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书面化内容和方法的嬗变是促使标点符号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商代及以前,使用表现法与意合法表现由具象的基本单位粘合而成的连整体性内容,决定了标点符号只能处于萌芽状态。周代至“五四”时期,使用表现、记录兼用法与意合、音合兼用法表现或记录日益抽象化、松散化的整体性内容,为旧式标点符号的产生提供了需要和土壤。“五四”至今,更大比例地使用记录法和音合法记录或表现更加抽象化、松散化同时在情绪义等方面又有所新增的整体性内容,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旧式标点符号发展至今广义性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2.
新闻媒体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问题同编校质量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新闻媒体编校质量方面的问题,有的是字词使用方面的差错,有的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重复多余,有的是逻辑混乱,有的是知识性的错误,有的是标点符号方面的差错,还有的是由于校对不细致而产生的差错。本文就报刊编辑、校对中常见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这些语言文字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看上去好像是小问题,其实“小事”不小,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大家知道,标点符号是书写时表示停顿、节奏、语调、语气等的符号,表示句子或句子成分的隔离或特指,在表达意思主面起着非常大的作用。由于中英文分属不同语言,标点符号的表现形式和用法既有相同之处,如:在形式和用法上比较接近的有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等,也有不同之处,如:英语句号是实点“.”,中文则是小圆圈“。”;英语里有撇号“'”,中文则无;英语有连字符“-”,中文则无;中文有书名号“《》”,英语则无;需要用时常以逗号表示,等等。此外某些英语标点符号还有一些特殊的作用和用法。然而,由于对正确使用英语标点符号的意义认识不足,或对其作用和用法了解不透,相当一些英语工作者或英语学习者在进行汉译英或用英语写作时,往往凭感觉,以中文标点符号的用法来使用英语标点符号,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错用,乱用现象。这样,不仅显得译文、文章的质量不高,有时甚至造成表达意思的混乱。请看下列句子:  相似文献   

4.
在撰稿、编辑、排版、校对中,标点符号问题,由于对国家标准的理解不同、习惯不同,也时有出现。但标点符号问题,一般不会引起意思的误解,多数不会造成错误影响,所以标点符号问题不大引起人们重视。然而,标点符号的差错是影响质量的,特别是在书刊评比中标点符号问题是影响成绩的。这样,标点符号的问题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盲目赶超意识与新中国建国后的“左”倾错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盲目赶超意识与新中国建国后的“左”倾错误连俊生,王哲玲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过:“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①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从1957年起的20年间出现的错误,主要都是‘左,”。②“左”倾错误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中的“故意错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语文教学课堂艺术的角度,作者阐述了“故意错误”在教学中使用的必要性与技巧。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出版物中,标点符号无所不在,作用巨大,标点符号用法也被上升到国家标准的层面进行规范。但由于标点符号用法作为国家标准推广时间短、对标点符号存在认知偏差、标点符号用法在制度和行业层面缺乏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出版单位受市场冲击漠视标点符号规范以及对标点符号缺乏理论研究等,人们对标点符号的学习、研究与应用远不如对文字那样重视。出版物中标点符号存在种种使用乱象,这势必影响到祖国语言文字使用的纯洁性。针对标点符号使用失范的现象,尝试提出五条破解路径,即规范使用标点符号要取得社会认同、制度认同、行业认同、管理认同和理论认同。  相似文献   

8.
提前的因果关系与延后的因果关系是因果关系的两种具体样态,构成了因果关系认识错误的一种客观对应。提前的因果关系与延后的因果关系是立于“因果关系计划”中的结果出现的时间所作出的一种分类。在提前的因果关系中,预备行为合乎规律地产生了危害结果,故因果关系得以形成;在延后的因果关系中,实行行为通过受害对象自身相关因素或后续行为的“同质性”而引起了最终结果,故因果关系也得以形成。提前的因果关系与延后的因果关系都是已经“成就”的因果关系,故其不影响故意犯罪的既遂。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没有不犯错误的。作为一位领导者,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一直非常关注错误的发生、发展、预防、纠正以及处理和解决错误等问题,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科学正确的相关观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引言留学生在学汉语的初级阶段,常犯一种语法错误,即在表达“在某地做某事”的意思时,采用“做某事在某地”的语序表达。如:我学习在宿舍。我打水在水房。我吃饭在勺园里。我们散步在校园里。我星期六打排球在操场上。一般来说,正确的句子结构应该是“NP在PP(处所)VP”。可是汉语中也存在“NPVP在PP”这种与留学生的错误句子语序基本相同的正确句子,如:我住在学校里。有时还只能使用这种形式,如:资料登记在电脑里。字写在黑板上。留学生往往对这种情况感到很疑惑:为什么可以说“我在加州住”,①也可以说“我住在加州”,…  相似文献   

