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民族教育史研究起源于改革开放之后,至今,一大批有关族别教育史、区域民族教育史、历代民族教育政策史以及民族教育发展历程中人物与具体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民族教育史研究的繁荣。然而,在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问题,如民族教育学史料整理与资源库建设滞后、民族教育史学科体系缺乏系统的研究、民族教育史研究人员与成果分散、民族教育史研究视野的广度与深度不足、民族教育史研究方法单一。这些都深深地制约着民族教育史研究向纵深化发展。鉴于此,为了更好地开展民族教育史研究工作,需要加大民族教育史史料的收集与整理,加快民族教育史学科体系的建设,拓展民族教育史研究视野,多从民族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吸取养分。  相似文献   

2.
教育史研究中的人物研究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内容。然而,近年来的教育史人物研究却陷入了困惑和迷茫的境遇,其主要原因在于研究中"人文精神"的不在场。"人文精神"是教育史人物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在要素,而这种要素的缺失究其内部原因主要归于研究中的人文性理念不足、多元性研究方法不足以及对于当下教育实践和改革的关照不足等。因此,教育史人物的研究和评价应该通过正确地定义研究概念、运用"视阈融合"的方法以及加强对现实教育问题的关照等来获得"人文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教育史研究中的人物研究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内容。然而,近年来的教育史人物研究却陷入了 困惑和迷茫的境遇,其主要原因在于研究中“人文精神”的不在场。“人文精神”是教育史人物研究不可或缺的 内在要素,而这种要素的缺失究其内部原因主要归于研究中的人文性理念不足、多元性研究方法不足以及对 于当下教育实践和改革的关照不足等。因此,教育史人物的研究和评价应该通过正确地定义研究概念、运用 “视阈融合”的方法以及加强对现实教育问题的关照等来获得“人文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英国教育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英国,教育史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或学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68年奎克(R.H.Quick)《教育改革家》一书的出版,被公认为英国教育史研究的开端。到19世纪90年代,教育史研究进入了第一个辉煌时期,教育史成为英国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在20世纪60、70年代,教育史研究迎来了第二个辉煌期。然而,70年代中期开始的二十多年中,教育学院或教育系中的教育史研究进入持续的衰退之中,教育史在教师培训课程中的地位丧失殆尽。至世纪之交,英国教育史研究进入危机和希望并存的局面,少数教育学院中的教育史研究仍保持强劲势头。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上半叶,应时而生的"新史学"和中国教育史研究都经历了辉煌的发展阶段。作为专门史的中国教育史研究充分吸收了母体学科——历史学科在教育史观、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史料观等方面所提供的丰富养料。"新史学"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教育史研究的进程,促进了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2009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汇集了各方研究力量,推出了堪称中国教育史鸿篇巨制的《中国教育史研究》七卷本。这套书由我国著名教育史学家陈学恂为总主编,从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到近代、现代各分卷,凝聚了陈学恂、张瑞王番、孙培青、周德昌、王炳照、郭齐家、江铭、张惠芬、田正平等教育史名家长期积淀起来的研究创见。  相似文献   

7.
文章统计了2000~2003年四年来我国学者在外国教育史研究方面所发表论 文的数目、论文涉及的主要领域、主要教育人物、国别以及主要教育问题或教育思想(理论)等, 全面梳理、总结了世纪初我国学者在外国教育史方面研究的基本状况,提出了世纪初外国教育 史研究的重大进展与不足,并宏观上对新世纪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应然趋势提出了期望。  相似文献   

