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骏 《社会》2004,(6):23-25
基于“理性人”(或“经济人”)的基本 假设,经济学通过对变量的严格限制而发展 了一套解释人类行动的精致理论和数学模型,并在其学科发展的进程中将其解释范围和效力从最开始的微观行动过渡到宏观结构,从最开始的经济领域逐渐扩展到了整个社会领域,从而使自己成为“显学”,构筑起了“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大厦。社会学作为后起之秀,虽然一开始就极力反对“经济人”的假设和以理性行动涵盖人类全部行为的处理方法,坚持自己的“社会人”假设,但由于非理性行动解释的困难影响以及个体主义方法论的推动,也逐渐把理性与理性行动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析范畴。作为研究人类社会规律的社会科学,经济学和社会学在此解  相似文献   

2.
自亚当·斯密提出“经济人”假说,至今已历时二百余年,期间“经济人”假说不断发展,逐渐由“传统经济人”演变为“新经济人”。“经济人”假说和“看不见的手”理论共同支撑着经济学大厦的发展。本文在对“经济人”假说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其演变,进一步阐明“经济人”假说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谐社会和良好人际关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际关系与经济交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际关系与经济交易王询一、西方主流经济学对人际关系的忽视众所周知,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整个体系赖以建立的一个基础是关于人性的“经济人”假设。而在“经济人”假设中,人不仅是自私的,而且是相互独立的。在进行交易时,他们与交易对手之间所发生的完全是互相利用的物...  相似文献   

4.
常思勇 《唐都学刊》2006,22(3):35-38
哲学对经济学的影响是与生俱来的,一部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史,与西方哲学史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主要包含有两大方面,其一,经济学体系中有关其基本前提“理性经济人”假设的认识和争议,受到了哲学理性概念的深刻影响;其二,哲学对经济学最为深刻的影响,就在于其为经济学家研究经济现象提供了理性演绎法、历史归纳法、实证分析、规范分析等工具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哲 《探求》2001,(5):58-59
在以伦理为本位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曾出现过各种人性假设,如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性有善有恶论等,这些人性假设,曾为推动我国封建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的讨论提供过很大帮助。无独有偶,在现代管理学发展过程中,西方一些管理学家根据不同管理理论的立论,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人性假设,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自我实现的人”以及“X理论”、“Y理论”等。“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收益,其相应理论就是提高单位产量和支付高工资;“社会人”的假设认为人除了追求获…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不能单纯建立在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必须注重人的非理性方面的研究,将学理与现实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要看到经济学理论的价值倾向性和意识形态性,从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方面综合研究经济和经济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主流经济学的男性视角决定了在其理论范式内无法建立一个赋予女性平等经济地位的理论,它的经济人的前提假设把客观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简单化,使妇女、儿童被排除出经济人的范畴;主流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方法确立了一种男性话语霸权,女性的家务劳动由于缺乏经济价值在资料统计中常常被忽略.女性主义经济学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对西方主流经济学进行重构,为女性在经济中的不平等地位呐喊并寻求根本的解决方法.它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再生产性劳动即妇女的无酬劳动、妇女的生产性劳动即有酬劳动及第三世界国家妇女的经济问题,它的目的是引导经济学成为客观的、平等的、民主的经济学.对于在经济体制转轨中遭遇到许多新问题的中国女性,女性主义经济学可以提供一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经济人"假设是个历史概念。通过对斯密的"经济人"、古典的"完全理性经济人"、"有限理性经济人"、"交易经济人"、"契约人"等的历史梳理发现,在自愿交易和强制交易之间有着很多可能交易的情况,这种自愿和强制之间交易意愿的多种可能可以用"交易意愿度"来界定。经济主体交易意愿度的大小取决于他对交易对象的影响力即经济权力。为此,提出了"权力经济人"假设,"权力经济人"就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在有限理性的前提下,凭借自己的经济权力,在追求交易费用最小化的同时最大化地分配自己的利益,同时保障契约执行的行为人。  相似文献   

9.
从"贤妻良母"到"新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澎 《日本学刊》2002,(6):133-147
“贤妻良母”与“新女性”是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出现在日本的词汇 ,代表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生存方式的两种思考。它们是两个既相互关联、又互为矛盾和对立的概念。贤妻良母思想随历史发展而不断变化 ,是“新女性”为代表的妇女解放思想萌芽的土壤 ,它提高了日本妇女受教育的程度和在家庭中的地位 ,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同时又有历史局限性 ,它将妇女的活动场所限定在了家庭 ,忽视了妇女作为社会人所担负的责任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陆俊 《社会工作》2008,(19):62-62
社会工作的主客体都是人,因此,如果说社会工作的前提之一是需要确立一种合理的价值观念,那么这其中必然包括关于“人”的理念和对“人性”的理解。在社会工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抵制的是以下的“人性”观念:第一,“人性”的自然生理假设。不可否认,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人的历史本身包含着生物进化的过程。但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却是其社会性。  相似文献   

