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略论孔子的德育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是孔子道德学说的核心概念。在孔子的教育实践中,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因材施教也是孔子德育方法的特点。对道德信念、情感、行为的培养,是孔子道德教育的三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 孔子的“仁”,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系统的学说.这不仅因为他把社会生活中不同层面,不同关系的人与人相处的道德原则都一概纳于仁的统摄之下,更在于他把仁的精神灌注在他所建立起的有关社会和人生的各种理论体系之中.仁是孔子政治、伦理、道德、军事、法律、教育等思想学说赖以建立的基石.因此,孔子的仁学、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3.
编辑职业道德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工作作为一项独立的社会职业,在长期的编辑实践中,也形成了一些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如“甘为他人做嫁衣裳”、“质量面前人人平等”等等。这些观念和规范在指导编辑的职业活动,调整编辑与社会、读者及作者的相  相似文献   

4.
管仲的伦理思想是时代的产物,基本上是维护传统的道德观念,核心是“礼”,但管仲所维护的“礼”已与传统的“周礼”相去甚远;“仁”是春秋时期的新道德观念,虽然不能肯定管仲一定提出过“仁”的概念,但其思想中的人本主义精神却为“仁”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管仲对伦理学最大的贡献是他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道德基础论。  相似文献   

5.
“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孔子的许多言论都是围绕“仁”或“行仁”展开的。“仁”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含了很丰富的内容,是孔子学说逻辑演绎的起点。按照礼的要求对家人、社会“行仁”,也就形成了孔子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和社会政治观。孔子是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学说对后世和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伦理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它与法制纪侓有着相似的特征。但是,道德观念起作用的方式不是靠强制手段,而是靠社会舆论。新闻舆论虽然不是一种强制力量,但新闻传播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能对人们的心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伦理道德建设离不开媒体,而媒体人的道德水准更是能否担当好此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对经济基础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误区,把经济基础看作经济水平、经济条件即生产力,认为生产力直接决定道德,不理解生产力对道德的影响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从而无法说明人的私有观念的产生和发展,无法说明道德的阶级性,看不到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对道德的影响,夸大了道德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8.
孔子“仁学”的三个层次包括仁之情感、仁之理性和仁之规范。仁之情感是指仁作为一种具有博爱精神的人文主义情怀,它由亲人及大众,由社会及自然,在具有广泛性的同时又具有层次性。仁之理性是指仁作为根本的道德原则,其基本内容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之规范是指仁作为相对具体的行为准则,主要包括“义”、“礼”和“中庸”。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道德信念形成之研究章永生道德信念是坚定的道德认知,它是在已有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概念的基础上产生的,同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密切联系的一种道德认知。它是“情”和“理”的合金。当一个人坚信自己的道德观念正确,并使这种道德观念伴随着内心体验成为自己的行动指...  相似文献   

10.
制度是指限制、约束人的行为的规则和标准。人类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不断地创设制度,走向制度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就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的是政治上层建筑方面的进步状况。政治制度文明在人类政治生活中具有强大的规范作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应以政治制度文明为核心,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选择。政治制度文明建设应以创新党的执政制度建设为先导,以创新人民民主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创新法治制度建设为保障。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建立自己伦理思想体系的思想家。孔子的伦理思想体系带有明显的特征。伦理思想政治化、政治思想伦理化,是孔子伦理思想重要特征。孔子伦理思想还注重个人自我修养的作用,在其伦理思想体系中还明确提出了关于道德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孔子以“仁”为核心内容的伦理思想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社会风气都有许多借鉴的作用,孔子伦理思想的现实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2.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一命题,反映了孔子对于人与自然在生态关系上的一致性的追求。在如何认识和处理人际道德和生态道德的关系这一生态伦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上,孔子虽然把人际道德置于生态道德之上,但人际道德并非道德的唯一轴心,他主张在二者之间建立合理的关系(中庸)。孔子还分别从政治(礼)、心理(仁)和生态学知识(艺)三个方面论述了生态道德何以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古代氏族社会各种礼的温情依然残留着,并且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还在一定层面上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尽管孟子思想中最核心的观念是"仁",但他依据孔子以"仁"释"礼"的思路,对"仁"进行了理论抽象,不仅把"仁"看作是礼的内涵,而且进一步论证了礼乐制度所体现的仁义礼智,是一种先验的道德理性,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14.
儒"义"考论     
在儒家思想中,"仁"、"义"是其重要的两端.本文从先秦儒家思想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自孔子、子思、孟子到荀子等儒家学派不同时期对"义"的发展和规范,认为在先秦儒家思想中,"义"并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伦理道德范畴孤立存在,而与"道"、"仁"、"礼"、"勇"等紧密相联.它既是政治理想的规范,道德伦理的标准,又是完美人格的重要方面,对我国国民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礼是中国奴隶社会以国家政治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典章制度。孔子在对历史与现实的礼制和政治进行考察的过程中,不仅肯定了周礼是历史上最为美好完备的制度,而且把现实统治秩序混乱的原因归结为这种传统的国家政治制度的破坏,因而他认为只有坚持“为国以礼”的准则,即把礼作为处理各种政治关系和解决各种政治问题的前提和依据,才能改善现实政治的状况,实现理想的政治。正是基于对礼在统治中的这种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孔子提出了一套维护这种国家政治制度的理论。研究这种理论的内容,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孔子政治学说的体系,也可以从中引出对于我们今天有意义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但孔子强调的“仁”已经不是处于伦理道德领域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道德规范,而变成了一种治国学说,既教育统治者为政时应持有的态度和对为政者的一种评价;孔子的“克己复礼”落脚点是“归仁”,是孔子政治观的实现方式。孔子把“仁”作为政治思想,标志着中国古代一种新的治国思想的诞生。  相似文献   

17.
在先秦政治论题中,仁、义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十分重要。"仁",是本于自然人性的政治原则;"义",是根据自然人性原则制定的引导性原则;"仁"与"义"相合衍生出"礼",为可见的政治制度。因此,对政制品质的考察,需要还原到仁义问题,甚至最终还原到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由于体育对青少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机会平等、竞争与协作互为统一等特点。加上青少年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具有高度的社会性.使体育活动成为培养、规范青少年道德现念、行为的积极诱因和有效手段,青少年的道德观念、行为也由此从他律过渡到自律。  相似文献   

19.
“人学”是关于人的存在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 ,人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人的本质是什么及人应如何才能成为人。孔子人学思想的核心是“仁” ,“仁”是孔子描述人的一切美好品德的统率。孔子预设“仁”为人的本质 ,“礼”和“义”则是人之为人的途径。“仁”决定了“礼”和“义” ,“礼”是外在的社会行为规范 ,“义”是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 ,“礼”与“义”相辅相成 ,为人通向“仁”指出了一条明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仁学基本思想,是要通过道德教化来培育出有道德理想和人文教养的君子,从而实现安定和谐的社会文明秩序。孔子不仅将追求理想的和谐社会作为其外王的目标,更是把塑造内在完美人格之内圣作为更崇高的追求。结合《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的具体解释,可以认识孔子关于仁的概念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