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评画有神、妙、能、逸"四格"之说,"逸格"作为中国古代绘画评鉴标准的一个层面,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化积累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彰显出不同的意涵和定位.  相似文献   

2.
出家,回家     
陈晓旭,事业、房子、亿万家产,全都不要了,她现在是"释妙真","身无分文",有评论十分精短:"黛玉?妙玉!" 姜昆曾在洛杉机见到出家后的李娜,不能免俗地问了李娜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出家呀?"得到的回答是:"我不是出家,我是回家了!"并且是"用拖长的音节来纠正我的问法"(见姜昆著作《拥有"法喜"的李娜》)。  相似文献   

3.
遛狗遛出的爱情 李小璐和贾乃亮其实在很多年前就认识了,不过他们一直是普通朋友关系。因为李小璐既是人气偶像,又是“三科影后”,让贾乃亮觉得高攀不上,虽然对她有好感,却不敢追求。遛狗会遛出爱情来,这是他们谁也没想到的事情,也算是遛狗的另一妙处吧。  相似文献   

4.
丁玲是一位政治化了的女性作家,她始终致力于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并表现出对男性中心世界的挑战。在女性文本中表现出对外部世界的直接介入,其女性书写也逐渐向政治文本倾斜。女性意识由"莎菲期"的个人化向"莎菲后"的社会化转型。她随时势变化而调整文学创作的趋向,革命越深入,个人意识越是向人的类意识趋近。从而将女性解放的主题与其他各种斗争形式融合在一起。她是中国特殊政治环境下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5.
晚年丁玲的文化心理相当复杂。作为"政治化"的人物,丁玲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治视镜,在僵化的政治说教中表现出其封闭、保守的文化心理。其访美之行,作为一面具有强大文化聚焦功能的镜子,突出地呈现了这种保守性。作为一个"被看者",她以公众话题上的政治宣传和对个人经历的政治性阐释,打造出了政治化的"丁玲形象";作为一个"看者",她有意拆解美国文明,在充满转折和对比的思路中,以国粹心态和政治成见描绘出了她心目中的"美国形象"。因而在她所描绘的"美国形象"中,仍然有她自己的"丁玲形象"在。  相似文献   

6.
丁玲是一位政治化了的女性作家,她始终致力于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并表现出对男性中心世界的挑战.在女性文本中表现出对外部世界的直接介入,其女性书写也逐渐向政治文本倾斜.女性意识由"莎菲期"的个人化向"莎菲后"的社会化转型.她随时势变化而调整文学创作的趋向,革命越深入,个人意识越是向人的类意识趋近.从而将女性解放的主题与其他各种斗争形式融合在一起.她是中国特殊政治环境下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7.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外语学院毕业的毛丽莉,现在又开拓出一个新行当:"贩卖老外"。凭着这个行当,刚刚大学毕业三年的她,如今平均月收入2万多元。而且,正如她所说,经济危机到来后,她这个行当更有前途了。  相似文献   

8.
短暂的婚姻     
《社区》2007,(20)
陈女士与丈夫李先生结婚还不到一个月就办理了离婚手续,原因竟然是她发现自己的婆婆早就给丈夫找了一个"老婆"。是李先生"绿叶"出墙,还是陈女士胡乱猜想……  相似文献   

9.
孙过庭在《书谱序》中提出的"同自然之妙有"这一中国书法理论重要命题,常被学者理解为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应该达到奇妙同于自然的境界或简单地比拟为隐与秀的融会贯通。其实,这并不符合此命题的内在义理。孙氏"同自然之妙有"是在佛学影响下产生的一个书学理论命题,它要求书法作品超越现象界中的分别、机心而达到直指本源的真空妙有境界,即空灵境界,其理论内核应为佛学。  相似文献   

10.
如丧手机     
《北方人》2008,(6)
那天目睹了一位"80后"白领的状态,她脸色发白,失魂落魄,慌乱不堪,痛不欲生……哎呀,莫非是她父母出了什么问题吧?后来才明白,她是把手机弄丢了!等她飞速地补购到一个新款手机,抓在手里又是通话又是发短信以后,只见  相似文献   

