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骚》是屈原的长篇抒情诗,诗题“离骚”二字历来众说纷纭。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王逸说:“离,别也;骚,愁也.”(楚辞章句·离骚序》)班固《赞骚序》说:“离,遭也:骚,忧也。”郭沫若则认为,“离骚意即“牢骚”.据今人考证,又认为“离骚”是“劳商”二字的异写,“劳商”本是古代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天问》的写作背景和目的,王逸说得很明白:“天问者,屈原之所作也。……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懑,舒泻愁思”(《楚辞章句·天问序》)。王逸以为《天问》是屈原放逐后借着问天“以渫愤懑,舒泻愁  相似文献   

3.
关于《楚辞》人物形象的喻意问题,游国恩先生说:“屈原楚辞中最重要的‘比兴’材料是‘女人’,而这女人是象征他自己,……他把楚王比作丈夫,而把自己比作弃妇。”①他引用《周易·坤文言》:“坤,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来印证他的观点,认为“屈原以女子自比是很有理由的。”游先生的观点是很值得商榷的。 不错,《楚辞》中最重要的比兴材料是女人,而这“女人”是象征屈原自己就不完全正确了。以《离骚》为例,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并非完全以“女人”的面目出现的,经常也以男子的本来面目出现。“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乎先路。”描写的是骠悍…  相似文献   

4.
屈原被放汉北云梦任掌梦之职考赵逵夫从《惜诵》、《招魂》看屈原被放汉北时的职屈原怀王时被疏放共两次,怀王十六年一次,只是由左徒之职被贬为三闾大夫,并未赶出都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是“王怒而疏屈平”,“屈平既细”。“细”即“黜”,贬谪之意。《书·...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尚武主题最初发端于《诗》、《骚》。较早如《诗·大雅》中的《皇矣》、《大明》两篇,描绘周文玉伐崇伐密及武王牧野歼殷之战,展示了周开国之祖的威武气派;《小雅·采薇》写将士“一月三捷”抗击(犭严)狁入侵的壮举;《秦风·无衣》尚武色彩更浓,“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展现了秦地兵士与西戎作战时的高昂士气。《楚辞·九歌》中的《国殇》是屈原的尚武之作,悼楚阵亡将士,勇武悲壮。《左传》中亦有十分出色的战争描写。此时尚武主题散见于各类作品中,尚未形成自己的模式。古代中国确实文武相连。春秋时期,对贵族子弟的培养仍是要求他们掌握“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和御便是武技。那时的文人往往文武茉通,并非一般人眼中那些手无缚鸡之  相似文献   

6.
《楚辞·九歌》果真是原始戏剧吗?不少文学史著作、论文认为《九歌》是原始歌舞剧,是为巫师祭神表演或修改的脚本,其实这是不符《九歌》之实际的。 诚然,《九歌》描述的是民间祭神、乐神、降神的仪式。在这种仪式上,是由群众演员、特别是巫觋来扮演神 的。朱熹说:“楚俗祠祭之歌,曾不可得而闻矣。”(《楚辞集注》)他认为《九歌》只是模拟祭神乐歌。戴震说:“屈赋就当时祀典赋之,非祠神所歌也。”(《屈原赋注》)他们都已看出《九歌》不过是在描述巫师迎神的祀典,而不就是祀典上巫祀所用的歌词或脚本。 闻一多先生认为《九歌》首尾两章是祭神…  相似文献   

