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学习和采用国外一切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为我所用。这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必须给以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我国经济能否振兴,现代化大业能否实现的关键。一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人类社会合乎规律的一个发展阶段,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是建立在继承和利用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要赢得比资本主义较大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和先进经营管理方法、科技成果等好东西。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论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客观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他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认为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他通过观察和分析世界总体特征和发展趋势,认识到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又为我们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提供了外部条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提出要在树立对资本主义全面而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大胆地借鉴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些对加快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有用的东西,如借鉴吸收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成果;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坚持广泛团结一切积极力量的统一战线;在中国允许资本主义小范围存在等。这些都有助于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在这里,江泽民同志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吸收、借鉴资本主义以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 改革开放,其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的经济体制,同时吸收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成果,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指出,“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历史性课题:如何对当代资本主义坚持辩证否定观,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代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而要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这又不得不借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伟大的认识工具”,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从哲学方法论角度说,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反复提出一个思想,就是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当努力学习和吸取世界各国的一切文明成果。1992年初的南巡谈话中,邓小平同志又一次集中地谈到这个问题。他说:“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这一论述,是邓小平同志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构成了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发展规律的理论和社会形态跳跃发展的理论,分析了中国超越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优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主义,是要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一切文明成果的社会主义。虽然社会主义事业在发展中遭受了某些挫折,但资本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在今年春节期间南巡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话,在当前不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必须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经验与方法。贯彻中央的这一精神,如何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的前提下,大胆学习和汲取资本主义一切有用的东西,我们研习一下列宁向资本主义“学习”的经济战略思想,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对外经济开放的步伐,会有很大启发的。  相似文献   

10.
文明成果是人类社会集体智慧的结晶。文章指出,我们要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要解放思想,大胆的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1992年在南方视察时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1]由张春山教授主编的《借鉴与发展——西部脱贫致富途径思考》一书(1999年4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对我国西部地区如何实现这一宏伟的设想进行了具体的探索。该书是国家教委人文、社科“五”规划项目《在中国西部经济建设中利用资本主义的途径与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是几位作者数年来对该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谈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客观必然性──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梁中实1992年之初,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摆在我党面前而又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此后几十年,党和人民苦苦求索,终未能解决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刻论述.他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①换句话说就是要解放思想,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灯塔.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动力思想主要有: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的"卡夫丁峡谷"理论认为落后国家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实现社会主义,但对"如何跨越"没有具体阐述。对如何实现第一次跨越,列宁和毛泽东给出了回答;对如何实现第二次跨越,邓小平"南方谈话"给出了解答: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挫折,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认清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绝不跨越生产力的发展阶段;遵守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严格条件,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至此,完整的"卡夫丁峡谷"理论得以形成。"南方谈话"标志着这一理论的成熟。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过程中,不仅着眼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而且把问题放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加以考察、审视和论证,在此过程中形成了邓小平的国际共运思想:建设社会主义,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不能有固定模式;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走改革之路;社会主义必须要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引发的价值冲突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 ,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形成 ,世界经济已被纳入共同全球发展网络。资本的扩张本性和发达国家欲控全球的利益需求 ,引发了强势与弱势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价值性冲突。全球化不等于世界政治经济的一体化和西化 ,并且同现代化有明确区别。趋利避害 ,积极参与和施加影响 ,是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中国才能赢得与资本主义的相比较优势 ,才能在全球化趋势中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在逐步打破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旧的组织管理方式的同时,我国正大胆地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国外一切成功的现代化组织管理手段为我所用,以建立起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新的管理架构。无疑,这是比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更为重要的环节,对于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大有裨益。但从实践看,  相似文献   

19.
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来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主张。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对这一问题做过有益的探索 ,既有相同之点 ,又有不同之处 ;既继承前人 ,又突破陈规 ,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之路。今天 ,学习和研究毛泽东、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 ,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更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制订一项长期的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战略必须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和世界经济形势出发。我国有哪些现实条件与此有关呢? 第一,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不但决定了我们不会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决定了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而且也说明,在执行开放政策时,我国的经济发展应尽可能和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绝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