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梁启超对中国传统的主要道德形态以"私德"概括,同时认为中国人亦有"公德"观念.他对中西的公私观念不做区分,原因在于他对"公德"的目标即"群"的关注只着眼于它的效果,而对其类型未进行明确的辨析.梁启超提倡的"公德"受效果论的影响,强调尽己责己,这与"公德"是"私德"之推的结论相关,最终使得公德、私德这一分析框架回到传统的问题结构.国家作为重要的"群",是梁启超"公德"观念的最终目标.梁漱溟以理势观作为方法论,认为公德观念产生于现代西方有边界的团体之中,他区分了中国与西方各自的公私观念及产生背景,在此基础上,将团体建设作为培养"公德"的入手处,并认为,以无边界的天下作为公的视野是中国思想的卓异之处.从梁启超到梁漱溟对公私之辨的回答体现了中西思想交流中方法论的渐趋成熟,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我们理解建立在连续性与创造性基础上的中国思想史仍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9,(9):113-116
日本明治时代,福泽渝吉是首位明确提出"公德""私德"的思想家,认为不论是"公德"还是"私德",都离不开内心存在的东西,只不过"公德"是内心存在的东西,与外界接触而表现于社交行为上。福泽渝吉提倡文明社会要更加重视"公德",认为从特定的视野看,一国的"公德"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反映了一国的"文明"程度,福泽谕吉指出:"文明的根本并不在于私德一方面。"主张建立高度文明的社会,在重视"私德"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公德"。福泽渝吉认为把"私德"发展为"公德",依靠"聪明睿智的才能",指出:"如果没有聪明睿智的才能,就不可能把私德私智发展为公德公智"。福泽谕吉关于"公德""私德"的论述,不仅对我国近代的梁启超等思想家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对于我国当今的道德建设,仍然具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道德生活中,除了每一个社会都会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总体道德之外,依据人们不同的公共生活领域,可以大体划分为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职业活动领域中的道德和家庭生活领域中的道德,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它们互为作用.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家庭美德是公民个体道德化的摇篮.我国在道德建设中,既要重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也要重视个人品德建设.相对于前者公德所具有的公度性、他律性和制度性而言,作为私德的个人品德则具有私人性、自律性和自决性的特点,并且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转化,构成了辩证统一的道德整体.公德建设和私德建设是当前道德建设的双重任务,既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从宏观上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以促进社会主义道德不断内化为社会成员的个体道德,又要从微观上加强个人品德建设,注意提高社会成员的个体道德素质,以实现公德与私德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浅析社会主义新荣辱观的思想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炼  王建 《社科纵横》2007,22(2):23-26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新荣辱观孕育于以“仁”为核心的中国传统荣辱思想的深厚土壤之中,在以阶级划分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荣辱思想指导下,结合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凝结出的一系列时代精神,发展了荣辱观念中的为民思想,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指明道德荣辱观念的历史使命,对当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一论断不仅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历史总结,也是对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永恒主题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宗旨,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主导价值观念,是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实质和价值导向,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从我党历史看,提倡为人民服务并不是什么新问题。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在(中…  相似文献   

6.
汤本武比古是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的教育家、伦理学家。日本明治维新开始后,汤本武比古接触了欧美文明,察觉到了当时日本与欧美国家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差距,于是致力于汲取欧美文明的长处。汤本武比古著有《关于公德养成》,精辟地分析了“公德”内涵、“公德养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促进国民“公德养成”的途径:其一,“公德养成”必须加强“公德教育”;其二,加强法治建设,促进“公德养成”;其三,重视中小学公德教育,促进“公德养成”;其四,学习欧美“公德”长处,促进日本国民“公德养成”;其五,增强道德意识,促进国民“公德养成”。日本明治时代,在国民的“公德养成”方面,汤本武比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立人”思想(或称改造国民性思想)是鲁迅思想的重要组成部份。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角度看,鲁迅“立人”思想的形成主要来自严复和梁启超的影响。鲁迅与严复的关系笔者已另撰文论述,这里,我们仅就鲁迅对梁启超“立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谈一些看法。梁启超是一个思想复杂多变的历史人物。辛亥革命前的十几年间,总的说来,他以改良派领袖人物闻名于世。但是从一个较短的历史阶段来看,情况又有所不同,维新变法失败后的三  相似文献   

