭沫若先生曾两次论述《大丰(?)》。在他1930年写作的《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中,曾将全文作为韵读如下:乙亥王有大丰△ 王凡三方△ 王祀于天室降△ 天亡尤王△ 衣祀于王丕显考文王△ 事熹上帝文王监在上△ 丕显王作相△ 丕肆王作唐△ 丕克三衣王祀 (凡△处皆通韵)铭文至此成一小段。丰、降二字可作东冬隔句韵,亦可以与方、王、上、相、唐为阳东冬通韵。  相似文献   

17.
从传世文献记载的商族起源来看,商族尊崇母性。《诗经·商颂》中的《长发》和《玄鸟》记载的传说是,商的起源是因为有娀女简狄,因上帝命玄鸟给简狄送来鸟卵,简狄食后诞生了商。从出土铜器玄妇壶上的图形铭文来看,可以印证商代的母性崇拜。从记载规模巨大的祭祀“帚(妇)”及“上帝娶妇好”的卜辞来看,商族的母性崇拜是很鲜明的。  相似文献   

18.
眉县新出青铜器与西周王室世系、年代学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林昌 《文史哲》2003,(5):5-13
2 0 0 3年 1月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了 2 7件氏铜器 ,其铭文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按铜器铭文内容与器形 ,可分为 3组 8篇 ,并应与 1985年在杨家村发现的另一组青铜器做综合考察。这些资料叙述了单氏家族 8代世系与西周王朝 12代世系的对应关系及相关史事 ,其中的 12位周王与《史记·周本纪》所述西周王室 12位列王的次序与称名完全一致 ,将 1976年出土的史墙盘所未列的西周王室后半世系全部补上 ,从出土文献的角度第一次全面印证了《史记·周本纪》等书面文献的可靠性。同时 ,还为西周年代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依据 ,证明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列“西周年表”的基本框架可以成立。另外 ,还有助于我们对西周历史文化有关问题的辨误。  相似文献   

19.
师玉梅 《殷都学刊》2003,(4):102-104
西周铜器铭文能否作为研究西周音系的材料 ?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弄清这一时期铭文的构字 (主要是形声字 )、用字 (主要是假借字 )是否含有方言因素。本文通过对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文字的传承与传播特点 ,以及这一时期的铜器和铭文特点、文字自身发展的阶段特点等几方面的分析 ,说明西周铜器铭文构字及用字很少有方言的体现 ,可以用来研究西周音系。  相似文献   

20.
商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研究及其风格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周青铜器铭文是我们研究商周历史的第一手史料。青铜器铭文的书法特征为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深入研究商周青铜器铭文的书法特征,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商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风格的判定作些客观铺述,以求教于诸位学者。以西周为例:青铜器利器是政治权力、财富、身分等级的象征。“西周铜器铭中所记‘命书’很多,都是派史或内史册命,《师部篮》由作册内史册命,《师展鼎)}、《免篮》、《走篮》、《休盘》,则都由作册尹册命,可证”。①《周礼》卷六“大史··,…与群执事谈礼书而协事,祭之日.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