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中国青年人际价值观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的人际价值观出现了巨大的变迁,本文分析了中国青年在人际价值取向、人际价值目标、人际吸引影响因素、人际交往方式、人际关系状况等方面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变化,指出了教育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人际价值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某单位曾调来一位年轻人,能言善辩,办事能力甚强,通事总泼泼辣辣打头炮:“让我来!”可平时,极少与众人交往,路上逢人也从不打招呼,昂首扬长而去。久之,人们对他议论纷纷,嗤之以鼻,为此,他很苦恼、茫然:“这究竟是咋回事呢?”显然,这位青年涉世不深,末话“人际吸引”的真谛。现代心理学表明.在人际交往中,“人际吸引”至关重要。所谓“人际吸引”,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向而亲近的人际关系。它所涉及的社会行为是人际之间好的一面,人际吸引是人际间友谊产生的基础,因为每个正常人都有充满感情色彩的知觉,这种知觉最明显的表…  相似文献   

3.
张东 《职业》2007,(29)
人际吸引,又称人际魅力,是指个人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一、人际吸引基本规律分析1.接近性因素"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的确,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人际交往的早期阶段,由于时空距离的天然接近,如邻里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上司与秘书之间,一方面容易形成共同的生活经历、工作经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95后"女大学生人际适应的现状。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市3所高校540名女大学生的调查,结果发现:女大学生人际适应性总体情况较好,呈现正向趋势;女大学生人际适应得分在学科、年级、学历层次、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方式、不同待人接物方式上存在差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辅导员应根据女大学生的性别特点和情感需要,对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处于弱势的女生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辽宁几所高校的590名大学生调查发现。有41.86%的大学生存在人际交往困扰;男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各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文科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好于理科大学生;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好于独生子女;不同生源地、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人际交往的困惑.本文阐述了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普遍性缺陷,并从生理、心理、经济、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深入探讨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缺陷的原因,提出利用人际吸引,密切人际关系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学习社会心理学能够更好地把握与人交往的原则、尺度,其中的一些理论原则对我们的人际关系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原则,能告诉我们如何给他人留下较好的印象,如何一直与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它还告诉我们一个人际交往的误区,并不是始终如一的对某人好就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独生子女研究诞生以来,针对该群体的负面评价一直没有中断。有学者因此提出“独生子女神话”一词来专指针对独生子女群体的刻板印象。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实证数据证实独生子女刻板印象是否客观存在。本研究以上海为例探索了中国城市居民对独生子女群体的普遍印象,证实了该群体的社会印象以负面刻板印象为主。研究通过形容词自由联想法和社区调查获取了与独生子女群体相关的12个高频形容词,其中积极形容词3个和消极形容词9个。在1088份拥有9—18岁子女的父母问卷中,分值最高的5个与独生子女群体相关的形容词分别为“依赖”、“任性”、“娇惯”、“自我中心”和“爱发脾气”,均为消极意义。数据表明,在与独生子女有直接接触的城市居民中.独生子女群体的社会印象以负面刻板印象为主。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形式,对某大学的免费师范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以免费师范生的人际交往方式为主要内容,主要从人际交流方式、人际交往对象、人际交往场所、人际交谈内容、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进行了相应分析,以了解免费师范生的真实人际交往方式现状,并对免费师范生教育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各类人际关系中,与融洽和谐相对,有一种“冷战”现象,即交际双方处于一种排斥、对抗、争斗的僵持状态,其特点是具有特续性和顽固性。这是人际交往的怪圈,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走出人际“冷战”的怪圈,是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促进人际交往的重要的工作。人际“冷战...  相似文献   

11.
人际空间与人际交往———微观社会生态学导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观层次上的社会生态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重视,但与此同时,微观层次上的社会生态学研究却未得到人们应有的关注。作者从人际空间影响人际交往的角度,依据目前已经积累起来的实证资料,阐述了人际空间需要、人际距离及个人空间位置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大量将成为微观社会生态学重要内容的研究领域,揭示了微观社会生态学研究不仅重要和可能,而且将会成为一个富有理论价值与实用意义的新兴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父母教养态度与独生子女的自私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父母教养态度与独生子女的自私行为董小苹近年来,我国心理学界与教育界围绕独生子女群体优势及个性品质等问题展开了多项调查研究工作,尽管采用的理论、方法不尽相同,但以下的结论基本一致:独生子女的体质和智力发育,明显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个性品质方面存在...  相似文献   

13.
张洪芝 《现代交际》2013,(9):188-188
大学生学会人际交流是大学里的重要一课,大学生人际交流现状如何及其存在问题如何解决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拟将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以及引导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刘进 《公共关系》2001,(4):44-45
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很多,其中有认知的因素,情绪和行为的因素等。其交际对方的情绪——对自身喜爱与否,就是自身有无人际吸引力的重要标志。许多人都认为:那些有才有貌有权有势的人,才具有人际吸引力。其实不然,任何人只要注重自我形象的塑造,只要注意根据人际吸引的基本因素,开发自身的各种资源,就会使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具有人际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对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压力的研究发现,消极事件、子女教育、经济困难、人际疏离是该群体主要的生活压力来源,其中,经济困难与人际疏离两个维度的压力相对突出。并且,生活压力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男性的子女教育压力小于女性;已婚群体的子女教育压力较大,经济困难压力较小;年龄越大的群体受人际疏离压力的影响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群体受消极事件与经济困难压力影响越小;个人租房的群体在经济困难方面面临较大的压力;工作职位越高的群体经济困难压力越小,但受人际疏离压力的影响越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关注多维的生活压力,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切合需求的社会服务,有利于破解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压力难题。  相似文献   

16.
教师非正式群体隐蔽但却现实地影响着教师发展和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因而重视并研究教师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类型、特征、作用及管理对策,对构建和谐的校园组织文化、校园精神具有现实的意义。国内外学者对教师非正式群体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根据人际交往、认知、吸引、沟通等理论研究教师非正式群体的形成、解散、变化、更新,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陈瑜 《现代交际》2014,(10):244-244
人际交住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人际交往有益于人的健康成长,但在大学生中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问题。文章在分析其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通过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解开千千结"带来的启示,以解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人际亲密能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亲密能力是诸多人际交往能力中的核心能力,渐入研究者视野,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对国内外人际亲密能力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目前人际亲密能力研究存在的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单位、学校、机关内部,我们与哪些人来往密切;在社会上我们喜欢与什么样的人进行交往,是受许多因素制约的。那么,影响人际间吸引的因素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20.
文章关注了互联网使用状况与青年群体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总体能够提升青年群体的健康水平,对其身心健康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分析显示,互联网使用对青年群体身心健康的影响部分通过对现实人际交往改变以及网络依赖程度两条路径来实现。一方面,互联网的使用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改善人际关系,对青年群体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频繁的互联网使用也会导致网络依赖程度增强,造成网络成瘾、迷失现实等不良的互联网使用后果,从而对青年群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研究总体支持了互联网使用的积极效应论,即互联网使用对青年群体的总体影响利大于弊,但仍然需要警惕不良的互联网使用习惯,从而更好地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