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许地山在他的作品中,用一种近乎唯美的目光审视人生,并且尽量表现人性中的真、善、美。他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蕴正是形成这种美感的原因与特征。  相似文献   

2.
纳兰性德是康熙时期一位著名的满族词人,在中国词坛上有着重要地位。本文从他所处的社会背景分析入手,对他及作品产生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意义进行了阐述,评价了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并特别对其作品内容与现实生活表现出的明显矛盾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论鲍照诗歌中的羁旅行役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照的一生似乎始终都在宦游,依附一个个幕主,这使他的诗歌多描写羁旅行役主题,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称谓的转换如“游子”、“旅人”的方式加以表现,另一个则是通过地名的转换加以表现。此种作品如此之多,其原因一是身体的多病,二是出身于寒族。  相似文献   

4.
屈原的作品蕴含着诗人对生命的独到的理解和阐释,是其人格理想的艺术转化。屈原作品中表现出的是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反映了他的宗族感情和文化意识,体现出诗人对生命的独特领悟以及他的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5.
王禹偁作为北宋初期一位重要的文学家,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但对其作品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诗歌作品的赏析和评价上,对王禹偁大量的更鲜明地表现其思想人格的散文作品却少有触及。而对王禹偁这些散文作品的分类解读却是深入研究王禹的关键,因此,对王禹偁散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王禹偁创作的散文文体是多样化的,其中具有较强文学性的占其散文创作50%以上的非公牍文,包括辞赋、书牍、赠序、论说、序文等五种。它们因为文体的不同各自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而这些不同文体却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王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艺术观,通过分体研究试图进一步解读王禹偁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6.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是一种阳刚风格的作品,而《山乡巨变》则体现出一种阴柔的风格。作家的两部长篇小说艺术风格为何截然不同? 单从作品的题材和描写的不同内容来解释是不够的,其更深刻的原因在于:写作的时代不同,作者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不同,自然写作时的心境也不同。其实,从周立波的个性和情趣来看,他更擅长于阴柔风格作品的创作。周立波在艺术创作上坚持不断地探索和追求,《山乡巨变》则是作家艺术风格成熟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张炜的小说以浪漫主义的叙事表现了自己文本的一种贵族气质。他的小说在表现这种浪漫主义时更多的体现了一种审美的无奈,在表达拯救和逍遥这种骑士精神的同时,他的小说实际言说了一种精神高原沦丧的悲哀。其作品浪漫主义气质背后是一种精神的空洞,使之小说话语带有了虚幻的色彩。  相似文献   

8.
政治上和艺术上的契合,使郭沫若与郁达夫都表现出浓重的浪漫主义倾向.但二者又各自展现出不同的特色.郭沫若的创作方向由现实主义转向浪漫主义,形成一种奔放飘逸、积极向上的积极浪漫主义.其作品表现出一种崇高美、阳刚美.而郁达夫的作品表现出来的是低格调的消极浪漫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他创造出来的是一种病态美、忧郁美.  相似文献   

9.
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侧重于表现苦难及苦难之中人的追求与犯罪。并把宗教信仰看作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他的创作尤其是代表作《罪与罚》和《卡拉马佐夫兄弟》都贯穿着浓厚的宗教思想,触及人类的灵魂深处。  相似文献   

10.
宫崎骏是动画电影的领军人物,他将灵魂注入动画作品中,勾画了宏大的动画幻想王国,使作品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从主题、人物以及视听语言等方面对宫崎骏的主要作品进行分析发现,其作品除了在表现形式上创造了充满神奇色彩的动画形象外,内容上更是触及人的心灵,给观众呈现了一幅幅自然古朴、和谐美好的画卷.  相似文献   