7.
《九歌·东皇太一》的最后一句:“君欣欣兮乐康。”关于“乐康”的诠释,专家的释意颇不一致。 郭沫若在《屈原赋今译》中译为:“你高兴,我们喜洋洋。”是只译了“欣欣”而略舍了“东康”; 文怀沙在《九歌今译》中译为。“神啊;你多么愉快而又健康;”是把“乐康”直译为“健康”。这是根据王逸的《楚辞章句》:“欣欣,喜貌。康,安也”而来的。我们知道,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有许多注释是错谬不可信的。 《离骚》中有:“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乐康”即此“康娱”。“康娱”连文,《离骚》内凡三见,学者多所论述,早已正王逸…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有两个截然不同的传统,一个是《诗经》,一个是《楚辞》, 历来总喜欢把他们连成一串,真是痴人说梦。(闻一多:《屈原问题》) (一) 《诗经》出现之后,四言体诗歌没有继续发展,诗坛冷落,实际上是一片空白。两百多年以后,屈原那带有鲜明南方楚国地方特色的诗歌出现了,宏伟瑰丽,感情奔放,卓绝一世。屈原的诗歌,“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这一新的诗体,受到广泛的重视,相率仿效,掀起了诗歌创作的大波。到了汉代,这种诗体才被称之为《楚辞》,本意当是楚人的歌  相似文献   

9.
屈原,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屈赋,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时值金秋十月,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光辉节日之际,我们和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师院楚辞研究室《楚辞研究与争鸣》特邀编委、我省著名楚辞学者赵逵夫同志一起在本刊举办这次笔会,应该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的。 近几年来,一些人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搞民族虚无主义,妄国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烂灿文化一笔勾销,他们崇洋媚外,极力主张什么“全盘西化”,对中国民族文化和一些千百年来被人们热爱的诗人大加污蔑,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说成“奴才诗人”,真是荒唐至极,数典忘祖。 最近,全国各行各业都在遵照党的四中全会精神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我们希望这次笔会能在深刻理解屈原爱国主义思想,进一步探讨屈原作品艺术价值的同时,通过学术研究提高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正确对待现实创作中古和今、洋和中、继承与创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政洽与法律日本私立学校法研究···········,······················一何瑞砚《日本研究》89.4(78)略论日本经济法的调整方法,,····,·················……魏书军《日本研究》89 .4(30)布什上台后摩擦日趋激化的日美关系,······~···……张碧清《日本问题》89.6(7)论币原外交的形成及不稳定性·····················……式寅《日本问题》89.6(47)明治维新是进一步、退两步的封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蒋立峰《日本问题》89、6(54)评利库路特事件—金钱…  相似文献   

11.
经济日本经济的国际化趋势及其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布局 ”.“‘’‘””“””’二’.’·‘’······……《世界经济》战后日本基础结构资本存量及其国际此较····一《世界经济》经济增长与工资结构—1955年日本工资实志分析 ‘’‘”’“’.””“··················……《世界经济》日本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要点··················……《日本问题》关于战后日本的投资管理,·························一《日本问题》日本国倩的市锡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汉唐研究司马迁撰著《史记》的动机与目的 ......···”········”…毛曦段建海(93.1)《史记》悲剧人物论·········……江秀玲(93.1)《史记》与政书体············……马雅琴(93.1)论唐代学校教育……朱利民王尚林(93.1)《李娃传》新论···············……孙丽华(9 3.1)王维与《维摩洁经)}..·······……严国荣(9 3.2)韦庄{(秦妇吟》失传之谜新探 .……,.…,..........·······……韩云波(93.2)唐人绝句:闪闪发光的明珠—《唐人绝句艺术谈》序················…  相似文献   

13.
谱牒之学,由来已久。《史记》卷十三《三代世表·序》:“序其历谱牒》,司马迁据《帝系》而为《世表》。《周礼·春官》:“小吏奠系世,序昭穆”。郑玄注:“系世谓帝系本之居,小吏主次序先王之世,昭穆之系,述其德行。”贾公彦疏:“天子谓之帝系,诸侯卿大夫谓之世本”。所以梁朝的刘杳认为谱牒始于周代,大体还是可信的。《国语·鲁语上》有“夫宗庙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长幼,而等胄之亲疏也。故工史书世,宗祝书昭穆,恐其踰也。三闾大夫屈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伟大诗人,而他就是掌管五族屈,景、昭三姓,叙其谱属的长官。周代的谱牒,已不得其详,今天我们只能看到《大戴礼记》中的《帝系篇》和后人所辑的《世本》以及见于著录的《春秋公子血脉谱》而已。恩格斯说:  相似文献   

