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涵义出发,分析了大宗股权转移价格差异的控制权溢价法、投票权差异的控制权溢价法和ST公司累积超额收益率法等计算方法,然后就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私有收益与公司价值作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根源及其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行为机理的分析,本文认为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是造成国有控股股东滥用控制权、掏空上市公司的根本原因。这决定了我们必须在深化国有产权制度改革、减持国有股、完善股权结构,进而改进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清欠大股东占款,遏制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的再发生,实现上市公司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3.
黎冲森 《经理人》2011,(1):98-99
职业经理人与民营老板或创始人争夺企业控制权甚至所有权的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的居多。“这不仅是因为整个团队对创始人或老板的感情是最深的,尽管职业经理人可以团结其中一部分人,但往往难以形成压倒性优势。”  相似文献   

4.
黎冲森 《经理人》2011,(1):92-95,16
用人要疑,疑人要用,保持合作心态民企老板或创始人与职业经理人之间对企业控制权甚至所有权的争夺战从未停止过。2010年最突出的,非国美电器创始人黄光裕与职业经理人陈晓莫属。  相似文献   

5.
黎冲森 《经理人》2011,(1):90-95
民企老板或创始人与职业经理人之间对企业控制权甚至所有权的争夺战从未停止过。2010年最突出的,非国美电器创始人黄光裕与职业经理人陈晓莫属。失去自由而曾经强势的黄光裕在陈晓的“逼宫”下众叛亲离。  相似文献   

6.
公司价值、资产收购与控制权转移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控制权转移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控制权转移方式则是控制权转移问题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在考虑控制权转移之后的资产收购行为的基础上,立足中国独特的制度背景,对中国特有的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方式进行研究。研究结论表明,相对来说,无偿转让公司的现有价值比较高,并且公司未来发展较为乐观;而有偿转让的大多是现有价值低并且目前看来发展前途较为悲观的公司;有偿转让公司在控制权转移之后更可能发生收购资产的行为;从总体上看,收购资产所产生的收益能够显著地提高公司价值,并且有偿转让公司所收购资产对价值的贡献较无偿转让公司要高。以上结论表明,价值高的公司一般不会采用有偿方式进行转让,而新股东之所以愿意有偿购入价值低的公司,后续收购资产而使公司价值显著提高则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一、所有权与控制权概念简析所有权就是所有者拥有的权利。收益权是所有权的核心和实质。从公司的层面看,所有权分为资本的所有权和公司的所有权。资本所有权是与产权等价的概念,而公司的所有权首先表现为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剩余索取权是相对合同收益权而言的,公司所有权属于股东,因为公司所有权的形成是以股东的资产所有权的存在为前提的。控制权是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力,是投资者收益实现的手段和保证。  相似文献   

8.
在集中的股权结构下,实际控制人掌握着企业资源支配权。已有文献探讨了公司董事和经理人性别的公司治理效应,但是尚未从实际控制人的视角进行研究。本文基于新兴资本市场的公司治理特征,以2003~2015年中国上市民营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实际控制人性别对其利益侵占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男性实际控制人,女性实际控制人更少地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在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的研究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除了女性实际控制人外,其他女性董事和女性CEO并不能影响实际控制人的利益侵占行为。最后,研究还发现,在内外部治理较弱的公司中,实际控制人性别对其利益侵占行为的影响更加明显。本文不仅从一个新的视角推进了高管性别如何影响企业公司治理的研究,也对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发。  相似文献   

