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学校体育教学的功能和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要求所决定的。马克思在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他指出“我们把教育理解为三种东西,第一,智育;第二,体育;第三,技术教育。”他还在《资本论》中写到:“末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也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伏健章 《金陵瞭望》2007,(23):54-54
唐莫是清朝雍正年间的一位官员,在贪污腐败横行的封建官场中,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唯以读书求知为乐。他曾写下这样一副对联:“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的家书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庭伦理教育思想,尤其是他对子弟的治学伦理教育思想更是别树一帜,被当时的士大夫奉为教子的圭臬,对今天的治学伦理教育也具有较大的启迪作用。曾国藩的治学伦理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读书以明理;二是治学贵立志有恒;三是治学宜守一“专”字诀;四是治学与修身并进。  相似文献   

4.
向警予女子教育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警予是我国妇女运动的杰出领袖人物.她对中国与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她的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思想对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无疑起了指导性的作用。本文拟就她的女子教育思想作一初步探讨,对研究向警予的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的思想很有择益。向警予早期的女子教育思想以教育救国思想为其主要内容。早在1911年春,向警予才16岁,就读于常德女子师范学校,曾立志要“振奋女子志气,励志读书”,“以达到教育救国之目的。”[1]1915年,她在长沙周南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认为学校是“熔铸国民之炉”,改造社会非以学校为“铸造…  相似文献   

5.
孙宝华是我们学校的校长,可是很少有人称他为“孙校长”,通常称其为“书生校长”、“书迷校长”。他虽然身为校长,但既不擅酒场应酬,也不喜人际交往,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每次到他的办公室,看到他不是站在书橱前找书、翻书,就是伏在书桌上看书、奋笔疾书。他不仅自己是书的崇拜者、迷恋者,还倡导全体教师读书。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他每次都强调:“多读书才能教好书;坚持读书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底线,没有爱读书的老师就没有爱读书的学生;只有多读书,你才能读出先进的理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论“学校法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作者承担的“关于教育法学若干问题研究”课题中的一个子课题。全文共三个部分。这里发表的是二、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建立我国学校法人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包括:一、确立学校法人制度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扩大办学自主权的需要;二、学校法人制度是在学校中实现政事分开,党政分开的有效形式;三、学校法人制度是推动学校内部全面改革的必要前提。现代法人制度在各国的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经济体制的原因和法律虚无主义的一定影响,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并无关于“法人”的立法具体规定。1986年颁…  相似文献   

7.
“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改革措施,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都有其独创性,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教育改革中所创立的太学“三舍法”,改革了取土制度,提高了学校教育地位,打破了汉唐以来旧的教学形式,对改革北宋的科举制度和学校制度的弊端,对培养变法革新的人才,对宋代教育事业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义是很大的。本文试就“三舍法”的产生、内容、特点及其影响等方面,作一些介绍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宋顺才 《新天地》2011,(11):201-202
作为一个校长要如何把自己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得有声有色,想花较少的精力做出更多的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一是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二是对教师管理的制度;三是校长自我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钱学森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在临终时对中国教育前景的担忧被提炼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它与“李约瑟难题”一样,对中国的科技和教育工作者都有深刻的启发意义。钱学森以他的求学和教育科研经历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发展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才能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培训工作要不断适应新形势任名健1近几年来,社会上再度出现了“读书热”文化现象,其表现:一是图书馆读者增多,人们对图书的消费增大;二是成人高校门前求学者增多;三是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势头一年比一年强。武汉市图书馆一位负责人反映,市图书馆现有的...  相似文献   

