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果从语体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古代小说基本上可以分为文言和白话两大类。20世纪的小说史著,多半依循鲁迅的观点,将唐代文言小说作为古代“有意为小说”的证明,而将宋元话本视作古代白话小说的开端。就语体特征而言,唐代文言小说明显地继承了前代史传文学以及杂传、志怪、笔记的影响,而宋元话本则体现出一种与唐代文言小说完全不同的文体风貌。如果将宋元话本直接衔接于唐代文言小说,其间艺术轨迹的无法接榫乃至错位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这是20世纪小说史研究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重大课题。这一重大课题在近十年间,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也取得…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文言小说虽然不象诗文那样起步很早,作品众多,重湖叠(山献),美不胜收。但从汉魏六朝以迄清末,也是绵亘不断,洋洋大观,构成了一个丘峦起伏而又双峰前后对峙的发展过程。宋以前,除唐代有某些用接近口语的文字写成的话本如《(山卢)山远公话》、《韩擒虎话本》等外,小说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文言小说的发展历史。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至唐代形成了文  相似文献   

3.
如果从语体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古代小说基本上可以分为文言和白话两大类.20世纪的小说史著,多半依循鲁迅的观点,将唐代文言小说作为古代"有意为小说"的证明,而将宋元话本视作古代白话小说的开端.  相似文献   

4.
宋代说话人的底本,不能对等宋代说话资料里称的“话本”,其不一定是用白话写作的,也不是现在所谓的话本小说,更不是白话小说的雏形。根据《醉翁谈录》里的论述和《绿窗新话》的例子,可以确信宋代说话人的底本有两种:一是前人或当代人收集的小说集《太平广记》或者是史书《资治通鉴》等;二是说话人根据说话的需要自己编订的故事集如《绿窗新话》等。认为话本小说(或者直接称之为话本,指短篇白话小说)等同于底本,甚至把“三言”里的部分通俗小说认作是宋代话本(宋代的白话小说)乃至是宋代说话底本的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根据《醉翁谈录》和《绿窗新话》里的文言故事,可以看出这些故事就是说话人底本,从而可以推测宋代说话人的底本基本是用文言写作的。  相似文献   

5.
由说书艺术发展起来的话本小说,是我国古白话小说的瑰宝,而志怪传奇以及某些野史杂传等文言小说,也是祖国艺苑的奇葩。庸人传奇是文言小说发展的丰碑。宋以后传奇小说虽渐趋衰落,而艺海拾珠,尚有珍奇,夕阳虽近黄昏,晚晴亦多异彩。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杂剧和散曲,传奇小说只有清江宋梅洞的《娇红记》可谓唐人嫡派。有些散文家的人物传记,可当作文言小说来读的,为数也甚少.吴曾祺编《旧小说》,曾有所辑录,但从小说艺术的尺度来衡量,尚不足快人心意。明清时代,白话小说成了文学主流,但文言小说也并非绝响。明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不是公案小说,也不是公案小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但它却包含了丰富的公案因素。分析其中“公案”的内部构成情况、探析《水浒传》如何融合宋元话本小说中各种题材,以及进一步研究“公案”在《水浒传》中的叙事作用,对于研究话本小说如何过渡到长篇白话章回小说无疑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聊斋志异》独特的艺术构思周登扬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产生之前,我国小说已有长久的历史,不仅出现过唐人传奇那样成熟的文言小说,话本、拟话本白话小说也早过了花红时节,结出了一批丰硕的果实。如果说汉魏六朝的笔记小说构思还很简单的话,...  相似文献   

8.
从文言到白话:古典叙事的演变——论“三言”对神道小说的改编周绚隆“三言”是冯梦龙在搜集整理宋元以来话本的基础上,编辑成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冯梦龙虽然对大部分作品从题目到内容都作过一定的改动,但这种改动一般不伤及小说的本来面目,因此它们仍保留着早期话...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小说由隋唐至明中叶呈现出两支发展流向:文言笔记小说和通俗说话小说.后者又分讲史长篇和话本短篇.文言笔记小说端倪自汉晋始,连绵不断,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清代蒲松龄、纪昀.而唐以来的长短篇小说形式首先是在民间通俗文学中酝酿发展.至明中叶以后,文人创造性地发展了民间通俗文学中的小说样式,由集体创作的长篇讲史体而至个人创制的另一类长篇,即如《金瓶梅》、《红楼梦》,由短篇话本则演绛创造了拟话本.于是,在小说领域内,雅文学在文言笔记小说的继续发展之外,又增添了长篇体式和新的白话短篇形式,由此而丰富了整个中国古典小说的样式.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局面,从而为明清小说大兴创造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晚明小说家冯梦龙的创作实践昭示了文言小说集的评点对话本小说叙事有重要影响。比较冯梦龙《太平广记钞》《情史》《智囊》《古今谭概》等文言小说集中的评点与以之为蓝本改写的话本小说集“三言”的叙事及评点,可知话本小说家改写文言笔记时,蓝本中的文人观念仍引导着话本小说叙事。针对晚明世风日下的时代弊病,冯梦龙在小说中以“泛情”作为道德教化的主要手段,又以适应“俗情”为标准,改造了其在文言小说评点中曾大为赞赏的“奇情”叙事。这种改动彰显了话本小说叙事对文言小说评点所透露的审美观念的继承与偏移,及小说评点对小说改写与故事流变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蒲松龄在创作该小说集的过程中,除了吸取传统的诗词歌赋、史传文学、文言小说的营养等因素外,借鉴和吸收通俗文学尤其是宋元话本小说的营养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试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艺术形式三个方面论述宋元话本小说对《聊斋志异》的影响,以此说明蒲松龄是一个兼容并蓄、广收博取的伟大作家。  相似文献   