14.
1 《金瓶梅》的抄本在1596年 即已问世,它的问世,立即引起了 读者的强烈反响。到1617年,刻本《金瓶梅》得以面世。许多作家、评论家对它进行了评论,其中较著名的是对《金瓶梅》进行“专文”论述的六个序、跋。按时间先后顺序,它们分别是: (1)谢肇 的《金瓶梅·跋》 (2)欣欣子的《金瓶梅·序》 (3)廿公的《金瓶梅·跋》 (4)东吴弄珠客的《金瓶梅·序》 (5)谢颐的《金瓶梅·序》 (6)《满文译本金瓶梅·序》 对《金瓶梅》进行艺术评价,是这些《序》、《跋》的共同主题。 欣欣子《序》,对《金瓶梅》给予很高的评价。首先,它认为此书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屈诂》是明末清初桐城学者钱澄之的楚辞学著作。钱澄之的楚辞观集中表现在庄屈无二道的庄骚融通思想和以屈继《诗》两个方面。庄屈无二道的观点实与明清之际的庄骚融通思想密切相关,是易代之际文人特定心态的反映,亦是对屈原的忠直立身与庄子的以藏为用两种处世方式的矛盾体验。以屈继《诗》是钱澄之诂屈的根本宗旨,这一宗旨主要体现在以治经方法阐释屈骚,以及因《小雅.车辖》的作意联想到《离骚》求女的寓意。因钱澄之力戒强事穿凿的诂屈方法,其楚辞研究更重要地体现在对屈骚的心灵感会上。  相似文献   

16.
《日本研究》88.1《日本研究》88.1《日本研究》88.2《日本研究》88.1仁73)(78)(8万)(公2)生平邱涂政洽与法摊日本行政法基础间题探讨……战后日本国家公务员制度试析战后日本的塞睿羹荞哲学···~····“·····················……卞崇道日本文官在立珠过程中的作用···························……傅禄永论“日本派:堆卸定美国对日占领政策中的作用(上).理,少少林·~··································……刘世龙日本政府改餐褥琢跟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自然物候中存在春草秋绿的独特现象,文学作品最早对春草秋绿加以描述始自《楚辞·招隐士》和《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这个物候现象在后世诗人笔下逐渐构成一个用以兴发思归怀人和仕隐情绪的意象传统,但是却被历代注家注本所忽略甚至是误解,导致刻意曲解、强行阐释乃至篡改文本等情况不断出现.唐代以来,春草秋绿的意象逐渐由魏晋南北朝以表现闺中思妇为主的主题,转向关涉到诗人自身生活的题材,从而拓展了春草秋绿的艺术表现力.受《文选》在不同时代接受盛衰变化的影响,春草秋绿意象的理解和使用也呈现出与之相应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田晓膺  阳淼 《社科纵横》2006,(11):98-100
《九歌》是《楚辞》的重要作品之一,在《九歌》中,屈原借“神灵”来抒发自己对美的热爱与追求。《九歌》中的“神灵”形象各异,妍媸不同,性情不一,屈原通过对“神灵”的歌唱,使原始宗教中的“神灵”深化为心灵的存在———美的存在。他以“美”的眼光来打量“神灵”,通过对众“神灵”之美的不同表现,来表达出美的完美和最高体现在于“满内而外扬”,内美与外美的双重融汇。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政治学系的科学、理性与现代民主研究会”将于1990年5月10日—12日在密执安州东兰辛召开研讨会,主题为“西方传统的技术问题——20世纪的思考”。到会发言人包括:G.A.科恩(《论马克思》)、谢尔登·沃利(《论批判理论》)、赖纳·谢尔登(《论海德格尔尔》)、G.甘特姆(《论海德德格尔之后的思想》)、威廉姆·高尔斯顿和杰丽·温伯格(《论自由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20.
新颖 系统 稳健──简评翟振业《离骚自我新论》张来芳《离骚》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品,至今(1992年止),《离骚》研究专著达50多种,或训释,或考辨,或音义,或今译,都是传统研究方法的产物.这类作品在楚辞研究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无疑是应当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