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制度文明建设与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制度文明是存在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第三种文明形态.它包括社会基本制度的文明,也包含一定社会形态下具体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体制的文明.其实质是法治文明,因而具有民主、制度权威、平等与公正、宽容与大度的内在规定性.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制度文明建设的核心是,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由人治文明向法治文明、由政治灌输文明向政治制度文明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寓言是中国古代神话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战国时期形成的"夸父逐日"神话是由道家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寓意在于讥讽夸父式违背天道不自量力的愚者行为。用进化论和自然神话论解释而来的原始社会父权制确立的反映和自然现象的反映等结论不能成立。摈弃西方进化论神话理论,采用文化要素分析法,用中国文化来解释中国神话是21世纪中国神话学研究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4.
当代市民人际信任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问题的提出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社会持续的快速变化,使习惯了乡村牧歌式田园生活的人们,一时难以适应日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大生产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原来单纯的人际关系.一些欺诈行为的猖獗,使人际间的信任正趋于弱化,甚至造成人际信任关系的解体,从而影响了社会的安定. 相似文献
5.
采访人一:隋映辉(青岛社会科学院经济战略与管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近年来,我去过欧美、日本等不少发达国家,所到之处,虽然这些国家的楼宇林立、灯红酒绿、繁华似锦,但留给我最深刻印象的却是那里的交通文明.在这些国家,之所以交通肇事死亡率较低,与驾驶员和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和现代文明意识有密切的关系.在日本,尽管东京、大阪等大都市的车流不息、人潮汹涌,但无论是驾驶员,还是匆匆过客,都十分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汽车驾驶员临近人行横道线,会缓缓停车,"礼让"三分.马路上即便没有车辆行驶,行人也没有一个会闯红灯过马路的.在繁华闹市如此,在僻静的小城镇也是如此.有一次,我到大宫市的郊区亲戚家小住,清晨,漫步街头,看到一群小学生正站在一个并不宽大的路口,此时正亮着红灯,虽然并无来往车辆,可这些小学生还是等到亮绿灯时,才沿着人行道走了过去.虽然是一件小事,让人感受到日本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的"市民社会"话语转换及其对法治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是东亚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舶来品,并成为东亚民主和法治研究的重要话语。我国台湾地区大多以“民间社会”来表达其特有旨趣,而大陆则出现了从“市民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话语转换,这不仅对我国民主和法治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也会对民主法治的现实进程有一定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跨越与过渡: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二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在取向上具有二元特征:一是在社会制度上要跨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二是在发展生产力的手段上又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创下的优秀遗产。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始终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并渐进式进行,等等。这些都是马恩关于"中间站"思想的中国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转型机理 人类社会是一个高级复杂系统,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结构。但不论如何复杂,社会系统却是由若干基本要素,即社会质、社会能、社会息所组成。它们分别指进入社会,与人相关的质、能、息。什么是质、能、息呢?质是具有一定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一般情况下表现为实物质料;能是事物运动的本领;息是事物之间的作用。质、能、息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存于客观事物之中。社会质包括人体、人工物质产品、与人发生联系的自然物体等。它是社会存在的基础。社会能当然包括社会物质能量,但更主要的是指社会运动的本领,它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标志。社会息,即社会事物间的作用,包括进入社会的自然信息、生物本能信息及人类特有的智能信息。在社会息中,智能信息是最高级的信息,起主导作用。这些信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交流,伴随着交流,也就产生了相互间的作用。社会息是社会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初步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十六届四中全会号召全党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2005年3月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温家保总理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之目标,为中国之持久稳定与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探讨了市民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意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它经历了"三个分离",形成了"三种形态";尽管市民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但也有一些共同特征。从动态和静态角度研究市民社会理论对于正确理解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电视观众而言,<新闻联播>是中国大陆知名度最广的电视栏目,而对于政治传播学研究者而言,<新闻联播>则是特别富有文化象征意义的政治传播文本,其"作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代表""集中体现着国内新闻的优 点和缺点"[1]:可以借助这个象征文本,透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形象和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的历史过程,可以展望未来中国政治传播的发展方向与价值选择,甚至可以据此构建富有区域特色和文化个性的"中国政治传播学".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的市民社会诉求与"法治国家"定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俄罗斯"法治国家"的理论路径是与俄罗斯社会结构转型进程相回应的,并以市民社会为其逻辑起点,即认为市民社会构成了法治国家的社会基础;市民社会的自由、权利和秩序诉求提供了法治国家的价值原则;公民法律意识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条件和保证.这不仅反映了俄罗斯社会结构转型条件下的法治要求和特有关怀,也反映了俄罗斯国家控制能力衰弱和市民社会"畸变"背景下的法律秩序要求.文章指出,要推进法治,不仅要推进国家和市民社会二元化进程,更重要的是确立二者良性互动关系,而不可简单移植和照搬西方.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市民社会这一概念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就法权关系而言,也和国家一样,是所有制关系的表现,是一定经济基础的派生物.法权概念也是由于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尽管伦理精神作为一定社会道德的观念形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是它也是可以通过经验来确定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它不仅是一定社会内在秩序的体现,而且它体现了一定社会的人一社会一自然系统的内在秩序的协调状况;不仅体现人的目的--人们如何安顿作为社会人的人生,如何调节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的内在自然生命秩序,同时能认识和体悟自然的目的--自然包括人在内的生态价值、人在自然中的地位,人对人一社会一自然系统的内在秩序的责任与使命,进而确立相应的伦理规范和伦理行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晚明政治在传统史学观念中是声名狼藉的,但晚明时代又是中国早期人文主义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晚明的人文主义发展当然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重要的联系,而晚明政治实际上为人文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事实上,晚明的时代,人们在经济生活发生改变的同时,政治生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们开始可以在追求生活享受的同时,也少有顾忌地发表个人的政治主张.晚明时代的早期人文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专制主义的批判,一是对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言论的大胆.是政治宽松的表现.明朝虽然主体上仍处于君主专制政体下,但到明中叶以后社会控制与明初已迥然不同,与其后的清代更有着天壤之别.因此,晚明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乃是一个划时代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特殊发展阶段。社会转型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职她活动与职讪道德也不例外。如何适应社会转型要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迟缓的重大研究课题。本文拟从三方面谈一些看法。一、社会转型期必须高度重视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是指同人们的职讪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讪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也就是从事一定职讪的人们在职讪活动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风俗习惯的总和。它反映了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对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的道德要求,是社会道德在…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提供物质生活富足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间接地造成了人们伦理道德原则的失落.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是直接导致道德"理想国"覆灭的罪魁.外部社会条件的变化、人类特殊的心理结构特点、道德认识水平的相对滞后等都是它形成的原因.为了使既"好"又"善"的生活成为可能,我们必须从自己做起,坚守良心和道德的自律,培养伦理宽容,坚持"善"高于"真","应做"优先于"能做"的行为原则,构建和谐共生的伦理准则. 相似文献
20.
借由带有强烈资本主义性的全球化,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西方强势文化渗透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直接威胁。国内外敌对势力借助网络优势,通过网络舆论开放性与自主性也对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压力。社会转型期,社会失范及价值观念多元化、市场经济与历史引致的问题,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新的不安全因素。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就从根本上坚持了社会主义。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是应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威胁与压力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