12.
“三言”的问世标志着话本小说雅化的开始。雅化使得源自于民间的话本小说失去了原来的生机勃勃的鲜活气息。但这种雅化最终促成了白话短篇小说文体的成熟 ,在文学的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引言叶圣陶,本名绍钧,圣陶是他的字。江苏苏州人,一八九四年生。一九一一年中学毕业后在家乡做了十年的小学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他也致力于文学的研究。虽然早在一九一四年他便开始在《礼拜六》上发表一些文言小说,但是从新文学的角度来看,他真正的文学生涯开始于一九一九年,该年二月他在《新潮》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成功的白话小说《一生》。①一九二○年十一月,他和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郭绍虞、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此后他的创作便进入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青琐高议》的艺术形式及其在小说文体变革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雅俗之别这一特定角度深入剖析《青琐高议》独特的艺术形式,重新考察宋代前后文言小说与话本小说彼此交错互融的关系及此后的发展态势,以发掘其在小说文体发展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有两个重要的阶段.一是唐代文人有意识地创作文言体传奇小说阶段,鲁迅先生将它的出现称之为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二是明代文人在民间话本的基础上模拟编写“拟话本”阶段,这促进了由口头文学向书面文学,群众创作向作家创作的转变.突出代表这两个发展阶段成就的有两篇作品:一篇是自行简的《李娃传》,这是唐传奇中的艺术珍品,鲁迅先生评之为“近情而耸听,故缠绵可观”.  相似文献   

16.
中国白话小说的源头可上溯至宋元话本,但长期以来,它们都以单篇形式流传,直至明代,才有文人收集整理,加工出版,出现了《清平山堂话本》、《熊龙峰刊小说四种》等选本.冯梦龙的“三言”集白话短篇小说之大成,不仅对宋元话本进行编订、修改,而且对民间艺人编写的拟话本,也予以增删、润色,此外,还自己创作拟话本.由于冯梦龙的创造性劳动,“三言”在思想、艺术方面都达到以往短篇小说所未能达到的高度.它为话本小说确立了某种审美范式,对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了深远影  相似文献   

17.
话本小说叙事主要靠讲述,文言小说主要靠展示。从叙事角度看,话本小说采用全知视角,不少文言小说采用了限知视角;从叙事时间看,话本小说按自然时序连贯叙事,不少文言小说运用了倒装叙事;从叙事结构看,话本小说主要以情节为结构中心,文言小说主要以人物为结构中心。  相似文献   

18.
一、“白话斋聊”的新品种文言小说《聊斋志异》问世以来,灿然风行了三百余年,中经本世纪初叶新文化运动,先驱者扫荡文言,以白话取代的历史嬗变,也未能减少现代读者对它的眷顾。这适足以证明其艺术魅力之永恒,但也无庸讳言,七十年来,它能流布不衰,广为传诵,实得力于多种较之蒲氏本文通俗得多的传播媒介。层出不穷的“白话聊斋”,便是其中的一种。有人曾做过抽样调查:在众多的《聊斋》读者中,十有六、七是阅读“白话聊斋”,的对象,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曾接触过《聊斋》本文。  相似文献   

19.
从语言选择看蒲松龄的小说与俚曲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话小说在明清时期已经取得了斐然成就,而《聊斋志异》却以它独特的风姿,成为文言小说的最高峰。蒲松龄科场偃蹇失意,沉沦下僚,虽为正统文人,但并不排斥白话口语创作,现存俚曲十四首,语言俚俗易懂,迎合下层民众审美趣味。作为他心灵寄托的《聊斋志异》采用的仍为文言。文言一直是作为官方正统文体存在的,是文人身份的象征;口语白话通俗易懂,广泛应用于普通大众之间,是俗文化的象征。蒲松龄的创作文白皆有,则代表的是其两种不同境界:文言意味着虚幻的理想,白话则是回归现实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太平广记》作为传世的第一部文言小说总集,保存了诸多宋前小说精萃,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太平广记》促进了当时及后世小说创作和小说集编纂;作为按题材分类编排的小说类书,对各类题材文言和白话小说的发展有极大的启发;作为公认的小说选本,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小说文体的认识,奠定了后来文言小说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