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矛盾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毛泽东选集》一卷本第274、279页)矛盾法则的这种特殊地位和作用,使它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探讨中的重要课题,也成为历来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斗争  相似文献   

2.
唯物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而作为认识论的辩证法,也就是研究对象自身中的矛盾。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①这就因为矛盾是客观的,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否认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认了一切”。②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原理。同这个原理根本对立,就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排斥矛盾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说:“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对于矛盾的对立统一的根本法则,我们是否可以从这两方面进一步地加以考察与认识?即合二而一与分而不合。 关于矛盾的范畴,指的是互为依存的对立的两极。即对立的双方互为排斥,又互为依存。“假如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如没有生,死就不见;没有死,生也不见;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 由于矛盾的双方,存在着同一性,即同一的实质,同一的内容,因而矛盾的双方一方面表现为合二而一,即它可…  相似文献   

4.
簡单地来說,貭变是指事物的性貭发生根本的变化。可是这一理解并不能說明貭变的內容、实貭。要深刻地把握貭变及其內容,必須以对立統一规律作指导进行研究。从对立統一的观点来看,任何事物、过程都存在着矛盾,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思想,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在事物的多种多样的矛盾中,必有一种处于主导的、决定的地位,它是事物、过程  相似文献   

5.
赵彦 《南方论刊》2010,(11):72-73,71
本文着重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分析毛泽东军事谋略中的哲学思想。通过分析普遍联系、矛盾运动、实事求是、事物发展变化等哲学观点在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灵活运用,揭示批判的继承和借鉴古今中外优秀军事遗产和历史经验是毛泽东研究和指导战争不竭的动力。进一步说明,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中,要灵活运用毛泽东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基本思想,紧密结合战场实际,确保打赢未来的高科技战争。  相似文献   

6.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既有相对性,又有绝对性。“有条件的相对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事物的矛盾运动,在相对之中有绝对,同一之中有斗争,特殊之中有普遍,个性之中有共性。对立统一,是矛盾运动的普遍规律,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因此,看问题,一定要严格遵循对立统一的法则,切忌抽出矛盾的一方,任意绝对化,从而排斥或根本否定另一方的合理性。可是,在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中,长期以来却存在着这样一个重要的而又急待解决的问题,即无产阶级文学中的“自我”与“非自我”之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系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对立统一法则的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其中关于矛盾特殊性及其与矛盾普遍性相互关系的论述,更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重温《矛盾论》,深刻领会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这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加自觉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与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8.
事物的矛盾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并贯串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任何事物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以唯物辩证的矛盾法则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开创了中国的民主革命道路并取得...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间根本规律。这个规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人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通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矛盾着的对立面有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同样,社会的发展变化也是由于其内部矛盾运动而推动的。正是基于对矛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推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关于矛盾法则的探讨中,一些同志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对"内在矛盾"和"内外矛盾"这两个命题提出了批评.一种批评针对"内在矛盾"说.有的认为,事物内在矛盾推动事物的运动发展这一命题没能说明事物的发展动力的复杂性、综合性(参见孙凯飞《系统规律深化发展了唯物辩证法规律》,《哲学研究》1984年第12期);有的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外在矛盾即内外因交互运动的结果,事物根本不可能脱离外因单凭自己的力量而发展,"事物自己发展自己"说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企图(参见张瑞甫《两个哲学观点质疑》,《齐鲁学刊》1986年第1期).另一种批评则针对"内外矛盾"说.有的提出,作为揭示事物自己运动的动力和源泉的矛盾范畴,由于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划分,不仅没有能够说明事物的自己运动,反而暗含了这样一个可导性命题:因为事物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  相似文献   

11.
对于辩证逻辑,我国逻辑界有些人根本否定它的存在,有些人则肯定它的存在。肯定辩证逻辑存在的人们对于辩证逻辑的对象、科学体系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是肯定辩证逻辑存在的。我认为辩证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思维形式辩证法的科学。下面试把我的这一看法作一概要的叙述,以就正于逻辑界的同志们。 一 唯物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社会、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世间的事事物物无不按照辩证法的规律运动着、发展着:各种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矛盾,这种矛盾促使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发展,事物经过一定的发展,对立的双方发生转化,旧事物死亡,新事物诞生……。但是“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两种状态,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当着事物的运动在第一种状态的时候,它只有数量的变化,没有性质的变化,所以显出好似静止的面貌。当着事物的运动在第二种状态的时候,它已由第一种状态中的数量的变化达到了某一个最高点,引起了统一物的分解,发生了性质的变化,所以显出显著地变化的面貌。”(毛泽东:《矛盾论》)。一般来说,事物的相对静止  相似文献   

