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历史上经济法与民法之间关于调整对象与地位的争论受到太多的误解,需要重新阐释以发现其历史意义.通过考察特定历史背景,我们发现这次争论的价值不仅促使经济法获得独立法律地位,增进对法学研究的理解;而且有助于经济法学研究转型,在因应经济发展上呈现出三元结构、问题取向、法外论法、结构性研究等有别于传统法学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结合现实从不同的角度对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进行了相应的阐释与评价,从而使它成为社会科学领域内经常被探讨的文本。本文在简要回顾国内外学者对《论法的精神》的评价与阐释基础上,综合和提取出自身的解读性视角,即从论著的总体性和孟德斯鸠写作的深层目的两个层面,对《论法的精神》进行政治社会学的文本定位归属;并从《论法的精神》里解析出政治社会学的分析中轴、政治社会学的分析核心以及政治社会学的分析框架,借以呈现孟德斯鸠著作所潜藏的政治社会学文本分析范式,以期实现对《论法的精神》的具体性建构式解读。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次贷"危机所涉及的体制和制度问题都是经济法学传统的、固有的研究对象和领域,在应对这场危机中,经济法学大有可为.住房次级按揭贷款问题及"次贷"危机是典型的"综合经济法律问题",涉及多个部门法,需要动用各法律部门尤其是经济法和社会法的原理,综合系统地分析解决.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法学已走过30年的历程.回顾中国经济法学,呈现"日益深化的共识,丰富多彩的个性"之局面.展望中国经济法学,我们满怀信心,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法制建设过程中必将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论法的精神》第一编有关专制政体的论述被视为是孟德斯鸠对于东方社会的政治形式的客观描述,但很多研究者并未意识到,有关专制政体的讨论成为了孟德斯鸠建构新的政体论的出发点。实际上,有关专制政体的论述凸显了孟德斯鸠鲜明的价值立场。在孟德斯鸠的描述中,专制政体是一种内在不合法的政体,并且,在他有关专制政体的论述和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的论述中存在着相似性。在《论法的精神》的第一编中,孟德斯鸠多次提及专制政体和宽和政体之间的对立,正是这一对立使我们注意到,宽和政体有可能是通往《论法的精神》第二编的线索。宽和政体中所传达的权力制约的观念,预示了第二编中三权分立的政体形式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过程法"写作教学进行了广泛的介绍和研究,认为"过程法"能够把写作视为一个寻找意义和自我表达的循环往复过程,体现了写作者的主体性,准确切中了传统的"成果法"的弊病.然而,近年来的实证研究发现,源于"二语"教学的"过程法"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中国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过程法"在国内教学必须限制在一定区域内.  相似文献   

7.
论“道生法”的法哲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与法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两个重要范畴,二者在战国中期的黄老学那里结合起来,出现了以道论法的思潮,集中表现为"道生法"命题的提出。在"道生法"命题中,道为法的本体,是法产生、存在的依据;法是道的显现,必须在道的原则下运行,法目的是使人与万物归于道,道和法之间是体与用的关系。作为执道者的圣王是道与法的中介,是现实的立法者,必须受到道和法的约束。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社会公共性"研究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的步伐,经济法的研究日益繁荣与发达.与之适应的是经济法学说呈现"百家争鸣"之态势,"社会公共性"说作为其中一家之言,特别是在1992年我国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之后,几乎成为经济法学界的通说之一.因此,实有必要对此进行认真的反思与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回顾中国经济法学研究,我们发现经济法学界在锐意创新的过程中,严重冷落了法解释学等传统的研究方法,直接导致经济法理论解释力的削弱和经济法研究法学特质的减损.作为法学的子学科,传统法学研究方法应该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法学的主流研究方法.未来经济法研究方法必定是多元的,研究手段必然是综合的、协调的,研究体系也一定是动态的、开放的,但其核心却应该是恒定的,即传统法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不应被动摇、更不应被抛弃.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自1979年以来,中国经济法学迄今走过了三十年的发展历程,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也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文章具体分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宏大历史背景下我国经济法学的嬗变与新生,概括了以“国家调节理论”为代表的新理论在对我国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大经济法观点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对中国经济法学成长与日趋成熟的导引和促进作用,并初步探讨了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未来之路,以期当前中国经济法学能鉴往知来,多一份冷静和理智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1.
法律信仰的建构,民众的守法精神固然是根本,但只有对法的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产生了双重认同,对“法律人”有了内心的信任,守法才可能真正内化为主体心中稳定的精神内蕴。因此,法律信仰的精神内蕴是以法学家的批判精神和法律职业者的法治精神为其前提基础和内在动因,以守法精神为其完美展现的统一,而在中国法律信仰的建构道路上,并非是民众,而是法学家和法律职业者应当担负起特殊而艰巨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民法的私法属性跃然于前 ,取代了民法公法论。本文就民法的私法属性从民法的内容来源———罗马法 ,民法的性质———权利本位 ,民法的实现手段———意思自治三方面进行了论证 ,从而说明市场经济呼唤私法  相似文献   