11.
李辉英抗战题材长篇小说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辉英是一位身跨现当代地跨大陆与香港两地的抗战小说家,他的抗战长篇小说创作代表了他文学创作的艺术成就。他全景式地展现了从抗战前到抗战后,从前线到大后方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图景,塑造了上至总司令下至普通士兵、群众的人物群像,其中集团军申总司令形象堪称典型,为抗战人物画廊增添了厚实的一笔。他作品中所弘扬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东北作家天然秉传的文学品格并生生不息于中国新文学史册。尽管在思想的穿透力、文本的时代氛围等方面有些许遗憾,但作为一位抗战小说家,李辉英的文学贡献应予以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的伤感小说是时代精神的扭曲折射,是觉醒之后新路难觅的迷茫,其内在题旨是与五四精神并行的。达夫小说的伤感情调,是他个人气质,不幸经历、美学情趣和社会现状交融的结果。作者在感伤的背后热望个性解放的实现,他以自己的声音加入了五四新文学的合唱。尽管他的作品有明显的局限,但对其影响与贡献应给予于科学评价。他的主情小说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弘扬情感的真诚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通俗文艺大师,李渔的传奇和小说在人物构成、情节处理、思想表达诸方面都显示了对实际生活的贴近:展示罗列普通市民的情感,指导普罗大众的生活,通俗流畅,娱乐性极强。在当时及后世的观众以及读者群中都获得了极好的影响。但这种以大众审美趣味为旨归,不仅自娱、更为娱他的创作实践却遭到了历代的恶评和诋毁。李渔的这种遭遇是中国传统文学审美取向上雅俗之争的又一个表现,同时恰可以为传奇和传统小说的衰落作一注解。  相似文献   

14.
商品大潮袭来,中国欣然又必然地踅入城市时代:“城市社会是当下中国社会的轴心,城市文化是当下中国文化的轴心。”[1]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关注的对象已发生了位移和暗转:城市第一次成为文学想像的中心。所以倾向现世主义、擅写“与生命共时空文字”(刘心武语)的邱华栋,为我  相似文献   

15.
李杭育在其小说中构建了一个有鲜明地域色彩、硬气而孤独的葛川江文化世界,小说显示了在"现代性"反思上的暧昧性,呈现出一种理智与情感交织的矛盾心态。他同时以写实及象征手法创作的作品增加了其小说世界的丰富性,但这些小说未引起研究者较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林语堂的小说把女性的地位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其创作模式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受到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和西方主流文化的影响;其次,西式的教育和所处的位置使林语堂美化着古老中国的一切,包括一些糟粕;最后,作为一个男性作家,林语堂难以摆脱男权文化的影响,在创作中不自觉地歧视女性.可以说林语堂的女性观是一种不正确的女性观,他笔下的女性是被男人欲望化的女性.  相似文献   

17.
西德尼.谢尔顿被公认为是美国最成功的畅销书作家,他的小说故事情节迭宕起伏、扣人心弦,时空跨度大、人物众多、涉足领域广,让人读罢有酣畅淋漓的感觉。小说大多以西方上流社会的活动为背景,主人公多是美丽、坚强、有事业心的女性,她们大都历经了家庭的不幸,个人经历曲折,爱情也几经波折,但最终都能从逆境中挺立过来,性格中都有坚毅、不屈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在路遥的深层心理结构中,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情结,这种自卑情结投射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使他在所构建的揭示人的自卑及其超越的艺术世界中,始终灌注着一种来自作家心灵和情感深处的盎然情绪和浑然一体的气韵,揭示了人物灵魂深处种种复杂的矛盾、困惑、搏斗和挣扎。  相似文献   

19.
井伏鳟二是日本文坛享誉盛名的作家,但是在国内对他的研究起步还比较晚,研究资料比较零散。本文围绕井伏鳟二的小说展开,对不同时期的小说加以论述,分析井伏文学的魅力。他的创作之路分三个时期,其作品往往在平易通俗的文字中蕴含着幽默含蓄的笔调,使平易的文字产生感人的艺术效果。他的作品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人物多是些善良的劳苦群众。井伏鳟二在不倦的写作中,创作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精湛的叙事技巧,冷静写实的艺术手法,流畅而机敏,幽默而讥讽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20.
海明威是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他的写作风格影响了几代人。作为一位自传性很强的作家,他的人生经历完整的折射在他的作品中。在不同的时期,海明威适时的用他的作品反映他的人生感悟。他痛苦的战争经历,充满冒险的生活,捕鱼打猎拳击等等爱好,都成为他作品中真实的一部分。海明威的作品伴随着他的人生经历一起成长和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