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先导,内容现代化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要以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和推动力,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环境下,针对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不断创新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2.
本文联系民族高校实际,提出了稳定教师队伍的有效办法:(1)根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2)关键:多方位有效机制、业务水平、能力;(3)保证:制定政策与措施、解决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3.
成仿吾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也是新中国高等教育的积极开拓者,一生贡献丰厚。本文从五个方面阐扬成老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一)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是进行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二)高师教育是办好和发展一切教育的关键;(三)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四)教研室是集结教师力量的新式教学组织;(五)教师的质量是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是成老的工作特色。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为建立新中国高教管理体系拓宽了视野,铺设了道路,对当今深化高教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儒学随着社会的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并且,它还传播到朝鲜和日本等国,与这些国家的思想文化相互影响、互相渗透,形成了“东方儒教文化圈”,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中、朝、日儒学思想有不少共同点和不同点。其共同点表现在:(1)社会政治思想基本相同;(2)制定典章制度和法令的依据相同;(3)教育制度和内容相同;朝鲜和日本依照儒学思想,建立了儒学教育制度;朝鲜和日本以汉文字为参照系各自创制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朝鲜和日本各自发展了本国文化艺术。其不同点表现在:(1)儒学的作用不同;(2)宇宙观有所不同;(3)伦理思想不同;(4)文化教育思想同中有异;科举制的有无不同,私学的有无不同。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即培养具有积极、理性与有责任感的公民。公民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公民社会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市场经济体制良性运行的内在保障。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内容含混、效率低下以及公民教育缺失的困境,亟需加强公民教育。我们需要澄清高等教育中公民教育的理念;加强资源建设,夯实公民教育的基础条件;优化内容以提升高校公民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制度建设强化师资力量;培育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公民教育提供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6.
影响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因素包括三个方面:(1)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和重利性特征的冲击;(2)社会消极和腐败现象的负面影响;(3)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与开展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不适应等方面。增强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艺术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魅力,提高群众威望;(2)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方法,适时适度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增强科学性;(3)从实际出发,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因人施教、以情感人、拓展工作内容、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网络平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稿约     
1《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国内外公丌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主要栏目有: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宗教:社会科学总论;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  相似文献   

8.
儒学很早以前开始传入朝鲜,并对其发生深刻的影响。儒学对朝鲜社会的影响表现在这几个方面:(1)儒学的《五经》对朝鲜的影响;(2)儒学思想对朝鲜社会政治思想的影响;(3)儒学思想对朝鲜伦理道思想的影响;(4)儒学思想对朝鲜文化教育思想的影响;(5)儒学思想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要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相契合。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互依存、互为促进,两者有机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促进两者协调发展,以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保障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治理能力现代化反作用于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第二次企业的制约因素有三:第一,土地资源紧缺的制约;第二,人口增长、总量庞大的制约;第三,粮食相对不足的制约。我国农民第二次创业的八项措施:(1)党要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不断充实、完善的基础上,坚持100年不动摇;(2)引导农民专向市场,推动农村经济向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发展;(3)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4)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5)结合我国实际,建立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6)要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处理好国家与农民的给与取的关系;(7)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8)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对农民的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11.
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理论发展的现实召唤。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规律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立足社会,其目的在于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要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再认识;(二)当前文化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三)加强文化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探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应当注意:人的社会角色的科学定位及积极健康角色心理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现代化、社会化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是这两方面内容融合基础之上盛开的绚丽花朵。它既体现这两方面发展的结果,又反过来更好地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影响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因素主要有:(1)教育科研成果;(2)教育实践;(3)教育主体;(4)传播媒介和手段;(5)组织管理;(6)社会环境。因此,促进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的对策应从上述诸因素出发加以思考和实施。  相似文献   

15.
李萍在《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第17期撰文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以及全球化的历史趋向,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发展的期待仍有较大的距离并愈显突出。理性审视这个困境,必须首先澄清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问题。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价值认识的范畴,而非科学认识的范畴;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实践理性的范畴,而不是理论理性的范畴。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1)主动增强三种意识和能力。作为价值认识范畴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走出困境,较好地实现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从教育者的角度,我们必须主动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增强与时代前沿对话的意识和能力;第二,增强与相关学科领域对话的意识与能力;第三,增强与世界对话的意识与能力。(2)关注可接受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16.
信息社会、互联网络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内容上有所创新,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核心。一方面要继续坚持“主旋律”教育,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同时根据时代的发展和需要,不断赋予其新内涵;加大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运用,加快“主旋律”教育科学化、现代化进程,与日俱进地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和战斗力。另一方面要研究互联网络时代教育对象的特点,遵循互联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积极开展以提高大学生网络素质为主要内容的高校网络思想教育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7.
如何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从四个方面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1)从高校意识形态较量的宏观战略高度出发,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和渠道应该从现实世界向网络虚拟世界拓展;(3)掌握网络虚拟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4)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现实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作为一个历史进程,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即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的状况与过程.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必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存在有机关联:实现人的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人的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深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国家发展的重要命题,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而中国式现代化则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义——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引领、综合育人,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路径,即落实立德树人的现代化教学目标,设计创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坚持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注重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以此提升育人成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所面临的困境表现为:(1)经济、文化的落后,客观上制约了公民参与政治必备的物质和文化条件。(2)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抑制了公民现代政治意识──主体意识或公民意识的生成。(3)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震荡、政治变迁,使人门对政治变化感到难以捉摸,甚至对参与政治感到不安和恐惧。(4)没有形成健全的政治参与的民主运行机制。要摆脱上述困境,必须:(1)摒弃附庸意识,增强主体意识,促进和扩大政治参与;(2)建立、健全政治参与的最佳角色结构,充分发挥其政治功能;(3)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