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去年国家教委提出实行高校招生“并轨”改革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高校更是十分关注此项改革。目前实行和准备实行招生“并轨”的高校还是少数,大多数高校还处于观望或举棋不定状态。对“并轨”确有必要进行一番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高校招生“并轨”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弄清“并轨”的内涵及招生本身的有关问题具有实际意义,有助于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3.
招生“并轨”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本文就招生并轨改革后高校如何吸引更多的报考生,如何深化内部改革,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使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关于民族院校“并轨”招生的几点思考巴玉玺高校实行“并轨”招生,是国家继“双轨”制招生改革后提出的又一项新的改革措施。其主要特征是:将原有“双轨”制下国家任务与调节性计划并存的两种不同的计划形式、录取办法、收费标准等合二为一,成为一种计划形式下的同一种...  相似文献   

5.
一、“并轨”招生的内涵招生并轨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性、系统性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招生计划形式和录取办法的改革。这项改革在招生计划形式上,主要体现在,将国家任务招生计划和调节性招生计划(委培生和自费生)形式分别划定一条分数线(双轨)来选拔新生的办法,改为按总的招生计划划定一条分数线(单轨)进行录取,在同一地区实行同一标准。将执行招生计划的“双轨”变为“单轨”即为“并轨”。招生并轨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在招生过程中体现教育公平性的原则,更好地体现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以文化考试为主的入学考…  相似文献   

6.
高校招生“并轨”改革,通俗地讲,就是改“两河’为“两自”,即:改变学生上大学由国家包下来,毕业时由国家包安排职业的做法,逐步建立学生自己缴纳部分学费,毕业后大多数人自主择业的机制.1994年以国家教委所属高校为主的40所院校进行招生“并轨”改革的试点.1995年,全国有245所高校进行了这项改革.1997年,大多数高等学校将按新的招生制度运行。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的要求,到2000年将基本实现新旧体制的转轨.本文试就与招生“并轨”有关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怎“成本分担”理论面临挑战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7.
<正>招生并轨改革,是指对高校招生计划形式和录取体制的改革.即高等学校在招生时,不再区分国家任务和调节性两种计划形式,录取时不再实行以降低分数线录取委托培养生和自费生的办法.而是在控制分数线上同一学校只划定一个最低录取线,把原来“双轨”录取办法合并为“单轨”.与此同时,改变学生由国家包下来,毕业时由国家统一安排就业的作法,逐步建立起“学生上大学自己缴纳部分培养费用,毕业后自主择业的机制”,由“两包”到“两自”,即由“统包分配”和“包当干部”的招生就业制度,改变为“自费上学”和“自主择业”的招生就业制度.招生并轨后的高校只有一种计划形式,一个收费标准,一条录取分数线.  相似文献   

8.
<正>一、招生并轨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招生并轨改革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转变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高等教育“两个根本性转变”在招生方面所采取  相似文献   

9.
招生“并轨”后高校德育工作刍议韩枫,杨春晖1994年我国普通高校实行“并轨”以来,普通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更加深人,随之而来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可以说,普通高校实行“并轨”,给高校的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笔者仅就高校“并轨*后大学生的思想状...  相似文献   

10.
高校招生并轨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阐述了民族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在招生并轨改革中的特殊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四点对策,旨在通过研究,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保持民族院校并轨后的特色和优势,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高级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1.
为了尽快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的新机制,根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精神,高校招生收费改革已经历了试点和部分推广、展开等阶段,国家教委计划今年全面完成并轨改革。本文就此浅谈一下自己对高校招生收费制度改革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我国普通高校是1992年开始实行公费自费招生并轨和收费制度的,目前国家教委正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大力推进“并轨”,逐步使高校与国际高等教育制度接轨。实行并轨之后,学生将普遍实行交费上学,自主择业。据国家教委提供的数据表明,并轨之后学生每年学杂费为1200元左右,加上住宿费及最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陈和巢伟大的社会变革,必然“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化,招生并轨改革的出台,必然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问题,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等教育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接班人和发展科技文化的重大使命,对未来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的提高负有战略重任。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高等教育的新体制。在高等教育改革中,以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为目标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带动了高校一系列工作。今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已有37所高校进行招生计划“并轨”和收费制度改革,变“双包”为“双自”,这项改革措施,必将对高校产生深远的影响,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同时也给高校带来机遇和挑战。学校面临着如何适应形势、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问题,为适应教改形势需要,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5.
招生“并轨”后我省工科院校的生源状况分析与研究齐炳和,刘文超1995年山东省省属本科院校,除师范、农业院校外全部实行了“并轨”制度。全省“并轨”后,工科院校的生源状况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了大的变化,并引起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因而,在新的招生制度和...  相似文献   

16.
香港高校自1998年开始在内地招生,不过七八年光景,已经渐次显露出吹皱内地一池高考春水的迹象。给人的印象是,香港的大学正凭借其不俗的学术声誉、“早就与国际并轨”、全英语教学、在内地学生面前极有诱惑力的高额奖学金,甚至还能接收内地招生政策所禁止的“状元郎”(如2005年  相似文献   

17.
高校特困生是我国高校实行招生“并轨”、收费教育制度后凸现出来的一种现象,国家教委和各个高校都非常重视特困生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特困生现象的透视,分析特困生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目前解决特困生问题所采取措施的不足之处,并就如何进一步做好高校特困生工作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高校招生实行“并轨”后,学生中产生了一个特困生群体,直接影响到教育改革和学校稳定。如何保证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已成为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建立特困生激励保障机制,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建立“助学工程”的运作机制,是目前我校正在实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校招生并轨改革的逐渐深入,高校贫困生问题必将日前凸现。因此,各高校必须加强对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努力建立以奖贷学金制为主,勤工助学为辅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保证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20.
关于贫困大学生问题的思考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高校招生收费并轨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运作 ,高校收费逐年上升 ,高校贫困生也逐年增加 ,贫困生问题愈显突出。通过阐述当今高校中贫困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心理特性 ,从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四方面进行成因分析 ,进而提出解决大学生贫困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1)在奖、助、贷制度上实现“三个转变”;(2 )完善勤工助学制度 ;(3)改革学生学籍管理制度 ;(4)培养贫困生正确消费观念 ;(5 )做好贫困生思想辅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