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业信贷担保作为解除农业信贷约束、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中处于初级阶段.以甘肃省为例,从供需两个角度,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分析了财政支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并根据发展现状,提出财政支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四大机制.从而为增强财政与金融支农联动机制,化解农业投入不足难题,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农业法对农业投入与农业支持保护作了较为系统的规定.但实践上并没有对农业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其原因在于<农业法>的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具体而言,国家应在加大农业投入、建立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落实农业保险政策等方面予以切实的支持保护,需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2004年一号文件精神,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推动我国农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农村经济的增长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身为农业大省的河南,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没有起到比较完全的支持作用.健全河南省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保障农村经济增长的金融需求,创新农产品特色体系,建立“造血”机制,才能逐步走向农业强省.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我国农户金融需求结构逐步完成了由单一性生产消费需求向多品种多层次复合型金融需求的发展变化,对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金融组织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加强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优化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要着力探索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新机制,优化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促进农村金融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金融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又一次大规模的农业改革,农业积累能力低的状况,使金融支持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然而,我国的金融制度长期被扭曲,农业部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与国家财政金融部门对其的支持极为不相称.本文认为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要完善农业金融体系中的三元金融结构,要对农业部门给予与其他行业部门相区别的优惠利率,并要建立风险分散机制,保证金融支持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笔者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探讨了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与农村金融供给的关系,结论表明,在农业产业化水平高的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与金融供给存在一定的正向变化趋势,而在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的地区则没有表现出正向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福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融抑制的现状与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一个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满足不同发展阶段龙头企业的融资需求;并完善利益补偿机制,探索新型财政支农机制,为金融支农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着国民经济全局。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欠发达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金融支持不足的原因和农村金融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面,提出了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构架及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经营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尤其是目前农业资金的严重缺乏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解决农村金融的突破点在于对农村信用社和农村金融体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经济增长-反贫困效应形成”的逻辑结构把反贫困与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结合起来,分析了涓滴效应、微型金融的局限性和农村金融内生观的理论渊源,并基于农村金融的内生性源于转型增长的资源配置要求分析了演化路径.非均衡增长模式的脆弱性使农村金融发展陷入十分必要、又面临巨大逆向压力的矛盾结构,并把疲于应付的农村金融改革推到了一个重要历史拐点.低收入农村地区是金融反贫困的重中之重,应设立以农业、农村开发为主的地区性金融机构.依据后二元经济的新特征,推导出农村金融反贫困的主要发展取向是积极发展以人力资本开发、特色农产品生产等为内容的金融支持和能够支撑农业现代化的合作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1.
财政农业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包括支农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村救济费和其他支出.利用1978~2010年的财政支农数据,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农的现状并在建立结构式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考察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各类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结论表明:各项财政农业支出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中的贡献度和影响力有着显著差异,并且存在着一定的作用时滞;中国财政各项农业支出中支农支出在财政农业总支出中的平均比重为66.7%,而其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方差贡献率却仅为12.3%,中国财政各项农业支出中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在财政农业总支出中的平均比重虽然仅为0.9%,但其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方差贡献率却达到了20.6%。最后提出建议:政府应特别加强对中国财政农业支出中支农支出部分的资金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进而提升对这部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在中国财政农业支出总额一定的情况下,政府应尽快对我国财政的农业支出结构进行调整,适当减小财政农业支出中支农支出的投入比例,增大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的投入比例。  相似文献   

12.
从总体上看,河北省财政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与WTO规则要求和发达国家、先进省份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要增强财政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着力支持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建设;增加对农村科技、教育等事业投资;增加对农民和优势农产品生产的直接补贴。  相似文献   

13.
农业税费制度不符合国际惯例,费改税不是治本之策,免除农业税费是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的惟一途径。目前是我国免除农业税费的最好时机,积极支持农业的最佳财政政策是免除农业税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农业比较投入率的国际、国内比较及对广东省实现农业现代化所需时间的估算,得出广东省现有农业财政投入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不相适应的结论。农业财政投入力度不足的诱导作用加剧了金融资本在比较利益驱使下从农村系统的退出,使农村系统资本短缺的现象更加严重。文章认为应当对农村系统的资金流动及相应软环境建设给予足够重视、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15.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推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广东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很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相对落后、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职业农民缺乏以及农业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等方面。为完善广东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当务之急要以科技保障生产服务、以补贴夯实基础设施、以财政支持扩大教育供给以及以政策引导加强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6.
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不足是导致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政府农业投入的规模、结构和农业生产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政府的农业投入规模对农业生产增长有极强的正相关性,而且不同的投资结构所产生的边际产量不同。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可以得出财政各投入部分的优先顺序及重点投入领域。应优化财政投资结构,促进农业生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首先对财政金融服务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协同性内涵及实现机理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与财政金融服务协同性测度基础上,分析了不协同的原因,最后提出促进财政金融服务协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中国既有的财政金融支农服务体系是在适应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客观上存在着巨大的投资风险和不确定性,对财政金融服务的需求与农户存在巨大差异,使得现有的财政金融服务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存在较大的不协同性,客观需要促进财政金融服务创新,使财政金融服务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需求相协同,而这种协同,实质上追求的是一种新的财政金融服务供求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8.
资金不足是制约我国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通过财政部门、信贷部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业生产者等渠道大幅度增加农业投入是不现实的,而证券市场潜力巨大。要充分开发利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功能,为农业类公司提供融资渠道,建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从而增加县域农业投入,推动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取消农业税标志着我国“以农养政”时代的终结,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后农业税时代,下一步,应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现代国家政权“双重建构”的整体思路,全面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重点推进农地产权制度、民间融资机制、乡镇政府机构、农民义务教育体制、县乡财政体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国民收入分配制度、财政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的配套改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内部活力,不断扩大基层社会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20.
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期,人力资本和生育率的变化成为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人力资本的改善,将通过提高非农就业概率,加速农业的小部门化进程;将加速农业部门现代要素的引进和生成速度;将提高农业投入的产出弹性,促进部门间的收入均衡。在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递增时,农业部门生育率的下降,为人力资本的提高创造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因而成为农业发展的支撑条件。由此,应当把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作为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农业发展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