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糌粑酥油茶 糌粑,藏语的意思为青稞炒面;酥油,是用牦牛乳提炼而成。酥油茶,则是藏族人民每天不可缺少的饮料。《中甸县志稿》中这样记载:藏胞一见酥油茶,“其胸中已有悦乐,若一入口,则其辛苦忧郁恐怖疑惑完全冰解,如饮甘露焉。”由此可见酥油茶与高原藏胞的生活关系是何等密切。糌粑和酥油茶是藏族的两道名食,因食用配套,故往往连在一起。糌粑酥油茶的制法:制糌粑:青稞炒香熟后磨成面,再与酥油茶汁拌和捏成团。制酥油:用牦牛乳除去奶渣,使油脂凝固成饼状。打酥油茶:取特制酥油筒,先放焙香成泥的核桃、芝麻、麻籽和酥油、…  相似文献   

2.
巴人酒文化刍论胡继明中国酒香飘万里。中国酒文化、绚丽多彩。酒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所以西晋张载《酒赋》说:“物无往而不变,独居旧而弥新,经盛衰而无废,历百代而作珍。”酒,作为人酿造的饮料,首先是人自己享用,其次也供奉给...  相似文献   

3.
格勒 《中国藏学》2004,(3):99-101
本文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简要介绍了康巴人和康巴文化的形成.认为康巴人是以藏族为主体的人群,康巴文化自然是以藏族文化为主.作为藏族文化的一部分,康巴文化与安多、卫藏的文化有同根同源的共性.同时康区地处藏族与东部汉、羌、彝、纳西等民族交接的边缘,因而其文化又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多重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白冰  孙洋洋 《民族学刊》2012,3(1):83-85,96
近三十年来,康巴文化逐渐走进公众视野,康巴藏族的出版业也随之获得较大发展。康巴藏族民族图书出版经历了三个时期:1980年代的发展与繁荣期,1990年代的稳定增长期和21世纪初的快速增长期。面对市场竞争及数字化出版的趋势,康巴藏族民族出版应开拓新的增长空间,提升内容产品策划能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5.
白冰  孙洋洋 《民族学刊》2012,3(6):70-74,100-101
80年代,康巴藏族地区民族图书出版业主要以内向传播为主,总体上处于缓慢增长时期;90年代,虽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但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发展持续稳定;进入21世纪,随着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康巴文化研究兴盛起来,康巴地区逐渐被人们熟知,并以其独特的地理、人文底蕴,产生了"康巴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康巴藏族地区民族图书出版业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发展阶段。在21世纪的头十年,康巴藏族地区出版了"康巴文化丛书"、"康巴民间故事集成丛书"和"香格里拉·康巴品牌文化丛书",同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康巴作家群体,这是沉寂了半个世纪的康巴出版业在21世纪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6.
在川西甘孜州康巴藏族人民的生活中,舞蹈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藏族的舞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有着不同的形式、跳法和功能。康巴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分为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两大类。它们都有各自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  相似文献   

7.
春燕 《西藏研究》2013,(1):76-80
康巴藏族民间谜语是带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民间韵文作品,是民间口头创作和文化遗产中的珍贵宝藏。它以丰富的内涵和多彩的形式反映出藏民族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也再现了康巴藏族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康巴之魅——藏族作家达真《康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巴>是藏族作家达真用多元视角深度讲述康巴藏地的文学力作.小说从创作追求、文本构建、人物群像到文化内涵和思想境界,力求高标和宏伟气势,以深沉执著的担当和勇气,全方位、立体化呈现了近现代康巴地区人像展览的百年"浮世绘",并以康定和茶马贸易为着墨点,就民族与宗教问题给读者带来了鲜活的启示.而充满康巴草原气息的原生态文本和金字塔式的三角叙事结构,交相辉映出<康巴>集天、地、人和多元文化、无边大爱于一体的高远境界与史诗魅力.  相似文献   

9.
根呷翁姆 《民族学刊》2016,7(2):14-20,95-97
道孚藏族是康巴藏族的族群之一.在同各个兄弟民族的语言文化接触过程中,道孚藏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语言接触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呈现出由“母语道孚语”到“母语—汉语”的双语文化发展趋势.本文主要通过对道孚县域内道孚藏族的母语道孚语与汉语语言接触的类型模式、接触历程、不同区域语言使用情况等因素入手,多角度、多方位地探讨和分析了道孚藏族双语文化现象的成因、特点及其调适等现实问题.力求通过这—特殊文化现象揭示出康巴藏区双语文化现象的特征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2014,(1):80-80
这部带有浓郁康巴文化色彩的作品,可谓其有典范的意义——它没有用书写藏族题材时常见的所谓“魔幻现实主义”。也不是新中国初期藏旗文学中的风情展示,且越过了“藏族新小说”的技术创新探索.而是回归到朴素清新而又别具意蕴的本土风格,可以视之为数十年来藏族题材小说经历主导性话语和西方风潮洗礼后沉淀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民族论坛》2004,(2):7-7
少数民族酒文化的曙光是从果酒中升起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果酒的酒香飘逸不绝;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粮食为原料酿制的酒类走入人们的生活中,其中,水酒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而在少数民族酒文化史上闪烁着迷人的光彩,是少数民族酒文化中是绚丽的乐章;元明以后,烧酒(白酒)渐渐踏上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生活的舞台……酒香飘逸不绝的果酒葡萄酒我国最早的葡萄酒,是现新疆地区酿制的。《史记·大宛列传》载:“宛左右以蒲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内地汉族地区虽然在周代就已有人工栽培葡萄的记载,但这些原生葡萄品种果小味酸…  相似文献   

