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席勒式”的创作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指出:“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345页)反对席勒式的创作倾向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文艺的要求,包含着要求文艺创作与社会生活的辩证统一;作品的政治性和真实性的统一;作品的革命内容与完美形式的统一这样三个方面的内容。从理论上弄清这个问题,对于大力发展和繁  相似文献   

2.
前一时期,关于文艺真实性的讨论较多地围绕着真实性与倾向性、歌颂与暴露、文艺的真实和文艺的社会效果、文艺的真实性和反映生活本质这一类问题。说实话,这些问题还是比较抽象、宽泛的,讨论起来容易在文艺创作的外围兜转子。我觉得有必要具体探讨文艺作品如何真实地反映生活,文艺作品的真实性究竟受哪些因素制约,力求把真实性的讨论与艺术思维、艺术创作的规律特点、具体实际结合得更紧密些。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作品的内在根据能不能作为衡量作品真实性的一个依据?它对作品的真实性有着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徐龙年 《兰州学刊》2005,(3):287-288
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创作都离不开现实的社会生活,作家、艺术家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写出符合真实性原则的作品.合理的想象和虚构以及科学幻想作品并不违背文艺创作的真实性原则.文艺创作还应挖掘生活的本质真实,要在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努力塑造出个性和共性相统一的典型来.  相似文献   

4.
真实是文艺的生命。真实性是文艺的根本属性。真实性又是文艺创作应该奉行的最高原则。任何一篇文艺作品,必须具备真实性这个素质,才能使人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才能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广泛的社会作用。一旦失掉了真实性这个素质,那就必然使人感到虚假、不可信,令人厌恶,被人唾弃。对于真实性这个重大问题岂可小看?岂可不进行认真而又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真实性是报告文学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把握程度,直接影响报告文学的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直到今天,对真实性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仍然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统一结论,原因是人们只注意探讨报告文学真实性所能达到的绝对程度,而很少注意探讨报告文学真实性的相对程度。报告文学真实性的理论迷们首先来自对“真实性”内涵的理解。颇具权威性的《辞海》对真实性的阐释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只有当“作家、艺术家的立场、观点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并具有相当的认…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第3期刘景清同志的《文艺的歌颂与暴露问题》一文认为:“真实是文艺创作的生命。只有在真实的基础上,歌颂和暴露才有它的可靠的立足点”。“艺术上成功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品,总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把歌颂和暴露统一起来的”。“在  相似文献   

7.
一粉碎“四人帮”以来,随着文艺理论上的拨乱反正和文艺创作上现实主义传统的恢复,文艺创作中的真实性问题,恢复了应有的地位。从僵硬的政治教条出发,图解和歪曲生活,或漠视生活、脱离人民、粉饰现实等反现实主义的倾向,理所当然地遭到唾弃。人民群众渴望在文艺作品中看到真实的生活,希望文艺作品为他们的愤怒呐喊,为他们的不平请命,为他们的未来指明方向。于是,不是一部、两部,而是一批,一大批反映现实、鞭挞黑暗、匡正时弊、追求理想和光明的作品应运而生。这些作品勇敢地面对形形色色的棍棒和非议,大胆突破禁区,  相似文献   

8.
文艺创作题材的多样化,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粉粹“四人帮”后,文艺创作的题材有了突破,题材,体裁,风格日趋多样。但是,现实的文艺现象并不表明题材多样化的问题完全解决了。主要表现是:“禁区”成闹市。原来被禁锢的某种题材一窝蜂出现,如爱情题材,一时成了“热门货”;抢题材、“撞车”现象严重。如某种题材的作品获好评或能招徕读者,类似的作品便蜂拥而起。产生这种情况的重  相似文献   

9.
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在我国寂寞的文坛上,一方面,百花纷谢,万马齐喑,另一方面,八个“样板戏”被捧得天花乱坠,神乎其神。现在,批判了“文艺黑线专政”论,对作家和作品的政策正在逐步落实,对一向神圣不可侵犯的“样板戏”,要不要作一点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把被“四人帮”划定的禁区打破呢? 在文艺创作上树“样板”,完全违反文艺发展的规律。文艺是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没有独创就没有文艺。文艺创作没有也不会有什么“样板”。这是文艺创作的基本常识,是人类几千年文  相似文献   

10.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个原则运用到文艺创作上,就是创作必须从生活出发,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生活。因此,文艺的真实性问题,,就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四人帮”以极“左”的面目出现,  相似文献   

