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外来语是指从外国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词,也叫借词。当今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汉语和日语也都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语。本文将对中日外来语的吸收方式进行比较,发现其分为音译和意译两大类。汉语外来语的吸收方式以意译为主,而日语外来语的吸收方式则以音译为主。此外,本文还从文字特性、民族心理特性对导致中日外来语吸收方式不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母语往往会对学习者产生极大的影响。由于汉语和日语属于亲缘语言,两者又都拥有大量的量词,这些量词有异有同;因此,汉语母语者往往会受到汉语对日语量词学习的干扰。以语言迁移理论为基础,对比分析汉语与日语量词的异同,探究汉语对日语量词学习的影响,并从对比分析汉日两种语言的共性和个性、转变汉语固有的认知模式、创造浸入式语境三方面探讨汉语学习者在语言迁移的影响下如何学好日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解决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和摩擦,有利于交际双方和谐关系的建立,能够为人际交往的良好发展提供有效帮助。以文化冲击理论为中心,通过对中日跨文化交流的实际案例的分析,发现中日两国产生文化冲突的主要原因是环境、认知、价值观等,并提示了解决对策是要充分熟悉对方的生活环境,认识双方价值观的不同,并学习掌握包容对方文化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义务教育阶段的日语教科书——《义务教育教科书:日语》(分为七、八、九年级三册,以下分别简称为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词汇表为研究对象,运用Access将其词汇制作成语料库,结合词汇学、计量语言学等理论从词汇量、词性、语种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旨在探究初中日语教材词汇部分的实况与编排特点,并且通过与《义务教育日语课程标准》中的词汇部分进行对比研究,探究教材词汇编写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语言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排列组合现象,而排列组合正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从这点上看,数学和语言是有交集的,将数学思想加入初级外语教学过程中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人学习日语热潮的兴起,作为考查日语水平的相关考试也越来越受到日语学习者的重视。在中国,有两个日语考试受到日语学习者的推崇,那就是日语能力测试N1和大学日语专业八级考试。那么在国内这两个较为权威的考试中,各自考试的词汇部分区别有哪些?两个考试的词汇部分的侧重点都在哪儿?中国的考生究竟应该如何应对这两个考试的词汇呢?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比较研究,从而发掘出这两个日语考试词汇部分的联系与不同,以便使国人在参加这两个考试时能够对症下药,找到取得高分的捷径。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教育,教育是培养人才、促进国家发展的推动力量。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教育的改革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其中,既有自我改革的部分,又有向他国学习的部分。进行与他国的教育交流,是促进本国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在近代,我国与日本的教育交流,是我国谋求发展出路的一种体现。通过中日教育交流,有助于教育的发展改良,也能够促进中日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近代中日教育交流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由最初的政府推崇到最后的交流受阻,不仅表明了两国关系的变化,也说明了进一步优化两国教育交流方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潍坊科技学院专业学习社团——以文化研修社为例,通过论证该社团在活动开展中的各种做法对日语专业学生日语语言学习上的积极作用,借此能够归纳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达到帮助学生提升日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通感即日语中的共感觉,即用某一种感官的感受去类比另一种感官的感受,并由此连接两个不同领域的感知,显示两者的相似性。日语的通感表达根据感官的不同,分为听觉,味觉,视觉,嗅觉,触觉。本文将吉本芭娜娜作品中的味觉形容词抽取出来,并以此为例,对日语味觉形容词的通感表达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关于日语教育的研究除了日本之外,世界其它国家也在积极地开展,而且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语教育的发展。其中就有一种不限制于常规教室型学习的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对于零起点开始学日语的本科生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本文首先阐述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缺乏的表现,然后分析自主学习对于日语专业学生的重要性,最后探讨培养大学生自主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二外日语的学习对于日语学习者而言既是语言的学习过程,也是体验日本文化的过程。二外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至关重要,应引起授课教师的足够重视。本文以"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下的日本文化导入为切入点,探讨二外日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国内外专家的研究,分析了本校日语学习现状和存在问题。以本校日语专业学生为例,在听说教学实践中导入影子练习法,探索其可行性,研究其对提高日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域的文化造成不同的语言差异。本文以中国农耕文化以及日本鱼文化为中心,探讨两种文化下语言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在日语教育研究方向,关于日语音声学方面的探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诸多高校教师及学者关注并尝试究明的对象。尤其结合高校日语语音教学实态,对北方方言、江浙方言及闽南方言区出身的日语零基础学习者的日语发音问题的探讨更是层出不穷。不同方言区的方言母语对学习者自身接触一门新语言存在不同程度的母语迁移等因素干扰。通过对所在湖北三峡大学日语专业新生在零基础日语语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试图探讨西南官话方言区域成渝宜昌片区日语学习者的典型发音问题所在及问题产生原因,并尝试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作为高校文化传播的载体与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高校社团已越来越成为高校必不可少的元素。各高校社团的独立、差异与合作、交流是辨证统一的。社团的活动和发展离不开对外的合作与交流。通过梳理我校社团发展过程中的交流合作现状,并对社团的发展做出对策性研究,希望能对促进我国高校的社团之间交流合作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言语角色的不同使新闻报道的人际功能不具有显而易见的双向性。换言之,给予显而易见,而求取则隐藏在新闻语篇中。求取隐含着对听话者的作答设想。在日语新闻语篇中,给予与求取的人际功能主要通过音义兼备的汉语词来完成。究其原因在于汉语词具有词义与句子功能,而且表达简洁、概括性强、信息含金量高。又,汉语词的稳定性、社会性和全民性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我校《综合日语》课程改革实践,围绕课程资源开发,探讨了网络环境下课程资源的建设、在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并由此使用多维评价体系,评估《综合日语》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视角出发,针对日本动漫画对日语专业学习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并结合研究结论提出笔者的建议。日语专业的大学生对日本动漫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却缺乏系统性的培养,在学习中,将动漫画作品融入日语课程中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对动漫画作品反映出的时代背景、人文知识等方面的学习,通过对动漫画作品当中日语使用的理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促进自身跨文化交流能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高职院校开设的C语言课程教学逐渐走入人们视线中,但这一课程的教学和社会对计算机等相关专业人才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改革是势在必行的。经过分析后发现,改革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本文对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C语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究,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在高职日语教育紧跟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进行自身的优化发展的当下,以2000年至2019年刊登在中国知网的高职日语教育研究论文为对象进行探讨。针对其研究方向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高职日语教育研究的热度可能受中日两国关系影响较大;研究内容主要是教学方法改革;理论研究较少,总结经验很多;等等。相比本科日语教育,我国高职日语教育研究有其自身发展特色,但也呈现出起步较晚,研究层次整体较低等诸多课题,有待今后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