11.
谈网络语言的变异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语言的变异现象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标点符号及文字的变异。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与常规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捷、自由轻松、生动幽默的特点,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因此很受网民尤其是学生们的欢迎,但其中出现的有意与现代汉语语言文字规范背道而弛的现象应引起重视,若长此以往,将对学生的语言文字素质产生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姚小鸥  李拓 《云梦学刊》2011,32(2):46-49
丛书集成初编本《离骚草木疏》,为该书现有唯一标点本,但该本有一些断句错误,且使用旧式标点,对今人阅读理解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商业标识立法保护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4年5月1日生效的《商标法》和正在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从立法层面,对商业标识的保护做了一些新的规定:首次确立了商业标识的概念;扩大了商业标识的保护范围,加大对在先使用的未注册商标的保护力度,增加和细化了商业标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对假冒商业标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从使用延伸至生产经营等其他环节;注重对商业标识权利冲突的立法协调,对商业标识反向假冒行为的双法规制。两部立法保护的对象虽各有侧重,但共同关注对商业标识使用的界定,在判断商标侵权和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标准上有其共性。两部法律相互补充,力图协调解决商业标识之间的权利冲突,呈现出立法体系化之美。  相似文献   

14.
在<全金诗>出版之后不久推出的<全辽金诗>,订正了<全金诗>的一些错误,辑佚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它存在的疏漏和谬误甚多.特别是<全辽金诗>在诗篇收录、标点断句、文献标注规范,诗人小传考订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不能不辨析指出.  相似文献   

15.
周阿根 《学术界》2012,(4):95-102,285
墓志是一种重要的出土文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行墓志文校理存在着诸多疏误.文章以五代墓志为例,运用文字学、词汇学、校勘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对照原拓,分析研究了墓志文献校理过程中十种常见疏误类型,以期对今后墓志文献整理有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范学辉 《文史哲》2005,(3):69-73
北宋三衙管军群体的素质状况,以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以及“庆历新政”和宋英宗、神宗的整军经武为界线,经历了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管军素质开始呈现下降趋势,至仁宗初降至谷底。自“庆历新政”后,其素质开始有了初步的提高,至英宗、神宗朝,三衙管军的整体素质与北宋前期相比,更表现出了强烈的上升势头。北宋后期的哲宗、徽宗朝虽然略有反复,但同英宗、神宗朝基本上保持着相当的连续性,就整体素质而言在北宋仍然是比较高的,北宋靖康亡国不能简单地归咎于管军将帅。  相似文献   

17.
吉发涵 《齐鲁学刊》2003,(3):138-141
《汉语大词典》虽是迄今为止国内外质量最高的一部大型语文词典 ,但个别词目的释义仍有可商订之处。如对“三武”、“人事”、“少御”、“尖团音”、“台铉”、“咬舌”数词的释义就或有错误或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8.
在正确的标点符号组合使用中,不存在逗号和省略号连用的情况,句号和省略号组合使用只有"。……"一种情况,而且可以用省略号替代。句号和引号的组合使用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和引文来源的标注方式联系在一起考虑。2个书名号或引号之间应该用顿号隔开,尽管基于美观考虑,字数较少时不顿开似乎更好看一些,因为字数多少的标准很难统一,而且美观与否涉及价值判断,不适合作为一种对错标准。  相似文献   

19.
王革英 《云梦学刊》2010,31(6):141-143
语言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象似性理论认为语言的结构和符号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之间有着自然联系。标点符号作为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人们认知世界的经验表征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理可据的。在英汉标点符号的使用中,存在着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和标记象似性。  相似文献   

20.
《淮南子》人性观包括自然的人性和社会的民性。民性善使哲学层面的人性理论和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为理论向政策实践的转化作了铺垫。《淮南子》又提出“节欲”“反性”说,完善其关于人性的理论,为其治国理论服务。《淮南子》人性观在现代社会仍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