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骆承烈同志在其《曲阜文物古迹·孔庙》一文中称“进入曲阜城的正南门,便是孔庙。名为‘仰圣门’,实际上成为孔庙的大门。”可是骆同志在《孔林漫步》一文中又写道:“走出曲阜(旧)城的仰圣门(北门),穿过北关,……便是孔林。”这样看来,“进入”名为“仰圣门”的曲阜城的“正南门”,便是孔庙;“走出”名为“帅圣门”的曲阜城的“北门”,便是孔林。两个相对的城门——南门和北门同起一个名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2.
<正>仰圣门为曲阜明故城之正南门,始建于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后经多次修建成现在规模。仰圣门之瓮城东、西各有一门,城前门额上石刻"万仞宫墙"四字,门之北部有城楼、女墙。城楼双层歇山式,四周红漆圆柱挺立,彩绘斗拱,古雅壮观。  相似文献   

3.
<正>延恩门为曲阜明故城之北门,建成于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后经历代修建成现在规模。城门形制为月城,门上有城楼、女墙。楼双檐歇山式,黑瓦覆顶,彩色斗拱,周围有十六根红漆柱。因门后改名为仰圣门,故城楼南面悬"延恩门"匾额,月城向北墙面有"仰聖门"石刻。站在城楼上,向南可望鼓楼、孔府、孔庙,向北可望孔林神道和孔林。  相似文献   

4.
<正> 一曲阜与孔子位于祖国山东南部的曲阜,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古城,三千年前鲁国的故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故乡。后世为纪念孔子,在这里修建了孔庙、孔府、孔林(简称“三孔”)等古迹;又保存和发现了大量珍贵文物,因而驰名中外。  相似文献   

5.
万方 《齐鲁学刊》2024,(1):36-48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故里曲阜一直被视为“圣地”,近代以降亦受到来华西人的极大关注。随着《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越来越多西人来到中国内地传教,开启前往曲阜的“朝圣”之旅。在此过程中,他们基于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宗教背景去看待和解读所见所闻,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他者视角。尤其围绕祀孔之地孔庙,他们大多记录了对这一中国式“神圣空间”的描述和感悟。行走在“孔子之城”的来华西人,近距离观察曲阜,深层次解析孔庙,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当时西方社会对圣地曲阜及孔子的认识。这些旅行纪闻,既引发了西人对孔子的尊崇感,也促使其反思孔子和儒学在中国的地位与影响,为我们多方位认知孔子提供了丰富视角。  相似文献   

6.
山东曲阜,是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反动思想家孔丘的故乡。历代反动统治者出自其政治需要,把孔丘“抬到吓人的高度”,称之为“大成至圣先师”。他们在曲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孔庙,建立了“衍圣公府”这个由孔丘的嫡系子孙统治的大贵族地主庄园。孔庙和孔府,是反动统治者为了推行孔孟之道而建  相似文献   

7.
<正>快睹门位于孔庙前部圣时门和璧水桥之间的东西通道东侧,与通道西侧之仰高门相对,是孔庙的第二道腰门,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清代多次重修。门名取自李渤称孔子“如景星凤凰,争先睹之”,意为瞻仰孔子以先睹为快。门建在二层石阶之上,阔三间,进深=间,门顶部为悬山式结构,飞檐,绿琉璃瓦,只角饰斗拱。  相似文献   

8.
曲阜方志等书有金朝末年“寇犯阙里”,火焚孔庙的记载。这里“寇”究指什么人?向来说法不一。有的说是蒙古兵,有的说是“红袄军”。前段有的同志著文论证“红袄军”说,断定这次火烧孔庙的是红袄军。对此,我们有不同看法,这是关系到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事实的问题。现就此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就教于读者。“红袄军”说的论据是乾隆三十六年刊行的《曲阜县志》,该书云: 贞祐二年春正月,寇犯阙里孔子庙,毁手植桧“。《孔庭纂要》云:殿堂庑廊,灰烬什伍,手植桧三株,亦被毁”。对这条材料应注意两个问题:1。《曲阜县志》是以《孔庭纂要》为兰本的,《县志》  相似文献   

9.
<正> 孔庙,位于今曲阜城里中部偏西,是历代统治阶级尊孔崇儒的主要场所,也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色彩、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历代统治者为了利用孔子思想进行统治,竞相加给他各种崇高的封号:由西汉末的“褒成宣尼  相似文献   

10.
<正> 曲阜,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的故乡,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一座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名城。它不仅以历史悠久的“礼义之邦”的盛名著称于世,而且以拥有大量珍贵的地上地下文物蜚声中外。孔庙、孔府、孔林、鲁故城遗址、少昊陵、周公庙、颜庙、梁公林、尼山孔庙、夫子洞、洙泗书院等都是稀世独有、价值连城的文物古迹;数以几十万计的孔府档案、孔府古籍、历代碑竭、画像石刻等也都是世间瑰宝。因此,这里堪称中外学者考察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研究孔子的天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11.
<正>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令曲阜县革命委员会于孔林享殿立“朱总司令召开军事会议会址”纪念碑。为此,到曲阜旅游的人,也少不了到孔林享殿参观、瞻仰。但是,不少人误认为这是为纪念当年朱总司令指挥淮海战役在孔林召开的军事会议而立的。其实这是一种误传。一九四八年十月,华东野战军为准备组织淮海战役,在曲阜召开了  相似文献   