8.
百年中国教育史研究高潮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教育史研究经历了三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以来的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奠定了教育史学科的基本体系 ,第二次研究高潮是恢复性的 ,促进了教育史学理论的发展。在第二次研究高潮中 ,研究者只有提高理论素质 ,突破历史、教育学科界限 ,从历史学走向社会学 ,教育史学科才能真正取得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史研究的前提假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教育史学强调要在搜集史料上下工夫,似乎不穷尽史料就不能有发言权.而本文认为,教育史研究当然要搜集材料,然而史料无论多么丰富,它本身却并不构成真正完备的教育史知识.史料并不是史学,单单史实本身不可能自发地或自动地形成教育史学,最后赋予史料以生命的或者使史料成为教育史学的,是要靠教育史家的思想.任何一种教育史叙述或解说,不可避免地是根据某种哲学的前提假设出发的.作者试图通过美国教育史学史上的两位著名代表人物的比较以说明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0.
当前教育史研究正处于学科建设的反思与重构阶段,教育史学界十分关注研究方法的创新。为了实现对教育史的综合研究和整体把握,树立大教育史观,必须借鉴与吸收相关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方法,权衡各种研究方法。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原则是教育史研究方法新的突破点,也是未来教育史研究的基本走向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红学史研究的三个层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红学史研究目前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的 :红学史料的搜集、整理与汇编 ;对各种研究史料的分类综述 ;撰述学术史。如何在红学史研究中增强学术史意识 ,是我们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西方几种艺术史研究方法看中国绘画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绘画不同的哲学基础,使得对于它们的观照也有不同的视角。我们的艺术史学科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而西方艺术史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几十年来西方艺术史研究方法的演变发展,对中国绘画史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试通过对上世纪初期到中叶,并影响至今的几种西方艺术史研究方法的阐述,分析个别方法试图解决的问题,以及最后未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这种梳理,期待从新的意义层面来透视出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谈谈对中国传统绘画研究的独特性的一点理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以<外国中小学教育问题史>和<外国大学教育问题史>为例,论述教育问题史是教育史研究中一种值得重视的研究范式,具体阐释了教育问题史与传统教育史的差异、教育问题史研究中的问题确定以及应关注的重点.随着教育问题史研究范式的应用,我国的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和发展将会得到进一步推动.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对历史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阅读史籍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点评.毛泽东倡导以唯物史观、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以及厚今薄古等作为史学研究的方法论.毛泽东对古代历史、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富有独创性的论述,体现着他颇具特色的古代史论.  相似文献   

15.
历史知识以其丰富内涵给一代代人留下宝贵的遗产和丰富的智慧,历史教育的状况直接影响着传人的素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历史教育,她在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公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增强青少年心理素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对目前存在对历史教育不够重视的现象,就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重视历史教育,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郑先兴 《南都学坛》2004,24(4):15-22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其动力是基于社会条件之上的人的意识、需要;文化史研究的任务就是研讨历史运动的规律,其方法为"唯物"、"阶级分析"与"实践"。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的一些学者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并批评了传统中国文化。杨东说墨家的"兼爱"是训练平民与农民为"受官僚与地主之剥削的孝子"。陈国强说秦统一之后的中国社会仍然是封建社会,称赞王莽是"打击私有制之一个大胆的改革家"。陈高佣说中国现代化的途径是在民族资本基础上渐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陈竺同特别重视生产工具的变革对于历史发展的作用。毛泽东说未来中国的文化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尹达批判了中国文化西来说和疑古思潮,用考古新材料描绘了中国远古文化的起源。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四部典籍,特别以正史为中心。清末民初以来,文书档案的出土和运用使中国前近代史研究有了原始资料,促进了中国近代史学的形成。一直以来,在中国史史料学中,没有形成专门研究文书档案的学问,这是中国前近代史研究的缺点之一。通过对古文书学由来的考察,可以看出古文书学的重要性,有必要借鉴外国的古文书学,建立中国古文书学并使之体系化,成为中国史史料学的一个分支,以促进中国前近代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教育理论原创是当前我国教育学术界比较热门的话题之一,人们希望教育学通过诞生原创性的成果来摆脱困境.文章认为区域教育研究有可能成为真正具有原创性的教育研究,并为教育理论原创提供一条坚定而明确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9.
思想史研究的三个根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思想史研究中,应该注意区分三大关系:间接研究对象与直接研究对象的关系,获得具体知识与获得抽象知识的关系,实证方法与理论方法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彼此紧密相关,构成思想史研究基本理论的有机整体.处理好这三对关系,对思想史研究甚至历史研究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