12.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两篇哲学代表作,它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验的哲学总结和概括,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既是毛泽东哲学思想达到理论化和系统化的标志,同时也奠定了毛泽东方法论体系的理论基础。在《实践论》中,毛泽东通过科学地阐明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地揭示了认识发展的辨证过程,实际上奠定了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原则。在《矛盾论》中,毛泽东特别强调矛盾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矛盾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最基本的方式,世界是由矛盾构成的,而这些就是矛盾分析法的客观依据。他指出:“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因此,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原则和矛盾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在毛泽东方法论体系中占有核心和基础的地位,它贯穿于毛泽东方法论的各个层面和各种实践中。本文主要分析它在建国后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首先,从内涵上看矛盾的普遍性这一概念,按照恩格斯、列宁的解释和毛泽东同志的定义,是指矛盾的普遍存在。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把它表述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  相似文献   

14.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大家是没有分歧的。但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又是如何推动事物的前进运动?在这些问题上,我们应该作深一步的探讨。我以为在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时,要坚持辩证法的全面性,把握如下几个方面: 一、同一性和斗争性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合力才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之所以发展变化,就是因为事物内部对立的两个方面存在着既互相联结、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相互作用。说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就是说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所以列宁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毛泽东同志认为矛盾的两个方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决定事物的生命,推动事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关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传统的看法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此说乍看似颇在理,但却有两点存疑:第一,如果客观世界只存在特殊性事物,根本不存在普遍性事物,那何以能在我们的思维中有关于"普遍性"的认识呢?第二,如果普遍性中不包含特殊性,那何以理解列宁大加赞赏的"不只是抽象的普遍,而且是自身包含着特殊东两的丰富性的普遍"(《列宁全集》第38卷,第98页)呢?可见,这个命题还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命题由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明确指出,并出现过两次.两次提出命题的角度及含义是有差别的.第一次是从本体论角度,即从矛盾的存在状况提出命题的,其含义是:矛盾的普遍存在是通过无数事物矛盾的特殊存在得以体现的.第二次是从认识论角度,即从如何认识矛盾的普遍性质和特殊性质提出命题的.其含义按传统的理解是:矛盾的普遍性质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质之中.这种理解有合理  相似文献   

16.
<正> 毛泽东同志1937年8月撰写的《矛盾论》,是一部伟大的辩证法著作。这部著作深刻地论述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特别是在全面展开对立统一规律内容和系统论述矛盾法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精髓”的思想,从而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推进到一个新水平。最近哲学界对毛泽东同志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思想提出不同的看法:有人认  相似文献   

17.
矛盾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毛泽东同志根据列宁的论述,在《矛盾论》中进一步阐发了这一原理。怎样理解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理论界众说不一,有的同志坚持这一论点,但却把相对和绝对的关系,说成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有的同志则根本否定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相对、绝对关系。这些同志的失误都在于没有从事物矛盾运动过程中去考察,研究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一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一文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事物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原理。他指出:“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毛泽东同志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把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看作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从事物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过程来考察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对和绝对的关系。认为对立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和恩格斯应用事物矛盾的法则研究社会历史过程,首先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指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马克思又把这一法则应用于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研究,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和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它精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动力和发展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9.
论主流     
<正> “看主流”是毛泽东同志从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趋势、方向、前途方面,揭示事物联系的普遍本质和特征,正确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实际工作的辩证法,而提出来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论》)但是,统一的事物内部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并不是等同的、均势的,而“总有个主,有个次”。(《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50页)这就决定了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事物  相似文献   

20.
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留给我们的最大遗产.他所采用和提出的阐释辩证法的很多方法、理论和观点直到今天仍然闪烁着不灭的光芒.文章主要对黑格尔如下的一些方法、理论和观点重新予以阐释、讨论和挖掘:整体性和体系化方法;事物自己运动、展开的过程论思想;三分法和普遍中介的理论;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的无限发展观;包含同一和差异的矛盾对立观;事物质变的突变性质的思想;事物普遍联系、过程展开的全息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