9.
张红波  王国顺 《管理评论》2010,(10):115-121
运用实物期权及古典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方法,构建模型分析了管理能力不确定性及交易成本差异、潜在经理人能力与知识的企业专用性对企业选择引入职业经理人方式的影响。分析表明:当且当企业对外部经理人管理能力的判断大到其为企业带来的收益达到或超过内部经理人为企业带来的收益、补偿企业支付的超额交易成本及考虑外部潜在经理人管理能力提高的不确定性所增加的等待期权价值之和时,才会采取外部招聘的方式,否则企业将采取内部提拔的方式。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如果企业对潜在经理人知识与能力的企业专用性要求较低,企业会更注重经理人的能力,因而会倾向于采取外部招聘方式,而当企业对潜在经理人知识与能力的企业专用性要求较高时,企业更倾向于采取内部提拔方式。文章最后运用模型结果对成功引入职业经理人的典型实例进行了解释,并对我国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的方式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2000—2009年的实际数据,就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约束、代理冲突与非效率投资行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的股权性质与公司规模特征的企业中,由控制权私有收益引发的投资行为扭曲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同时受到由控制权私有收益引起的融资约束和代理冲突的作用,这两种影响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企业的投资行为状态;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都拥有较高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但表现在投资决策行为上却各不相同,国有上市公司整体上呈现出过度投资,而非国有上市公司则表现出投资不足;相对大规模公司而言,小规模公司可能呈现出更高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并呈现出投资不足的非效率投资行为,而大规模公司则更可能表现出过度投资的非效率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顶层制度日趋完善,国有企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必然成为改革探索的重点。国有企业经理人建设在于促进国有企业内部经理人从国家干部到职业经理人的身份转化和从职业经理人到事业经理人的管理转变。促进身份转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旨在强化职业经理人对职业化身份的自我认同和领导自我效能;促进管理转变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旨在强化职业经理人对企业情感联系和心理所有权。因此,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的本质在于明确国有企业和职业经理人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在平等基础上建立共创共享的事业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企业行为理论,尤其是业绩反馈理论对家族成员内部的权威配置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主要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在企业实际业绩未达到经营期望水平时,业绩的落差越大则家族企业主越倾向于采取拯救行为而不是放弃对家族企业的控制,同时倾向于砺练最有能力的核心家庭成员.2)在企业的实际业绩超过经营期望水平时,超额收益越高则家族企业主越倾向于将权威配置给经营能力最强的家族代理人以实现家族王朝梦想,同时还会产生一种亲缘效应,即对核心家庭成员而不是远亲成员赋予更多的权威.3)制度环境对家族成员内部权威的配置产生了显著的调节作用,即在制度环境不规范情况下,家族企业主出于仁慈倾向于将具有“负产品”性质的权威配置给有能力的远亲成员而不是有能力的核心家庭成员.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范围内,控制权收益都成为了公司治理的顽疾,侵害了大部分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也不利于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产生的内外部环境分析,试图挖掘控制权私有收益产生的背景和动因,并提出在我国当年的公司治理环境下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有收益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星  窦炜 《中国管理科学》2009,17(5):156-165
大、小股东委托代理冲突问题反映在企业的投资决策上就是,大股东为追求控制权私有收益而产生的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两种非效率投资行为。本文的研究通过建立模型,将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两种非效率投资行为纳入到同一个框架下,探讨了大股东控制条件下的不同控制权配置方式及其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结果表明:基于对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追求,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两种非效率投资行为同时存在于大股东控制条件下的企业投资行为中;绝对控股条件下的企业投资行为,会随着控制性大股东的所有权比例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非效率投资行为的特征;多个大股东相互监督或合谋都会同时缓解过度投资,以及加强投资不足,且合谋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取决于合谋成本的大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将发生高管变更的上市公司按变更原因分为常规变更和非常规变更,按继任来源分为内部继任和外部聘任对上市公司在发生变更当年的和前后年份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选取2008-2010年期间发生高管变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Jones模型和检验模型,对上市公司高管变更期间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对于常规变更公司,变更当年可能进行了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变更后一年比前一年更有可能进行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②对于非常规变更公司,变更当年可能进行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而不是显著调减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变更后一年比前一年更有可能进行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③内部继任和外部聘任的公司在变更当年都进行了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但内部继任公司调增的幅度大于外部聘任公司。  相似文献   

16.
大股东控制下的资本投资与利益攫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资本投资形成控制权收益的理论阐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攫取控制权收益的自利动机和市场风险分析,本文以2001-2005年沪深两市A股市场发生了非流通股交易的公司作为考察对象,从固定资产投资和股权投资两个方面对大股东的控制权收益攫取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大股东不仅通过资本投资形成了控制权收益,而且资本投资规模越高,增加等量资本投资所攫取的控制权收益越低;尽管通过股权投资攫取控制权收益的隐秘性较高、成本较低,但由于增加了控制链的代理层级,控制性股东的收益占有程度也较低;大股东的自利性资本投资行为不仅挤占了中小投资者的共享利益,而且形成了从增加资本投资、形成更高控制权收益到损害企业价值的传导机制.根据经验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新投资机会存在假设,构建两期投资下的大股东利益侵占模型,剖析新投资机会、现金流权以及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对控制权私利的影响。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产生的背景,以2000-2008年间沪深两市A股市场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经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新投资机会与控制权私利显著负相关,新投资机会对于抑制控制权私利具有重要作用;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私利水平之间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与控制权私利显著不相关,再次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低效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特殊的经济制度环境,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廓清了中国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的三大特征:工资差异、流动障碍及代际传承,揭示了其根源和形成机制。研究认为,劳动力市场的所有制分割根植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虚置。虚化的剩余索取权使国有企业经理人的剩余控制权不能得到有效的外部约束,形成迥异于私有企业的特殊工资方程与畸高人力资本回报。同时,内生于国有企业特殊产权属性的"编制"制度阻碍了劳动力优化机制对优胜劣汰这一市场根本准则的执行,使劳动力资源无法在部门之间自由配置。此外,职位稀缺和人力资本的"不可测"在所有权虚置条件下激励了经理人的寻租行为,父辈的就业性质成为决定子女能否获得国有企业"进入许可"的关键,导致了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代际传承。  相似文献   

19.
李敏杜鹏程 《管理学报》2021,(10):1494-1502
为建立中国情境下领导者自恋影响下属进谏行为的理论模型,对心理所有权的中介作用和权力距离倾向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探索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领导者自恋倒U形影响下属的进谏行为,适度的领导者自恋有利于下属的进谏行为,而过低和过高的领导者自恋不利于下属的进谏行为;心理所有权中介了领导者自恋与下属进谏行为之间的倒U形关系;权力距离倾向调节了领导者自恋和下属进谏行为,以及领导者自恋与心理所有权之间的倒U形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内部资金的配置不当常常引发公司高层的控制权争夺而损害公司利益。在投资项目中如何设计包含预期投资收入和现金分红比例组合要素在内的最优现金持有方案以提升公司价值成为公司所有者和高管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借鉴报童模型,以公司所有者为先行者,建立了两者之间的斯塔克伯格博弈模型,分析最优现金持有方案的设置及其对公司所有者和高管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中性的公司所有者总会接受高管内部参股投资,并设置行业现金分红比例以给予高管资金使用方便;最优现金持有方案下,高管总会倾向于选择内部参股而不选择外部投资;此时,公司所有者的收益和资金供应链的效率都会提高,而高管选择外部引资是否能提高收益则取决于已有的薪酬合同水平。研究结论既支持了内部资金市场的"收集有利信息"假说,同时也对公司所有者在控制权私利倾向较强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中如何科学决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