11.
也谈《驼峰上的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去年底到今年初,《草原》月刊对冯苓植的中篇小说《驼峰上的爱》展开讨论。《内蒙古社会科学》1984年第二期肠谷的文章也论及这部小说,文章说:“整个作品是一曲交织着深沉、缠绵、悲壮、真挚的爱的雄浑的交响乐”。并且对小说的主旋律加以概括:“爱就是生活,爱就是幸福,爱就是真、善、美的统一。”文章作者肯定、赞扬了这部小说,也由此提出了自己对“爱”,对文艺创作宗旨的理解。 文艺创作、文艺理论上的一些问题只有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探讨研究,才能更加明确,为了这个目的,我也就《驼峰上的爱》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为推动广西的文学艺术创作、促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振兴广西文艺创作基金会”举办的首届“振兴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于1989年1月6日在南宁举行颁奖大会。这是广西最高文艺创作奖。铜鼓奖设作品奖105件,编辑奖12名  相似文献   

13.
杨杰 《江淮论坛》2006,(5):95-100
反思我国当代文艺创作现状,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出现值得关注的问题,表现为:一是只求客观性的所谓“现实主义”创作;二是凸显主观的、抽空历史内涵的历史作品。二者实质上都片面地曲解了文艺与现实、文艺与创作主体之间的辨证关系。因此,若使文艺创作健康发展,必须有正确的文艺本质观作指导。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文艺界广泛地讨论了文艺的真实性问题,并由此延伸开去,触发了对一系列理论问题的探讨。这些讨论进一步荡涤着极左思潮的遗毒,推动着文艺创作的活跃与发展,密切了文艺与人民的生活斗争的关系,成效是显著的。反过来,文艺创作的发展和提高,又向我们提出了更深刻地认识这一问题的要求。真实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理解和处理文艺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问题。文艺与现实,反映与被反映,问题本身所涉及的互相对立而又互相依存的矛盾因素,就在要求着对辩证观点的尊重,要求着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一种片面性去反对另一种片面性。在讨论中出现的某些“扶得东来西又偏”、“扯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文艺理论主张和文学创作实践两方面论证了鲁迅对文艺真实性和倾向性问题的见地。文章指出,鲁迅提出反对“瞒和骗的文艺”、“大胆地看取人生”的口号和“敢于如实描写”的写作方法是现实主义艺术的基本原则,是达到文艺真实性的基本方法,也是对自然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等创作思想的批判;鲁迅主张积极的“写实主义”,他“理想的真实”观是反对艺术上的虚无主义、爬行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又和夸大到绝对化的超现实的理想不相容;鲁迅认为,任何作家和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只承认文艺的真实性,否认文艺的倾向性,或用文艺的真实性取代文艺的倾向性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文艺倾向性是由主观方面的政治或思想的观念、态度或评价和客观对象的政治或思想的本质、本性或属性两方面决定的,优秀的文艺作品应做到文艺的真实性与倾向性尽可能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艾斐 《东岳论丛》2012,33(5):143-148
文艺创作是营构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提条件与基本元素.因为在创作中所形成的作品本身,不仅是文化产业的原材料与原动力,而且更是文化产业的精神芯片与思想锋旌.因此,要知道文化产业,就必须问道文艺创作.只有在正确认识、辩证分析和科学评判文艺创作之现实状态与发展前景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捕捉和把控文化产业的机锋与走向.  相似文献   

17.
何谓读者意识?我把它看作是存在于作者的创作心理之中的为读者着想的那种意向和观念,再具体一点说,就是作者在创作之前和创作之中对读者的需求、意愿的考虑,对作品将在读者中间产生怎样效果的关注。 那么,读者意识在文学创作中是否具有普遍意义?也即作为创作主体的作者是否普遍地具有读者意识?对此,不妨留待一般文艺创作心理学的“情境”理论和“反馈”理论去深入研究,暂不作简单的结论;但是,  相似文献   

18.
鉴赏论略     
为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密切文艺与群众生活的联系,我们必须建立和发展“文艺鉴赏学”。这是一门拥有广泛群众性的学问。它研究文艺鉴赏的规律和方法问题。着重从审美上帮助读者领略作品的形象、情感、意境和艺术感染力量。在文艺作品所提供的信息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从而使文艺创作和鉴赏成为一个统一的艺术活动过程。为建立和发展文艺鉴赏学,我们要在马  相似文献   

19.
论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因素 ,舆论监督具有真实性、政治性、合法性、适度等基本原则 ,以内在地反映其价取向 ,决定其运作要求。  相似文献   

20.
宗教与艺术的同源性是自不待言的。作为一种宗教形式,道教也必将以其独有的宗教魅力对中国古代文艺创作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论述道教修炼与中国文艺创作思想的关系:一、道教清修与古代文艺创作心态;二、道教存思修炼与古代文艺创作想象;三、道教“性命双修”与古代文艺创作理想。一、 道教清修与文艺创作心态研究道教修炼心理与文艺创作心理之间具有一定的相通性。道教清修承续老庄清心寡欲、自然无为的人生哲学以及养生家的养生理论,主张清静无为、清虚静谧、寡欲不争、淡泊名利。如葛洪说:“学仙之法,欲得恬愉澹泊,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