8.
国家主义是梁启超思想的主轴.只有从国家主义的角度来析解梁启超的言行,才能理解他的“善变”与言论中有时含混不清甚至自相冲突之处.梁启超的社会主义言说同样是在国家主义下展开.他之所以主张中国应先发展资本主义,而社会主义当缓行,是想以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来抵御外国资本的入侵.在当时“资本主义”遭受国人贬斥,而自己也对之并不认同的情况下,梁启超当然知道“截断众流”后所受到的攻击与曲解,因此也愈显精神可贵.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私德体系和公德体系进行界定的基础上 ,分析了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所发生的公德体系道德约束机制的缺失 ,以及因道德问题而引发的“逆向选择”所产生的交易成本上升和经济秩序混乱。文章认为 ,将行业组织、职业组织及其他民间组织作为道德约束的重要力量 ,以弥补法律和道德自律的不足 ,是一条十分重要的社会发展及培育经济生活中信用基础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共产主义道德风尚,不仅是现实生活向我们提出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同题,而且是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意义深远的大事。本文拟就当前道德建设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一、要大力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是广大共产党员和一切先进分子的行为准则,它不同于过去的一切道德。共产主义道德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革命人生观为基础的。它反映了社会生产发展的需求,代表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并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被压迫阶级、劳动群众的优良传统和其他道德  相似文献   

11.
丁祥艳 《创新》2012,6(5):28-32,126
社会思潮是民众评价活动的一种现实形式,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要以正确的权威评价来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权威评价,是形式上的自觉性和内容上的自觉性相统一的正确的权威评价,具备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所要求的品格,能够通过引领社会思潮有效促进社会整合,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运用唯物辩证和逻辑推理的方法,进一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体的定位及其核心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客体的内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体是能够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得到稳定工作和获得主要收入的社会阶层和个人,其核心需要有三:一是核心经济利益需要,二是核心政治利益需要,三是核心精神利益需要。与其相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客体也有三个:一是核心经济价值客体,二是核心政治价值客体,三是核心思想价值客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要从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两方面同时进行,两者不可偏废。其研究可以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体、客体及建设路径的认识更准确、更科学。  相似文献   

13.
潘志国 《社会工作》2008,(12):55-56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明确社会管理格局中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能定位、社会组织的协同功能、公众参与的积极作用,以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推动“多中心主体”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4.
侯西安 《唐都学刊》2006,22(3):73-77
由于复杂的理论和实践原因,大历史视野和大历史格局遭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忽视和鄙弃。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大历史视野和大历史格局依然是重要的思维和研究方法。运用这一方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打破西方中心主义,从东方中国国情和特色出发,巩固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民主党派多党参政的政治结构,在价值观念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培养全体公民、特别是社会公职人员对于宪法和法律的忠诚与信仰,逐步把公民民主权利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李抒望 《创新》2009,3(10):63-66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勇于接受监督,坚持民主执政,全面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从当代人际交往的实际看,我国公民间的友爱关系包含相互依存的三个层次:道德情感、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它们与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从不同侧面反映着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以情感为动力、规范为导向,创建互助友爱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改善社区公共服务,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善社区公共服务,丰富社区公共服务产品,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之一。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不清晰与社会管理的不完善是社区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的根本原因。现代社会的发展,国家权力将逐步向社会组织转移,改善社区公共服务就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立有效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体系,要求政府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科学地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因而,政府不断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将促进社区公共服务的改善和和谐社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存在着本质区别.宗教道德是调整人与神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社会主义道德则是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属于世俗道德;宗教道德体现的是神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则是一种人道主义;宗教道德通过神的力量发挥其社会作用,社会主义道德则通过社会舆论和人的良心发挥其社会作用.在理论上明确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将有益于青年人的社会主义道德信念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性经济危机与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将维持正增长的强烈反差对比之下,重新审视中国坚守的方向和走过的道路,意义非同寻常。共和国的前30年为后30年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共和国的后30年继续进行探索,取得了多方面的辉煌成就。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最重要的不是有没有详尽的蓝图,而是有没有认清社会主义方向的视野,有没有不折不挠地迈向社会主义未来的勇气。尽管今天的中国还存在着大量问题,面临着多重严峻的挑战,但只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未来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20.
李雍  徐放鸣 《阅江学刊》2014,(2):137-141
《穆斯林的葬礼》展现了回族在伊斯兰文化、华夏文化和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过程中民族文化人格的演变。以梁亦清为代表的穆斯林传统文化人格,梁君璧、韩子奇为代表的文化混血人格,梁冰玉、韩新月为代表的现代文化人格等三种不同文化人格共同展现了回族的心灵史。《穆斯林的葬礼》以书写民族心灵史的方式构建了中国形象,展现了一个古老民族行走在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道路上的艰辛及民族精神,是一部致力于挖掘回族文化心理的史诗性著作,为我们思考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