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公民基本权利限制与宪法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8(1):90-95
公民基本权利限制不仅具有丰富的宪法内涵,更具有深厚的宪法法理正当性。通过对公民基本权利限制进行合理的宪法解释,在实现基本权利限制之宪政目的的同时,还可以满足其价值变迁之需要;同时,对公民基本权利进行宪法解释,不仅可以有效弥补当前法律对其规定之缺憾,还可以增强人们的基本权利宪法意识。 相似文献
2.
易泉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主要对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内涵作了详细的阐述;并指出了在保障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有:公共权力严重侵害公民的权利;公民权利意识淡薄;公民权利受损缺乏可诉性;侵害公民权利的法律、法规尚存;监督机制缺位。针对我国宪法实施过程中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现状,笔者提出了如下建议:建立宪法诉讼制度的具体措施;建立和完善涉及公民权利的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建立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制约与制衡机制以及建立健全良好的监督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刘国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5(5):54-56
公民宪法基本权利是公民权利中不可缺少的最为重要的权利,是公民其他一切权利的根据;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司法保护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求;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司法保护是建立法治国家之必须。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保护中存在无具体法律规定法院不能给予有效救济等缺陷。这些缺陷是由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体制方面的原因以及操作等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解决这些问题应该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赋予法院有解释宪法和法律的权力以及有提请撤消因违反宪法而侵犯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有关规范性文件的权力等。 相似文献
4.
张永辉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83-86
公民基本权利的司法救济是指司法机关通过各种诉讼途径对侵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的行为给予否定性评价或者制裁,从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得以恢复行使或者得到等价补偿或赔偿。由于我国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采取"依据法律的保障"方式,即通过普通法的诉讼来完成,就使得相当多的已被我国宪法规定而没有被民法、刑法、行政法等下位阶法所具体化和细化的基本权利,在现有的司法体系下不能得到有效的司法保护。通过对宪法司法化内涵进行界定,分析了公民基本权利司法救济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设计与选择,并对完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司法救济提出了一些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公民也越来越深刻体会到宪法所赋予给自己的基本权利的重要性。因此,不断加强和完善宪法中的基本权利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了关于平等权、言论自由权、人身权及财产权的一些观点,并提出了我们的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6.
刘艳艳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3):24-26
宪法司法化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对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意义重大.但是宪法在我国司法审判中仍未得到适用.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提升,为在十二五期间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础,我国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积极稳妥地推进宪法法院的建立,并完善相关宪法诉讼制度,加强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救济. 相似文献
7.
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是宪法和宪政的宗旨和精髓。与前三次修宪相比,本次修宪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加强和完善了公民权利的宪法保障制度。本次修宪有五条关涉公民权利宪法保障问题的加强和完善:尊重和保护人权、私有财产权的保护、社会保障制度、紧急状态以及土地征用制度,本文具体分析了其原因、具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直接援引宪法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的必要性和宪法保护方式进行探析,以期使农民工劳动权受侵害的现状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9.
由于宪法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法官缺少运用宪法的知识和理念,人们对宪法属性认识不够以及司法实务界对相关司法解释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等原因,导致我国宪法存在严重的"虚置"问题,公民基本权利也难以保障,这样宪法司法化就势在必行。可喜的是,现有的国际成功经验可借鉴,国内的初步实践也可总结。司法机关可以通过宪法解释权、宪法监督司法化等措施实现宪法司法化,从而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司法审查制度的构建和公民宪法基本权利保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中外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成果和经验,就司法审查在中国现行社会体制下的模式设计略作探究。重点介绍了美国和德国的司法审查(违宪审查)制度的形成和运作模式以及国内学者对于司法审查相关模式的设想,在分析构建中国司法审查模式必须注意问题的基础上,就立足于中国现行体制和资源、科学构建司法审查制度、有效推动人民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提出了自己的粗浅构想。 相似文献
11.
袁立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5)
社会权作为基本权利,不仅具有主观权属性,也具有客观法属性,这为社会权可诉性的"司法与准司法"路径提供了宪法依据。宪法诉讼是社会权在宪法层面可诉性的本源路径,我国宪法诉讼应采用"最低限度主义",通过运用宪法明示性条款直接保护社会权、通过审判发现宪法中的默示性社会权等方式缓慢稳妥地促进社会权的司法保护。宪法解释是中国语境下社会权可诉性的路径,我国宪法解释宜采用"原旨主义"解释方式。在宪法层面,通过对宪法条文涵义与国家政策的宪法解释来保护社会权;在民法层面,通过对基本权利的第三人效力的解释来保护社会权;在行政诉讼法层面,通过肯定性行政救济手段与扩大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来保护社会权。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学者一般未将公民宪法财产权与公民民法财产权相区分。公民宪法财产权与公民民法财产权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借鉴西方财产权的基本理论,分析它对公民宪法财产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岳悍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6):105-109
宪法化的刑事程序人权,其享有主体是一国之内的每个人;其权利内容主要包括无罪推定权、不受非法强制处分权、不受强迫自证其罪权、保释权、公正审判权等;其价值在于防止刑事程序权力的滥用。此外,宪法刑事程序人权与实体人权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宪法基本人权体系。 相似文献
14.
沈跃东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46-51
我国现行宪法中的公民的文化基本权利并不包括教育权和宗教信仰自由。我国现行宪法对于公民文化基本权利的保障,不仅在"总纲"部分确立了国家的文化政策,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对于自由权性质的文化权和社会权性质的文化权分别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也在"国家机构"一章中确立了国家完成文化任务的组织体系。在我国目前的宪政体制中,具有自由权性质的文化基本权利,尽管法理上具有主观权利的规范效力,但其司法保障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具有社会权性质的文化基本权利,尽管规定在我国现行宪法"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但其仅具有宪法委托的效力。 相似文献
15.
张晓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1):14-17
宪法应该是罪犯人权保障的起点。我国现行宪法已提供了较大程度的罪犯人权保障,但还存在缺陷需要完善。而完善的方向可通过未规定宪法权利的适时增加、某些已存在宪法权利的适当位移、已有宪法权利突破实施困境的路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郭道晖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45
习惯是法的渊源之一。某些习惯权利作为一种自发权利先于法定权利存在,后经国家立法程序确认与吸收而成为法定权利。习惯权利不只可以纳入民事立法,也可以成为宪法权利的前身。即使没有被纳入宪法和法律,一般也应受到法律保护或不予干预。这也是衡量宪法的民主性的一个标尺,是对公民权利保障的广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王东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13-17
为了克服经济自由的弊端,经济权利应运而生。经济权利是指以实现经济公平为目的,着力克服经济自由的弊端,是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的结果,是与经济自由完全不同的、人们能够比较公平地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一种独立的权利。其包括可诉型经济权利和目标性经济权利。对于这两种经济权利,宪法应采取不同的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仓明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4):7-10
公民的基本权利需要法律的保护。论述了公民享有宪法诉权的理论依据,公民享有宪法诉权的实践意义,并通过对我国公民宪法诉权的适用范围和当前行使宪法诉权的障碍分析,提出了保障公民行使宪法诉权进而实现基本权利维护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