13.
"先刑后民"是指一个案件中同时有刑事和民事两种法律关系,两者是一种交叉关系时,法院先对刑事犯罪进行审理,再对涉及的民事责任进行审理,或者在审理刑事犯罪的同时,附带审理民事责任的诉讼程序原则。其来源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通过对比刑事和民事的后果承担、举证责任以及证明标准方面的不同对其必要性进行了论证,从而为"先刑后民"正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反垄断法私人实施机制的建立健全是各国反垄断法实践中的最新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众多反垄断法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目前,欧美各国普遍建立了公共实施与私人实施并行的二元反垄断实施机制以克服单纯公共实施机制造成的政府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现实问题,从而更好实现反垄断法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我国反垄断目前立法对私人实施机制预设条款较少,操作性不强,力度欠缺。建立多倍损失赔偿制度、集体诉讼制度、公力扶持诉讼制度是建立健全我国反垄断法私人实施机制的有效路径。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同时,应重视"竞争文化"的培育,以增强我国市场经济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16.
晚近以来,慈善组织之定位脱离既有之社团路径,成为国家行政职能制之延伸.故而,慈善组织之专业性有所加强,而其私法特性却受到限制.与之相对应,监管机构和慈善立法亦皆出现了诸多之前未有之新特性,包含慈善团体、监管部门以及慈善立法等三个方面.其中,在组织治理上,市民社会之基本原则受到限制,组织法人面纱亦受到刺穿,组织专业化趋势明显;在监管机构方面,监管机构人员配置日渐专家化,监管机构内部分工专业化;在慈善立法方面,慈善法之专业类型细分化,行政化味道日渐浓厚.这些新特性共同佐证了慈善法之公法化转向.此种转向在两大法系同时出现,并有汇流之趋势.  相似文献   

17.
法学界对经济法的法域归属问题存在颇多争议,主要是经济法的公法属性和社会法属性之争。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类别,对经济法的研究方向应作些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有益探索。尝试对经济法进行从单一视角转向跨法域的研究,探讨经济法同时涉足公法与社会法的问题,将能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调整原则及调整方法进行更为合理的解析。  相似文献   

18.
国内法学方法教育在整体上仍然十分薄弱,法教义学基础上以司法为取向的法学方法还未受到充分的重视。卡尔·拉伦茨先生的《法学方法论》一书,却正好坚持了法学方法的狭义法学和以司法裁判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文章从逻辑结构、理论内容和态度视野三个角度对该书进行了整体解读,意在揭示其对于国内法学方法研究和教育可能产生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法本位的角度阐释了经济法与社会法的关系,指出两者在利益的承载主体、内在特征和外在干预等方面存在殊异,因而两者是并存的2个法律部门,但两者并非是绝然对立的,两者在终极目标上存在着同归,即追求实质公平、保障基本人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各国在客观上存在着地位和实力的差异,主观上都在尽力利用国际规则维护自身利益,甚至表现出强国对弱国的强制。在等级性(或阶级性)视角下,国际法是参与国反复强调本国意志和利益,经过较量、博弈等过程最终妥协的结果,也因而致使国际法对各国意志和利益的表现程度有所不同。较之于国内法,国际法以国家利益为主要内容,自我舍弃性更强,更易于被忽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