11.
武心波 《日本学刊》2006,(2):106-120
日本企业在近代的形成,是以传统的“藩”为基础加以改头换面的,秉承了“藩共同体”的性格。二战后,日本企业的迅猛发展,曾将日本经济推向了世界经济的顶峰。但随着冷战的结束,尤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猛烈冲击下,传统的“日本模式”已摇摇欲坠。企业为生存而进行的浴血奋战,使“现代因素”不断增强,传统的“共同体”色彩日趋减弱。企业传统性格的悄然“蜕变”,正引发日本继明治维新后又一次巨大的社会振荡。  相似文献   

12.
解析"三潮"冲击下的"信仰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信仰危机"是"三潮"(资本主义"西潮"、社会主义"低潮"和市场经济"商湖")冲击的结果.解决"信仰危机"的新思路是,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上将重心置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让广大党员干部在理论认同的基点上达到价值认同和实践认同.  相似文献   

13.
李怡 《唐都学刊》2003,19(1):53-55
“全球化”是新世纪中国学术的一个重大课题 ,“中国西部文学”虽然已经阐述了多年 ,但在今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之中 ,无疑也产生了特殊的意义。但将这两个“重大”置放在一起 ,其意义的连接却变得曲曲折折了。从表面上看 ,“全球化”与“中国西部” ,这是一个普遍性的时间和一个特殊空间的问题。我们常常在说“全球化时代”如何如何 ,这也就是说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正在怎么“化”的过程 ,这是一个时间的过程。“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西部文学” ,似乎应当考虑的是一个局部空间的文学现象如何适应更有普遍意义的时代发展的要求。当然…  相似文献   

14.
白桦派作家带有不可改变的阶级性,他们以如此觉悟为核心,确立了白桦派文学形象.这一点由武者小路和有岛武郎展示出来,在大正文学中意义巨大.武者小路看到托尔斯泰主张的"无我奉献"的局限性,开始"转向",奔向力主"有我奉献"的梅特林克.当武者小路发觉自己不能赞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后,便进一步"转向",走第三条老路,创办"新村",为他的创作更新拓出了新天地.诚实的有岛留美归国,告别了实业理念和宗教信仰, "转向"走上了文学道路,作品张扬人性,反抗传统,自己在现实社会中迭遭挫折.白鸟评价有岛作品是有"人生价值"的文学.这个观点至今在思考大正文学史的结构时,仍不失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人事管理改革对"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双肩挑"管理模式虽然在当下仍具有重要的管理效能,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其不足之处开始凸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理顺教研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关系,推动人才评价体系的转变,最终促进"双肩挑"向"一肩挑"的转变,是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张继军 《求是学刊》2006,33(6):38-42
善恶是道德评价体系的基本尺度,中国传统的关于“善”、“恶”的观念在殷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当中还缺乏一个现实的理性基础,其形成应始于殷末周初。在西周初年,虽然善、恶作为一对范畴,甚至是作为描述价值取向的单个概念还没有被明确提出,但是“善”和“恶”的观念已经开始应用于政治生活、祭祀活动、农业生产和人格评价等方面了,构成了当时社会价值评判的内在标准。  相似文献   

17.
董淑华 《学术交流》2006,(9):149-151
“寡人”一词在古代注疏中一般都认为是君王用以自称的谦词,含有“少德之人”的含义。“寡人”在先秦典籍《左传》中,并不是一个自谦的词,而是一个能够标明诸侯的等级和特定身份即他的“嫡正”身份的一个词。也不含有“少德”之意,“少德”之意的注疏,是汉以后儒学占统治地位后,一些儒学大师以“温良恭俭让”为思维准则,主观臆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论新闻核     
优秀的散文都有散文眼.散文眼是由散文的炼意需要而产生的.散文有了"眼",散文所创造的情景交融、意象聚合的新与深的意境就有了凝聚点,散文就能达到深刻的思想性与尽可能完美的艺术性的统一.新闻写作应借鉴散文这种炼意的笔法,在提炼新闻主题上追求新与深,需要有散文眼式的"新闻核".画龙点睛,设置新闻核,则可以增强新闻作品的思想性、教育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9.
副词"又"的语气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词"又"的用法很复杂,这种复杂性导致了学者们在描写其用法时常有不同的看法。实际上,"加强反问"、"加强否定"、"表示转折"这三种语气用法可以作统一的描写,即突出对立关系,又使结果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体裁对语体风格的形成关系甚大.组诗的系统性、包容性文体特征决定了其语言形式的独特性,使其能融抒情、叙述与对话语体为一体,形成了多元语体格局,满足不同语境下诗歌创作的要求,反映诗人的独特心理体验.语句的"重复"和意象的"勾连"是组诗语体风格的重要特征,它对增强节律、充分抒情,有序铺陈、推衍叙事,逻辑性地表达情感诉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其产生特殊魅力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