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次级债危机是近年来暴露出来的最典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作为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之下的金融危机新案例,此次危机影响深远,举世瞩目。暂且不论境外市场的强烈反应,仅就对国内的影响而言,此次危机也是继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对国内影响最大的一次。此时,正值亚洲金融危机十年祭之际,也是国人尚在忧虑迅速膨胀的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之时,来自大洋彼岸的房地产市场的大泡泡吹越了极限,绑定于美国次级债的国际金融链条  相似文献   

2.
倪成 《决策与信息》2009,(6):180-181
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国尤其是欧洲均受到来自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冲击.不仅如此,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中国也放慢了增长的脚步,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已蔓延到亚太地区,随着增长放缓,房地产行业也开始面临压力.本文在时广西房地产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广西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促使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姚磊 《经营管理者》2009,(15):45-46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这场金融危机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以惊人的速度蔓延,波及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对全球尤其是西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造成重大冲击,短期内升级为全球金融风暴。我国目前正处于资产价格上涨、信贷投放过度的经济环境之中,美国的金融危机给我国敲响了警钟。本文分析了当前金融危机的产生及影响,分析了当前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分别对美国经济、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房地产价格影响要素分析与趋势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热点问题,应用多因素回归、状态空间模型及Kalman滤波等方法,对我国房地产价格走势进行预测;进而通过对房地产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和时变性分析,得出对全国房地产市场走势的预期。由于金融危机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大,我们认为,2009年中期全国房地产价格指数将保持震荡下行趋势,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依然趋冷,本轮市场回调底部尚不明朗。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在东南亚和南亚经济中的房地产市场的 活动,对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的分析是基于同时期的未公开的金融机构和市场分析人士的报告,这些报告是用来证明,在当时所处的金融危机背景下,房地产投资市场的不平衡程度事实上是经济观察家们有目共睹的。本文接着又论述了金融机构有必要在房地产市场规则和处理房地产抵押贷款的措施上采取一系列改革,来防止这种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投机性经济泡沫再次出现。考虑到金融危机的近期性,数据的特性以及权威统计数据来源的缺失,本文的研究结果可能更大程度上只能看作是在该领域的一种尝试,但是,本文的研究结果确实证明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出现,是根源于房地产市场上的不规范行为。  相似文献   

6.
2007年2月爆发了美国金融危机,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思潘称这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性也由此而看出。这次危机最初爆发在房地产市场,然后快速波及到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最后导致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就需要研究其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7.
侯伟 《决策咨询通讯》2010,(3):27-28,32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建设步伐的加快,房地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土地紧张、材料涨价、供需矛盾等困难,房地产市场的建设、销售与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制约。在后危机时代,我国房地产业市场面临着巨大挑战与压力,但是更多的则是机遇。结合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现状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应当强化管理,探索有效的对策措施,促进我国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7年下半年美国房地产的破灭,爆发了次贷危机,并迅速发展成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世界的经济和金融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国应心美国为前车之鉴,积极探索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以利于金融与房地产市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早已显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也出现较大调整,"救市"呼声很高,国家和地方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税收政策,但效果不太显著。本文将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和"疲软"两个方面,研究如何运用税收政策来调控我国的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上半年,美国爆发了次级贷款违约剧烈增加、信用紧缩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是由房地产市场泡沫引起的,并迅速蔓延到全球,中国也不能例外,其中房地产市场受到影响。笔者认为,中国的房价在国际大环境和国内政策环境下会小幅下降,到合理的价位之后就会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全所未有的冲击。因而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房地产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其次分析了房地产经济管理中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提出了几点看法;最后对全文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之间的交流,以更好地促进房地产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促进房地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受此影响,中国经济减速,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房地产业投资减缓;合肥经济亦受此影响,合肥房地产业发展出现波动,不少中小房地产企业面临发展困境。本文通过对合肥房地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明确了合肥房地产业,尤其是中小房地产企业面临的问题,分析政府出台的相关促进房地产业以及中小房地产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合肥房地产市场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是我国房地产市场极不平凡的一年。从2007年房价的疯狂上涨到2008年终的量价齐跌,让购房者经历了房地产价格戏剧性的变化,许多人预言房价还会持续下跌。那么,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房地产市场价格到底会有怎样的变化趋势?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决定持l型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均衡价格是由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当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因素发生变动后,市场的均衡价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动。如果供给和需求同方向变化,例如同时增加,需求增加的幅度大于供给增加的幅度,则均衡价格会上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当前持续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形势不是孤立地出现的,而是伴随着宏观经济的景气下行,金融危机的冲击,房地产供给与需求的变化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趋势乐观的,本文从十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房地产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已经逐步蔓延到世界各地的很多领域,其中也包括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中央政府为此也推出了一些关于房地产市场的利率、信贷和税收的政策,但自2007年至今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基本进入了周期性调整阶段,作为房地产市场主体的房地产商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分析金融危机下我国房地产商的形势,对房地产开发商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07年以来,在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形势开始发生变化,住房市场成交量持续下降,城市房价的涨幅终于开始回落。再加上受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氛围下,房地产市场终于结束了几年来"疯狂"增长的势头。目前全国楼市基本上都已经进入降温期。在此以北京市前三季度的情况为例为例,对我国当前房价走势做一下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来,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段不稳定之后,国家发布了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的房地产相关法规。这一系列法规的出台,使得房地产市场打开,同时也使得房地产市场进一步规范。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从一般当今环境房地产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介绍了当今环境下的房地产发展相关法规发展轨迹,重点论述了当今环境下的房地产相关法规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已经逐步蔓延到世界各地的很多领域,其中也包括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中央政府为此也推出了一些关于房地产市场的利率、信贷和税收的政策,但自2007年至今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基本进入了周期性调整阶段,作为房地产市场主体的房地产商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分析金融危机下我国房地产商的形势,对房地产开发商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1998年中国政府提出将住宅建设发展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点,加大了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力度。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面对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高速增长、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房地产信贷规模迅速膨胀的发展趋势,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开始越来越关注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问题,关注房地产市场的不正常发展可能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源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始发于房地产信贷市场,经资本市场的放大,迅速波及到整个经济层面,世界经济受挫严重,目前欧美国家已步入经济衰退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