12.
<正> 尼山,位于今曲阜市东南约三十公里处,相传为孔子的诞生地。山的东麓有一规模颇大的建筑群,这便是著名的尼山孔庙与尼山书院。史载,尼山孔庙始设于后周显德年间,而扩建于宋庆历三年,其后屡毁屡建,至明永乐十五年大体形成初具规模的宫殿式建筑群。又经清代的多次重修,益臻完美:殿堂、亭榭六十九间,五进院落;进正门“棂星门”向东是“观川亭”,据说是孔子观看五川汇流而发出  相似文献   

13.
清朝乾隆时期的曲阜衍圣公府,类似《红楼梦》中兴旺时期的荣国府。这段时间是其鼎盛时期。一、清初尊孔之盛孔子自被封建统治者竞相奉为“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王”以来,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封建统治者更需要改装过的孔孟之道维护即将灭亡的封建制度,又  相似文献   

14.
明清两代的曲阜衍圣公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衍圣公府位于山东曲阜,是孔子嫡系后裔的世居府第。孔子后裔嫡系长孙封爵“衍圣公”始自北宋。宋而后,历元入于明清。皇朝统治者对儒教思想的倚重和对孔子的礼拜,都达到了空前隆重热烈的程度。与之相适应的是对圣裔“推恩”、“优渥”的不断加码,衍圣公升到秩在人臣极位的“百官之首”、“当朝一品”;衍圣公府成为享无限荣耀、受无穷福乐的不衰显贵、圣人之家和超级地主三位一体“圣府”。深入研究明清时期皇权同衍圣公府的关系,通过衍圣公府在这一时期存在与变化的形态窥探时代表象背后的政治与社会历史因素,当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在孔丘的老家——山东曲阜现存的一些历史遗迹、文物中,有力地戳穿了孔丘“仁政”的画皮。公元前五○八年,孔丘当上了鲁国的大司寇。这个假仁假义的家伙,在他上台后仅仅七天的时間,就把在鲁国享有盛名的革新派人物少正卯残酷地杀害了。在古鲁国南门外(今山东曲阜城东南三里的地方),有个“两观台”,当时在这里立着一个“两观闕”,它位于雉门(一称章  相似文献   

16.
李鸿渊 《学术探索》2010,(2):116-121
泮池作为孔庙水池的特有型制和专用名称,具有特殊的文化寓意。它是儒家圣地曲阜泮水的象征,也是地方官学的标志。设泮池以蓄水,隐含有希望学子从圣人“乐水”,以水比德中得到启示之意。泮池、泮桥体现了礼制,蕴含鼓励学子跳跃龙门的殷殷之情。泮池中的水绝大多数是活水,这种设计是儒家思想“孔泽流长”的象征。泮池的设置,还增添了孔庙的灵气,优化了整体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 由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山东省鲁迅研究会、曲阜师范大学和济南市文化局四单位联合主办的“鲁迅与孔子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4月24日至27日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鲁迅和孔子研究工作者近百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数十篇。会上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鲁迅对孔子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有的同志明确表示:鲁迅从未批孔,鲁迅绝不是什么反孔批孔的战士。持这种意见的同志,提出了“两个孔子”的观点作为自己立论的根据:“历史上的孔子本是能够随着时代前进的。如鲁迅所说的‘摩登’圣人。所以应该把他和封建统治者利用他作傀儡的、被扭曲了的孔子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易名《“哭庙”辨》一文(载本刊一九八三年第五期)认为:一、“哭庙”不是任何形式的“哭”;二、“哭庙”是“对着孔子牌位撕裂秀才的帽子。”两说似有可商。关于哭不哭的问题,易文引述《吴门补乘》时略去了上边几行文字,原书云:“……诸生又以事不白群奔哭孔庙,庙与抚署相先后,哭声达署,抚大惧。(下接“吴中故习……”)”读此,“不哭”之说,不辨自明。  相似文献   

19.
<正> 1987年8月,在国家教委和山东省政府的资助下,我校建成了一幢漂亮的孔子研究所楼,9月即接待了在曲阜召开的儒学国际讨论会的代表,并在此举行了分组会议。周谷城副委员长视察该所时,曾诙谐地把它与孔庙、孔府、孔林并称为“四孔”。该所的前身是我校于1979年成立的“孔子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 《史记·孔子世家》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历代经学家感到颇为费解,故众说纷纭,有“野合”谓不合礼仪之说(见该文注释《索隐》条),有男子婚过六十四皆为“野合”之说(见该文注释《正义》条),今人又有“野合”为强奸之说等等。其实,“野合”在孔子时代的意义就是野外结合、配合。《左传·定公十年》记载:齐鲁会盟于祝其,齐侯将宴享鲁公,孔子为相,辞谢说:“嘉乐不野台……饷而既具,是弃礼也”。“嘉乐”,晋杜预注为“钟磬也”,修订本《词源》释为钟鼓之乐。唐孔颖达疏曰:“不野合者,谓享燕正礼当设于宫内,不得违礼而行,妄作于野耳”。显然,“野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