12.
藏族服饰风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人民对服饰的审美是朴素的,也是根据地域而有区别的,所以“村村不一样,寨寨有差异”。一般来说,牧区人较富,穿着打扮华丽、繁杂,而农区人收入低,再加上干农活的需要,服装多轻便、少花色。而且安多、康巴、卫藏三大方言区的服装与饰品又有很大的区别。但总的来说,藏族服装基本样式为传统长袍,分冬、夏装和常服、礼服数种。这些服装的主要制作材  相似文献   

13.
苏东坡与黎族酒文化插图/林开耀文/吴名辉在海南,黎族人皆喜欢(biang)酒。酒历史悠久,汇集了黎山大自然之精华。在现代化的今天,黎酒新品种“山兰玉液”已成为中国陈酿土黄酒第一家。而当年,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的“酒情”却鲜为人知生于四川的宋代大...  相似文献   

14.
国人与酒———夏家骏谈少数民族酒文化及其他文·摄影\巴义尔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那么酒之于人又是什么呢?夏家骏教授认为,严格地讲,滴酒不沾的人是没有的。为什么呢?酒来自于粮食和植物水果等,无论你吃饭喝药还是大嚼水果,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沾酒”了。酒象是...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接触到酒鬼酒,是在1989年。当时我精神为之一振,这个酒实在太独特了。独特的工艺,独特的香型,独特的口感、品质和风味!而这种酒体的“内在独特”又恰与其极富个性和艺术色彩的外在包装设计巧妙结合,相得益彰,于是便孕育营造出一种十分独特而浓郁的文化氛围。作为中国文化酒的重要代表,酒鬼酒的品牌内涵与形象塑求极俱魅力。我认为“洒鬼”的跃然而出给整个中国白酒行业带来了重要启示:白酒精品,不仅要有过硬的内在品质,而且要有独树一帜的外在文化形象。湘泉人的创业精神和业绩令人钦佩。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他们又在原有…  相似文献   

16.
赫哲族有着浓厚的好酒风气和内容丰富的酒文化。本文试从旧时赫哲族社会中酒的来源、酒的功用、酒的种类及酒风俗对赫哲族的影响这几个方面来诠释赫哲族酒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牛志男 《中国民族》2007,(10):49-52
戴上雪白的哈达,喝杯醇香的青稞美酒,美丽的藏族姑娘为我们带来香格里拉的第一声问候。 或许是老天的厚爱,前几天还在阴雨绵绵的香格里拉,此时的天空却分外湛蓝,清新的空气使周围的一切显得纯洁自然。从乘上前往香格里拉县城建塘镇的汽车,我的心变得不再平静。沿路木结构的藏族小屋错落在山谷、草甸、河流之间,披着长长绒毛的牦牛,偶尔会使我们的车速放缓。高高的木头支架上,晒满了金黄色的青稞,布满草甸的红红的狼毒花,在高原阳光的照射下犹如一块块精美的地毯……这就是梦中的香格里拉吗? 藏语中,香格里拉常被称作“香巴拉”,意为心中的日月。汉族人将其理解为“世外桃源”。而在西方人眼里,香格里拉无疑成了“伊甸园”。尽管东西方各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在香格里拉,人们却找到了唯一不变的元素——美丽、神奇、梦幻与和谐。  相似文献   

18.
《民族论坛》2004,(2):8-9
彝族民间有一句谚语:“酒好无好杯,好酒难生辉”,这也是各少数民族普遍认同的一种酒文化观念。少数民族民间酒具有木制酒具、竹制酒具、金属酒具、玻璃酒具等,制作就地取材,造型因材因地因文化而异,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木碗与木杯藏族、蒙古族、彝族、门巴族、哈尼族、怒族、傈僳族、独龙族、景颇族、基诺族、阿昌族等都有制作和使用木制酒具的习俗。一般选择树龄较长、木纹细腻、木质坚硬的核桃木、东瓜木、楸木、椿木或栗木,根据各自的文化习惯和所需酒具的容量,截取原木,放置在阴凉干燥处。晾干至透心后,去皮、挖空,再削制修…  相似文献   

19.
川酒小角楼酿造技艺中蕴含了丰富的白酒工业术语。这些术语既极具个性,又富有白酒酿造的共性,因此研究川酒小角楼中的术语翻译对其他白酒术语翻译具有启发意义。本文中,作者以小角楼酒中的术语为基础,对比分析白酒工业术语2021、2008年标准,结合交际翻译理论,同时参照白酒学术期刊中相关术语翻译,力求找到川酒术语有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玉树民歌—“昌鲁”嘉雍群培 藏族把民歌分为两大类,即“鲁”(山歌)和“拉伊”(情歌)。“昌鲁”属鲁体民歌,即山歌,它是在高山、原野传唱的歌。鸟瞰藏区民歌的分布情况,解放以前昌鲁主要流传在康巴藏区,尤以玉树最盛。在玉树藏族地区流传的民歌中,它是最有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