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礼”在《论语》中被提到非常高的高度。孔子甚至用“礼”来给“仁”下定义。孔子把“礼”当作“为仁”的前提,克己复礼成了“为仁” “归仁”的标志。人们的一切视听言动都要建立在“礼”的基础上,并以“礼”为准则。  相似文献   

2.
《职业》2008,(2):20-20
商务送礼讲究艺术和技巧,从时间、地点一直到选择礼品,都要费人心思。“利”和“礼”相连,往往是“利”、“礼”相关,先“礼”后“利”,有“礼“才有“利”。很多大公司在电脑里有专门的储存,对一些主要关系公司、关系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爱好、生日都有记录,逢年过节或者什么合适的日子,总有例行或专门的送礼,借以巩固和发展公司和客户的关系网,确立和巩固公司的商业地位。  相似文献   

3.
礼多人心忧     
礼多人心忧张理觉时下,送礼之风席卷城乡。大凡掏个人腰包者,不少的已不堪“礼”之重负。虽有“礼多人不怪”之说,但三送两送起来,还是会“礼多人心忧”的。原因就在,我等百姓比不得某些掌权的“公仆”。人家有权力交换,用不着花费工资袋里的血汗钱,自然是“韩信将...  相似文献   

4.
和内地许多城市一样,深圳街头也随处可见“礼品回收”的广告招牌。“礼品回收”的红火表明,“礼”的成分在当今几乎已荡然无存,剩下的仅仅是“品”的经济价值的流动与转移。对于我们这个重“礼”的民族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七、诵读塔哈章“塔哈”是《古兰经》的一章内容,通常在晡时和给“埋耶替”作浴礼时诵念,特别是在浴礼过程中,必须诵读此章,按教法规定,此外不许念《古兰经》的任何章节.诵读者必须是法学家、学者,或虔诚的人,诵读时宜坐于高处.这在圣训里有多处可以作证.穆圣说:“谁想在洗‘埋耶替'时诵读‘塔哈'章,诵读的人应该是法学家、学  相似文献   

6.
骆潇 《职业》2008,(2):14-16
提到职场送礼,人们可能会想到:贿赂、拍马屁、不正之风等等……职场上不可“无礼”,职场也需要礼尚往来: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礼、同事之间的礼……礼是一种联络感情、表达真挚情谊的重要沟通方式。  相似文献   

7.
嘉明 《现代交际》2003,(3):10-11
日本是个讲究礼仪的国度,人际交往中礼节繁多。日本人见面多以鞠躬为礼,一般分为15度、30度和45度。由于弯腰鞠躬的深浅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弯腰越低表示越尊敬,最有礼貌的45度鞠躬礼称为“最敬礼”。15度礼,常用在机关接待客人或公司见客户之时,表示“欢迎光临”之意;30度礼,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法律的儒家化,实际上就是儒家思想的法律化,即“礼”以法的形式,具有了正式的法律效力,或者说是法作为“礼”的具体化,具有道德规范的作用。中国传统法律儒家化的过程始于汉代中期,后经魏晋南北朝发展,完成于唐代。  相似文献   

9.
没有哪个中国人能做到一辈子不过节送礼,那么如何送礼、该怎么送礼也就成了我们的一个难题。真有“礼到用时方恨少,一到过节就犯愁”的感受。过节送礼的经济考量“今年过节送啥礼?送哈礼呀,送哈礼,送礼只送……”,这算是最近几年来最红红火火的广告片段之一,如今就连三岁小孩都能将它倒背如流。然而,送礼的人有没有从经济学的角度来  相似文献   

10.
在清代的时候,官员在上司的喜庆日子送的礼物称为“喜敬”;在节日送给上司的礼物称为“节敬”;外官过年时送给京官的礼则被成为“年敬”。如今愈演愈烈的送礼之风与之有什么一脉相承乃至发扬光大的关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在送礼, 送什么礼,为什么送礼……  相似文献   

