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经理人》2008,(10)
大型网游企业之间的横向并购,很有可能在未来一年内发生中国网络游戏创造过不少资本神化,在这个规模不过100多亿人民币的市场里,上市公司已有10余家,几乎全为境外上市公司。最近受全球股市低迷,以及中国经济放缓的影响,网易、九城和巨人等纷纷投入巨资回购股票。在股市低迷的情况下,这股回购风潮能否赢得投资者信心尚难确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通过对股份回购案例的探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相关问题。针对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股票回购与公司价值--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股票回购是西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一种常见的股利分配政策和资本运作方式,在回顾与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实证角度分析了股票回购对于我国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票回购对于我国上市公司具有特殊的积极意义,有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股份回购作为上市公司重要的资本营运手段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应用普遍.我国上市公司也使用过股份回购,但是动机相对比较单一,另外由于法律规定,其应用范围相对较小,尚没有充分发挥股份回购的功效.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更多地关注股份回购,以更好地实施公司战略,完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5.
尹璐 《经营管理者》2009,(18):250-251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等资本市场掀起了股票回购热潮。股票回购在中国步较晚,其相关法律和政策不完善。本文根据我国以前的回购案件,结合近期几起回购案件和我国的制度背景,对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购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途径和效果做了简要分析,证明国外的假设在我国不全部成立,我国有着自己特殊的国情,股票回购对于企业真正价值只有较少正向的影响或者还有些负面的影响,内幕交易和圈钱行为普遍存在,广大的投资者应谨慎投资。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我国证券市场1994~2000年发生的陆家嘴等5起股票回购案例,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对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动因进行了分析。本文的分析显示,国外关于股票回购假说无法对上述5起回购案例的动因做出合理解释。进一步研究的结论是,上述5起国有股回购的成功实施,其主要动因在于满足地方政府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等公共治理目标的功能诉求,是上市公司向国有股控股大股东的利益输送。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零息回购转债在制约经理人投资不足或投资过度方面的性能优于“增发后回购”、股转债等其它国有股回购方案。并且,无论国有股减持后是否仍占控股比例,股东是否决定赎回权的行使对零息回购转债制约经理机会主义的作用没有影响。不同于股转债,零息回购转债另一个优点是避免了巨额现金流出,不致令上市公司在回购后承担过重的利息负担和过大的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政治关联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政治关联显著影响了它们的并购行为.政治关联企业实施了更多的并购,并购规模也更大.政治关联对并购的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政府对国有企业施加影响实现的.我们同时考察了政治关联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发现无论是以会计业绩还是市场业绩作为衡量指标,政治关联对并购绩效都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其并购绩效显著低于其它公司;并购了国有控股企业的政治关联企业因为并购而遭受的损失最大.上述结果说明,中国上市公司的政治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资源的错误配置,使得有限的资源浪费在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并购行为上.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说,本文的结论为非市场机制的危害性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9.
2005年,中国股市低迷,沪、深两市整体业绩也有所下降。据2005年上市公司年报,1376家A股上市公司中,亏损比例约为18.82%,远高于最近4年13%的平均水平。进入2006年,终于迎来了中国股市的春天,中国股市整体业绩普遍较好,投资收益丰厚。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采取股份回购方式以达到提升市值、优化资本结构、激励员工等目的。而库存股的形成大多数是通过多次回购完成的,使得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不断变化,给大股东合并报表的编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目前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不是十分详细,本文基于会计处理实务对合并报表中子公司库存股会计处理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提振股价、实施股权激励以及提升业绩,近年来众多上市公司开展股份回购已逐渐形成趋势,但实施效果却呈现出显著性差异。文章从格力电器的三次股份回购出发,根据其回购动机,对比分析了回购的实施效果,运用事件研究法分析发现,格力电器三次股份回购无显著效果,对维护市值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同时,其实行的员工持股计划,由于业绩考核批准设置过低,无法达到激励效果,且持股计划因向管理层倾斜而被公众质疑涉嫌利益输送。此外,根据当前的经济整体形势和行业现状,股份回购无法对格力电器未来发展起到建设性作用,面对疫情和成本上涨压力以及自身业务结构单一的现状,格力电器的多元化战略需要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上市公司不断发展,中介机构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在上市公司并购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上市公司在并购其他公司之前,会对要并购的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了解,再决定并购,毕竟上市公司并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上市公司的能力有优先。在这种情况下,中介结构能为上市公司提供相应的信息,将要并购公司的真实状况反映给上市公司,以便上市公司更好的了解要并购公司的经营状况,决定是否对其进行并购。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活动在近几年中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证券市场的公开性,发生在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格外引人注意.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绩效如何,是否具有持续性,不同公司的绩效及持续性为何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加以心头,对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质量,提高上市公司的运效率,增加社会财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有针对性地选取5家在1998年发生过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为典型样本,选用1999年至2002年样本公司在偿债能力、赢利能力、财富创造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四个方面的七个财务指标,建立并购绩效持续性评价体系,以评价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绩效持续性.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在并购完成短时间内中较为明显,但长时间内基本上不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悦 《管理科学》2003,16(2):51-54
要促进我国资本资产的发展,加强上市公司的实力,就必须加快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进程,同时也必须规范上市公司并购的行为,解决上市公司并购中的问题,提高其并购的有效性.为此,围绕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特征分析这一主题,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特征展开了论述,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特征,为解决我国企业并购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金融危机的背帚下,钢铁行业乃至整个经济都遭受了重创,处于低迷状态。但恰是这种经济环境,促成了中国企业进行海外低价并购的历史机遇。本文以首钢集团收购吉布森山为例,分析了在金融危机所提供的机遇下首钢如何成功收购,其并购的背景、动因以及对价方式,并由此总结了一些经验及教训。  相似文献   

16.
董飞  辛华  王有为 《经营管理者》2009,(23):154-154
并购绩效一直以来就是上市公司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当前并购全球蔓延的经济背景下,本文对已有的关于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做了综述,以期对我国并购绩效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7.
张鸿 《管理科学》2000,13(5):45-48
基于传统公司法理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公司回购自己股份采取“原则禁止,例外允许”的立法例。通过对各国公司法关于股份回购适用范围的比较探析了股份回购的法律禁止趋缓和的国际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几宗股份回购案例的分析,探讨了我国《公司法》相关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18.
回购契约的理论研究非常丰富,但是缺少实证研究的检验和反馈。设计控制实验检验回购契约的实际效果,将订购量的决策值与协调基准值进行比较,分析批发价格和回购价格之间的关系,以检验实验室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的差异;为了找到回购契约协调失效的原因,对订购量、批发价及回购价格的决策过程进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订购量远远低于协调的基准值,批发价格与回购价格的关系偏离理论预测,回购契约协调失效;零售商上一期的订购量和双方的收益差距显著影响供应商的批发价格和回购价格,供应商上一期的批发价格和回购价格以及双方的收益差距显著影响零售商的订购量,因此互惠偏好和地位追求偏好表现明显,导致供应链成员决策偏离理论预测值;互惠偏好和地位追求偏好对渠道成员决策的影响不是简单线性的。  相似文献   

19.
赵曼 《管理科学文摘》2011,(16):158-159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司之间的并购事件也日趋活跃起来。本文利用 2005、2006 年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并购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也逐渐实施跨国并购的"热潮",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与此同时,我国也逐渐加入到跨国并购的行业中,不少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机会,逐渐走向跨国并购的行列。然而,这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由于缺乏相应的经验,在跨国并购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很大风险。对此,本文主要针对上市公司在实施跨国并购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进行了详细探讨,与此同时,也提出相应的策略,为上市公司成功实施跨国并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推动企业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