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是邓小平财政全局观的核心思想。以这一思想为指导,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经历了从财政包干制到财政分税制的重大转变。这两种财政制度安排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都存在诸多局限性。建立规范的财政分税制,确保中央财政的主导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正确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模式和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共产党从局部执政向全国范围内执政转变,华北人民政府的财政工作也逐步由战时供给型向和平时期的建设型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华北人民政府财政建设工作表现出财政工作机构逐步正规化、财政管理趋于集中化等特点。华北人民政府在财政工作方面的积极探索,既优化了财政收支结构又规范了金融秩序。这不仅为新中国财政工作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经验,而且为新中国财政制度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财政分配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原则指导下,按照政治与经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原理,从强化国家财政职能,充分运用经济杠杆两个方面来加强国家财政在组织、调节,监督国家经济的职能作用,冲破外来模式的羁绊,克服原有体制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某些弊端,逐步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财政体制,逐步建立起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体系。社会主义财政的性质及其属性,从本质上决定了我国财政改革的基本内容。这就是从分配上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劳动者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具体地讲,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可持续财政观,并结合我国地方财政发展中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论述.在 论证可持续财政观的提出是时代的要求后,笔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应是在中国国情条件下国家财政、公共财政与发展财政有机结合"的命题下,重点探讨了国家财政的可持续性、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与发展财政的可持续性,而后从这三个方面讨论了运用可持续财政观来研究地方财政发展问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财政制度”是宪法中的重要内容,究政下的财政制度体现的是一种关于国家这一共同体的权力和纳税人之间财产关系的理念与原则。本文从财产的私人所有和市场经济的制度保障两方面入手,对宪政财政的经济基础进行分析,对我国财政制度的完善,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晓莲同志撰写的《经济转轨时期的地方财政问题》一书最近已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从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 ,把财政理论与财政政策有机结合起来 ,深入地探索经济转轨时期地方财政经济运行规律的专著 ,是作者在从事十几年财政领导工作实践中勤奋思考的结晶。  该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成功地探索了经济转轨时期地方财政理财机制的转变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地方财政要从过去单纯的收支活动转变为调控宏观经济运行 ,促进经济发展 ,保证社会稳定 ,确保增长质量 ,要从过去微观经济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 ,立足经…  相似文献   

7.
市级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8年起,国家要用三年时间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这三大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与财政改革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推进这三大改革的同时.必然要求推进财政体制的改革。 (一) 应当指出,我国1994年全面推进的财政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在取得了积极成效的同时,现行财政体制也还存在不少问题。 1.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不统一,职能交叉,财政“缺位”“越位”问题突出。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只是建立了分税的体制框架,而真正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8.
广西作为西部地区唯一沿海省份,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加快发展?本文从财政的角度分析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广西财政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广西财政面临的社会经济形势和主要问题,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中广西应采取的五项财政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村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从投融资体制的角度看,农业、农村基础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或缺失,是影响农业生产力、农村发展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原因。新农村建设丰富了财政支农工作新的内容,也赋予了财政支农工作新的任务,为财政支农工作明确了重点和方向。财政支农要紧紧围绕支持新农村建设这条主线,从建设现代农业的高度来调整支农思路,更新支农观念,创新支农政策与机制,把财政支农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徐勇 《社会科学》2006,1(7):93-97
乡镇体制改革是继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又一重要改革,并直接决定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成功与否。基于财政压力,这一改革以“减人减事减支”为主要内容。其作用是能够缓解紧张的财政压力,但缺乏整体构造和长远设想。应该超越财政压力,从现代国家构造的角度设计现代乡镇制度,使之从资源汲取型向资源支持型转变;从管治型向服务型转变,成为一种上下联动的综合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1.
今天,江苏省财政学会、会计学会举行成立大会,我代表省委、省人民政府、省社联向大会祝贺,向到会的专家们、学者们以及财政、财务、会计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慰问。江苏的财政工作,从财政收入看,是全国第三位,这也反映我们财政工作的成绩。广大财务会计人员遍布在各条战线上辛勤地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这一点首先要肯定的。但是,正同我们整个经济工作一样,搞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不是  相似文献   