11.
儒家学说嬗变的过程,展示出争鸣和独尊互动的历史画卷。从“诸子争鸣”到“一家独尊”:儒学的确立和成熟儒学发端于孔子。孔子以“仁”为思想核心,为儒学奠定了人道原则和理性原则的基本取向。孔子把“爱人”作为仁的根本规定,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然而,孔子的人道原则存在着“仁”和“礼”的紧张,即“礼”的亲亲尊尊的宗法性和等级性渗进了孔子之“仁”,形成了它“爱有差等”的这一面,这就阻遏了他的人道  相似文献   

12.
林红明 《职业》2016,(20):112-112
江苏省率先提出对未成年人进行“八礼四仪”教育,得到了全省中小学的积极响应。本文以扬州旅游商贸学校为例,介绍了该校基于潜能德育的育人理念,创新性地进行“八礼四仪”的教育的实践做法,通过“立制度、化内容、做示范、重文化、比活动、树师范”六个方面的努力,礼仪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一个推倒偶像和腐败传统的中国伟人(黎巴嫩)优素福·哈罗赫勒维从耶稣基督诞生前的六千年起,中国文化就有自己的某些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尊崇祖先,有时甚至达到膜拜的程度。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教,其基础就是教诲人们尊崇祖先,但“仁”的理论恪守既定法规。“仁”是儒教的核心。但“仁”只有在和“礼”结合时,才能成为现实和被付诸实施。“礼”就  相似文献   

14.
润江 《公关世界》2008,(3):57-57
20世纪70年代,英国“公民社会”首先提出来了企业公民概念,将企业看作一个社会的公民,认为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环境和社会责任。“企业公民”的理念是,既然企业也是社会公民,那么它就必须尽社会公民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也有人把企业公民理解为表达出对人类、社区以及环境的尊重,所做出符合道德及法律规范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青天 《老年世界》2007,(4):45-46
见到“南阳十大收藏家”之一的王玉信时,正好听到有人进门喊他:“玉信,老家有人给你送礼来了!”给法官“送礼”这样明目张胆?走近一看,我们不禁哑然失笑,这礼还真不“轻”——原来是一箱奇形怪状的石头。“有好多人给我送‘礼’呢!”王玉信幽默地说,“这些东西对我而言是‘宝’,对别人来说是‘废物’。”许多人参观了王玉信的家庭收藏馆后,经常为他收集一些藏品。  相似文献   

16.
丁凡 《当代老年》2013,(11):60-60
眼耳鼻口舌称为“五官”;心肺肝脾肾称为“五脏”;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亲友称为“五伦”;如来太上老君元始天尊观世音王母娘娘称为“五祖”;  相似文献   

17.
国自古讲究以礼治国,而礼的本质其实就是根据身份地位的差别来实施社会管理,在此种名教礼法的秩序下,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贵贱之分”、“良贱之别”观念。贵贱者,官贵民贱;良贱者,良民与贱民之等级区别也。虽然不同时代对贱民的指代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公民意识培养的主题探究模式其目的在于开展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实践研究,跟踪青少年公民实践活动过程及公民意识变化状况,通过实践引领学生经历“发现问题一选择主题一设计方案一躬身实践一整理成果一交流反思”的探究模式,其成效在于促进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全面发展,践行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有利于各种教育合力的形成并促使学生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9.
公民社会在中国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通常被定义为在政府、企业之间提升公共利益的领域,构成该领域的核心要素是非营利性质的公民自组织,或者称“第三部门”。政府、企业、公民社会,构成所谓的“三驾马车”、“三根支柱”、“三条腿走路”的现代社会治理结构。中国现在大力推进“社会建设”,正是相应于政府职能转型“小政府”的建设、市场经济中企业发展的思路,进一步促进社会组织或第三部门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微博已经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网络生活方式.微博在为公民充分行使言论自由权发挥重要的同时,也把公民名誉权的保护推到了风口浪尖.文中围绕“国内微博第一案”的名誉权诉讼案件的审结,展开对微博环境下公民名誉权与言论自由之间关系的思考与探析.文章主要以该案引出的在微博环境下公民名誉权与言论自由两种基本权利的碰撞与调和为主线,分析了两种基本权利产生冲突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探讨出在微博环境下要实现两种基本权利的平衡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