11.
"自然之子"迟子建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当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但温情的审美风格和题材的重复书写都使得她似乎滑入了惯性写作的怪圈。迟子建又是一个不断创新的作家,对通俗化、荒诞化的探索显示出她的不懈努力,但是直觉顿悟式思维又限制了她对生活理性的挖掘和对于整个世界的哲理化思考,使她在这方面的尝试显得力不从心,而零散的结构也一再成为她艺术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牟宗三以"无向判断"来代替传统"反思判断"的翻译,其深意是试图和中国传统道家"道无"的智慧挂上钩,以便强调审美的"无相原则"比起康德立于"道有"思维背景上的"超越原则"要高明些。牟宗三不同意康德把"合目的性"应用于审美判断,认为出了"滑转"和"混漫"的纰漏,并指出康德的审美判断还是一个知识机能,并不能充当自然和自由的"桥梁",应该依中国人的道德形而上直贯下来。此外,康德用来说明审美的"超越原则"是一种"外离"而不是"内合"方法。基于对康德的第三批判的怀疑,牟宗三提出了要以中国传统"妙"、"慧"来改造康德的鉴赏判断,指出"审美判断既是妙感妙慧之品鉴",且是一种"无向判断"。因此,审美判断之超越原则应该就是"无相原则"。事实上,牟宗三是以"无相原则"去代替康德那个只在"分别说"层次上的"超越原则",并主张"分别说"里的美相还要到"合一说"里给"化掉",这样才能达到即真即善即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异乡人”身份和“边缘人”人格的赛珍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珍珠是一个"异乡人",也是一个"边缘人",她具有"异乡人"身份和"边缘人"人格。虽然她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虽然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但是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赛珍珠都感到自己是一个"异乡人","异乡人"的身份催化了她"边缘人"的"人格",从而对她的创作和事业选择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樱 《华人时刊》2008,(7):48-51
在辽宁省沈阳市,有这样一个"奇特"的女孩:她高考失利后曾去美国留学,在内华达州立大学学习餐饮管理专业,等大学毕业回国后,她毅然选择了从事"品菜师"这一新奇又看上去有几分另类的职业,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吃客"!就是这样一个清秀、娇弱的女孩子,正是靠着自己的一张嘴,"吃"出了精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小说《西游记》对舶来品龙王形象持贬斥态度,并多次质疑其"水神"的合法性。这种态度和质疑透露出作者可能是一位道士。孙悟空的本领是长生之妙道,种种现象表明这个道士来自于内丹派。内丹派常常采用春秋笔法来阐明自己的主张。  相似文献   

16.
唐桑士是高乃依的名作《熙德》中的一个人物,他为了得到心爱的施曼娜,自愿为她决斗,结果败在情敌罗狄克的手下。他的失败,使他失去了施曼娜,却又成全了一对有情人,使向悲剧方向发展的剧情化为喜剧性结局;奥赖斯特是拉辛的《昂朵玛格》中的一个主人公,他有着唐桑士一样的恋情,痴情于爱妙娜,为了得到爱妙娜,他遵命为她报仇,不惜一切代价,暗杀了爱比尔国王,即他的情敌卑吕斯。拽理,暗杀成功了,他应如愿以偿,和爱妙娜奔到希腊,结为伉俪。但令人痛心的是,他的成功却酿成了一场大悲剧,死的死,疯的疯,令人不堪目睹。  相似文献   

17.
《新少年》2013,(Z2):57-59
快乐的暑假,终于来到,大街上,老山羊爷爷在喊叫:"稀奇古怪夏令营,保准把你吓一跳,肯定让你的作文写得妙!免费参加,快来快来把名报!"老山羊爷爷戴着红色尖顶帽,就像马戏团的小丑一样搞笑。大嘴兔子正愁好玩儿的事情不好找,现在,好事情竟然从天上往下掉,她马上戴上了红色尖顶的小营帽……果然,一个接着一个的新鲜事,  相似文献   

18.
托妮·莫里森在小说《柏油孩子》中,通过迁徙叙事展开她对家的期望。她曾经声称"种族和家是她作品首要关注的主题",通过一个个运动的迁徙意象,莫里森勾勒出黑人在现代社会里家的失落与寻找的艰辛。  相似文献   

19.
肖正 《社区》2011,(20):51-51
儿时的毕淑敏就是愿追随梦想的女孩。上小学时她梦想当一名天文学家,曾给北京天文馆的馆长写信,探求讨论太阳从西边出来的可能性,等了好长时间也没收到馆长的回信。长大后她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妄想,就是始终期待探索一个阔大而永恒的世界。而现在从事的工作。也和探索宇宙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人心是一个内宇宙,同样阔大而永恒。  相似文献   

20.
曹禺剧作<日出>中的女主角陈白露是曹禺剧作中少有争议的女性形象之一.大多数人把她看作是中国"娜拉"的"堕落型".曹禺在<日出>中不是为了给"娜拉"中国版找一个范本.相反,陈白露这一"交际花"的形象恰恰证实了曹禺对中国传统妇女"贞操观"与众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