12.
一、公共财政的必要性综观世界上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财政运行机制,尽管形式各异,侧重点多样,但其基本的模式是相似的。这就是,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范围,并以此构建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到了构建市场经济体制上来,这就决定了我国的财政必须相应地从原有的计划型模式,转到市场型模式即公共财政上来。建立公共财政是中国市场化改革实践的必然要求。提出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适应并反映了政府职能转变的大趋势,进一步确立了财政改革的明确目标,有利于尽快消除计划体制模式对…  相似文献   

13.
也谈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的存在需要财政 ,这是国家的共性。一切财政都是为满足国家行使其职能的需要 ,这是财政的共性。各国对“财政”的不同叫法 ,不是财政的本质区别。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财政只服从于国家职能的需要 ,西方“公共财政”的职能统一于政府职能的需要和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之中 ,这正是“公共财政”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借鉴的方法不是改名 ,而是转变国家职能 ,完善财政分配体系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的现代国家财政  相似文献   

14.
澳门回归后的财政制度,从总体变化趋势看,有保持不变的一面,这是由“一 国两制”制度所决定的。同时,澳门财政制度中也必然有将要发生变化的一面,这是由 “一国两制”下的澳人治澳制度决定的。而财政制度的变与不变,关键取决于是否对澳门全 体居民有利。澳门财政的职能在将来也同样具有变与不变的两面,其中.资源配置职能方 面,澳门政府所提供的公共品的质量,应该有较大的变化,提高政府行政的效率势在必行, 澳门财政的收人结构,也应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有所调整,使整个财政建立在一个更为稳 妥扎实的经济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4,(7):123-129
东晋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政局动荡的背后是财政的长期困顿。南朝各代每至中朝这一问题即浮出水面,随后政权内部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直至朝代灭亡。虽然史料没有明确记载财政与政局变化的直接关系,但经济对政治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这或可从侧面解释这一时期政权羸弱以及朝代频繁更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财政考虑与汉代所谓重农抑商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很喜欢借用苏东坡咏庐山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去比喻变换角度观察和研究历史的出人意料之功效。在多角度地观察和研究中国历史时,财政自古就是一个重要的角度。从《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以来,关于财政的记载史不绝书。围绕“食货”、“国用”为中心的财政考虑,一直是制约古代王朝制订和调整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所以,倘若我们能有意识地从财政的角度去观察中国历史的全貌或者具体问题,就很有可能获得新鲜的感觉。本文旨在从“财政考虑”的角度,去重新分析人们通常所说的汉代奉行“重农抑商”政策这…  相似文献   

17.
从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的财政公平转移是很多联邦国家财政措施的特征。一种观点认为这些转移是个人再分配制度的必要补充。它们使地区政府以不违背公平和效率的国家目标的方式行使自己的自主权 ,从而促进了分权过程。这是因为分权必将导致地区政府承担对这些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工作 ,也会造成不同的地方政府在提供指派给它们的服务上的能力差异。这里总结了财政分权的效益和代价。恰当规划的财政分享计划能实现分权的效益而不付出任何代价。本文简要介绍了能够实现这一点的财政分享计划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从财政政策体系上制定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而要做到这一点,重要的是树立财政支持政策的新观念,建立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体系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财政收入政策体系,实现思想观念上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上作一个短镜头观察,在我国,由于物质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这“两种生产”之间缺乏协调和有效调控,反映到人口增长和国家财政之间失去平衡,长期存在着“人财失衡”。为此,我们感到有必要从人口与财政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建议开展人口财政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促进经济发展,努力培植财源是振兴财政的根本性措施.财源建设应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有一个远景规划和阶段性目标以及积极稳妥的工作措施.财政如何支持经济发展应开拓新的思路,目前财政部门直接安排用于生产建设的开支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1994年新疆财政占15%左右,这就提出了财政如何支持经济发展问题.就财政资金来讲,一是财政部门尽可能多挤出一部分财力,用于经济发展,逐步提高财政生产性支出比重,二是继续完善财政周转金管理制度;三是充分利用和管理好预算外资金.但我认为财政更主要从制定财政政策、营造企业经营环境入手来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