11.
试论曾国藩的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曾国藩的教育理论及其方法。(一)“隆礼”:曾国藩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旧宿,(二)“西学为用”:曾国藩教育思想的近代化成分;(三)知行并重:曾国藩的教育方法。作者认为,由于曾国藩处在中西文化相互交融、政治风云复杂多变的时代,因而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印记的双重属性,并且在中国近代一部分士大夫乃至下层民众中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留学易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由于风俗、文化较之欧美国家与中国更为相似,路途也要近得多,所以自从清末以来就有大批的中国人前往那里学习、生活。如令前往东瀛的国人是更多了。 日本主管教育的文部省正在加紧实施一项旨在使赴日留学人数十年内翻一番的宏大计划。与此相应,日本政府决定改革留学考试制度。新考试制度与“托福”考试的流程十分相似:一年举行两次考试;考试科目按文、理科来划分,内容相对固定;考试在日本国内城市和国外(主要是亚洲)城市同时举行;除了“日语”一科必须用日文命题以外,其他科目(如:数学、物理…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应试教育”则是以考试得分为手段,以应付考试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为目的的一种传统教育模式。由于教育指导思想不同,两者在教育目标、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重大问题上有着原则的区别。素质教育力求以面向ZI世纪中国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从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标,按照教学内容,重视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方法则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  相似文献   

14.
张宗 《金陵瞭望》2011,(15):50-54
他,是中国第一位教育学博士,其博士论文《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的教育制度史”;他,筹建东南大学.出任东大首任校长.连续三届被推选为世界教育会副会长兼亚洲分会会长,是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在国际教育、科学、文化舞台上的活跃人物;他,是把“美国大学模式”引进中国的先驱者,首开中国大学“男女同校”之先河。他,就是被誉为“东南大学之父”的教育大家——郭秉文。  相似文献   

15.
陈益 《社区》2014,(35):11-11
那天,在一个饭局上,谈起读书,一位企业家朋友说:“我读书很少,如今我是像打麻将一样读书。”他的话,让我十分讶异。他也许不知道,很多年前,鲁迅先生也说过“读书如赌博”这样的话。在《读书杂谈》一文中,鲁迅曾以打麻将的趣味来比喻读书。他说:“嗜好读书,犹如爱打牌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打,有时被捕房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目的并不在赢,而在有趣。”  相似文献   

16.
对学校课程考试中几种偏差的思考王鹏飞考试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各行各业选拔人才所常用的手段。当前学校课程考试中存在着许多偏差,主要有三个方面:考试测量功能的偏差;考试性质的偏差;考试方式的偏差。这些偏差的存在,意味着学校教学管理效能不能得...  相似文献   

17.
在内蒙古医院,只要你说起吕龙大夫,无论是医院的医护人员,还是认识他的患者,都这样对你说:“吕大夫不仅是一位技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好医生,而且是一位心系患者、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好院长。”与他一起共事相处的医院领导也这样评价他:“在医术上,吕龙同志以白求恩为榜样,追求精益求精、对工作极端负责;在为人上他以雷锋和孔繁森为楷模,追求完全彻底为人民。”立志当一名人民需要的好医生1951年吕龙出生在伊盟准格尔旗一个农民家庭,6岁随父母迁到包头市固阳县。勤劳憨厚的父母从他儿时就教育他要做一个正直善良、能为老百姓办好事…  相似文献   

18.
王兆贵 《社区》2013,(35):41-41
提起齐威王,读者应该不会陌生,因为他是个有故事的人。如,“邹忌讽谏”“齐魏比宝”“田忌赛马”“门庭若市”等典故,都与齐威王有关。他在位三十多年,视人才为国之宝,以得人为政之要,先后办了三件大事:大刀阔斧治吏,察人求真务实;重用优秀将才,破魏称雄中原;创办稷下学宫,建立国家智库。这三件事,每件事都足以改变社会面貌、影响天下格局。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的早期道德教育思想,多针对学校教育尤其是高等学校教育而发。其思想内容表现为“立真去伪”、“取善去恶”、“自爱爱人”和“自治利群”。为使这一思想得以实现,学校得有相当的纪律以导引,相当的制度以规范;而在德育过程中,还应强调师生接近,注重“以人教人”;最后靠学生自身的修养功夫。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各级各类学校要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努力使教育质量在如年代上一个新台阶”提高教育质量,一是靠教师辛勤的组织教学,二是靠学生刻苦的学习、钻研、领会,三是靠对教学实行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成绩管理和考核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试题又是鉴定教学质量、进行成绩考核的关键.深化考试方法、制度的改革,是贯彻《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