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犹太文明与中国文明交汇的起点,国内外学者说法不一。但是,在新疆和敦煌发现的两件文物表明早在公元6—8世纪犹太人已经来到中国,与中国具有商业和文化往来。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学者便对丝绸之路上的犹太商人问题加以探讨。新世纪,尤其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犹太人与丝绸之路的关联引发了从事犹太研究学者的多方关注。  相似文献   

2.
沙逊家族是进入近代上海开设洋行的第一名犹太商人,这个家族历经四代人约一百年的苦心经营,终于登上了上海犹太商人盟主的宝座,也成为上海的首富。因此,要了解上海的犹太人必须研究沙逊财团,有的外国人甚至认为“没有沙逊就不能理解上海。”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英国犹太借贷业既给犹太人带来了巨额财富又使基督徒享受到了借贷带来的好处.对基督徒借方的身份进行探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犹太借贷规模及其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向谁求助     
谈笑生 《可乐》2010,(3):12-12
贾迪·波德默是一名成功的犹太商人。1942年3月,希特勒下令搜捕德国所有犹太人,68岁的贾迪·波德默召集全家商讨对策,最后想出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向德国的“非犹太人”求助,争取他们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犹太人之所以被冠之以"世界商人"的称谓源于其独特的商业智慧和非凡的商业业绩,促成犹太商魂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3点首先是人种的特殊性;其次是尊崇人神平等的文化观;再次是悲惨流散史所积淀的自救功用对犹太商魂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谁是犹太人”最初并不成其为一个问题。但是由于犹太人长期散居世界各地,在此过程中,犹太人与各民族文化相融合,使得“谁是犹太人”这一问题呈现出内涵复杂化的现象。通过梳理“谁是犹太人’’复杂化的演变,进而探究犹太人的民族特性、犹太人的界定标准,既能够增强对犹太民族性的认知,又有助于对犹太身份的界定。  相似文献   

7.
犹太人流散在伊斯兰世界的模式和特点能够对入华犹太人的相关历史记载有所照明。开封犹太人所戴的蓝帽,历史渊源深远,属于伊斯兰教强调的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区别标记"之一种。而伊本.白图泰游记中提到的杭州"犹太门",其实是杭州不说汉语的穆斯林按照伊斯兰世界的通用语对犹太区的称呼,不应按字面意思理解为当地真有一座名为"犹太"的城门。以往对古代中国犹太人的研究关注的是他们的华化或儒化,而忽略了他们与当地穆斯林的可能更为密切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文学世界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美国犹太小说几乎感应了整个社会的脉搏。题材的多样性和深刻性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作家群,无论他们对自己的犹太身份持何种态度,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或多或少会流露出双重文化对自己的影响。犹太文化根深蒂固的向心力与西方(美国)传统潜移默化的渲染,在他们身上迸出巨大的生命力量,这种文化的骚动与融合,造成了兼收并蓄、缤纷多彩的文学奇观。索尔·贝娄如何由开始时对犹太文化的背离最终又走向回归;辛格强调犹太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罗斯的小说关注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世俗化过程中的种种困惑。所有这些都从细枝末节中揭示了美国犹太人如何在各个方面与西方传统痛苦而又成功的嫁接。  相似文献   

9.
战后美国犹太小说几乎感应了整个社会的脉搏。题材的多样性和深刻性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作家群,无论他们对自己的犹太身份持何种态度,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或多或少会流露出双重文化对自己的影响。犹太文化根深蒂固的向心力与西方(美国)传统潜移默化的渲染,在他们身上迸出巨大的生命力量,这种文化的骚动与融合,造成了兼收并蓄、缤纷多彩的文学奇观。索尔·贝娄如何由开始时对犹太文化的背离最终又走向回归;辛格强调犹太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罗斯的小说关注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世俗化过程中的种种困惑。所有这些都从细枝末节中揭示了美国犹太人如何在各个方面与西方传统痛苦而又成功的嫁接。  相似文献   

10.
钱伟 《百姓生活》2014,(1):54-54
春节期间,大人小孩都是大鱼大肉的吃得很美,其实这种饮食习惯并不可取。特别是宝宝的脾胃娇嫩,突然间改变饮食习惯。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要在过春节的时候让宝宝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可以自己动手给孩子烹制美食。  相似文献   

11.
战后美国犹太小说几乎感应了整个社会的脉搏。题材的多样性和深刻性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作家群,无论他们对自己的犹太身份持何种态度,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或多或少会流露出双重文化对自己的影响。犹太文化根深蒂固的向心力与西方(美国)传统潜移默化的渲染,在他们身上迸出巨大的生命力量,这种文化的骚动与融合,造成了兼收并蓄、缤纷多彩的文学奇观。索尔·贝娄如何由开始时对犹太文化的背离最终又走向回归;辛格强调犹太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罗斯的小说关注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世俗化过程中的种种困惑。所有这些都从细枝末节中揭示了美国犹太人如何在各个方面与西方传统痛苦而又成功的嫁接。  相似文献   

12.
莎剧历来争论多,而《威尼斯商人》又是争论最多的剧本之一。的确,对于评论家来说,夏洛克太富有诱惑力了,因而大量争论也就由此开始,甚至寻出了对整个剧作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解。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考格希尔惊叹道:“我们既不能把本剧看作是折磨犹太人的戏剧,也不能看作是替犹太人伸冤报仇的戏剧,那么,我们的结论就只有两个:不是莎士比亚不懂自己的写作,就是我们误解了这出戏。很可能的是后者。”①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出戏呢?  相似文献   

13.
犹太人是精于生财之术的民族,现在分布在世界各地的1300多万犹太人,掌握着惊人的财富,因而被誉为“世界商人”。犹太人之所以能致富,是因其善于经营,其经商绝招之一是讲究信用,这突出表现在严格遵守契约上。犹太人不轻易信人,但他们非常信守契约。不论发生什么问题,决不轻易毁约。犹太人在签约前,对每项细节都作  相似文献   

14.
夏洛克是《威尼斯商人》中塑造的典型人物,他是一名犹太高利贷者,贪得无厌、自私、吝啬,以追求金钱作为唯一的生活目标,靠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作为生活在基督教统治下的犹太人,他处处遭人歧视和唾骂,最终失去了全部财产,唯一的女儿也离他而去,他被迫改信基督教。这个人物的悲剧有着时代以及民族矛盾、宗教冲突的烙印。  相似文献   

15.
犹太人夏洛克是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人物。他家庭事业的最终瓦解和他宗教信仰的被迫转向是16世纪受压迫遭欺辱的一代犹太人民的宿命,而作为犹太教的悲剧英雄,他屈辱而奋进的一生极大地丰富了《威尼斯商人》的人文主义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16.
犹太人的生意经:每次都是初交。有个日本商人请一位犹太画家上馆子吃饭。坐定之后,画家便取出画笔和纸张,趁等菜之际,给坐在边上谈笑风生的女主人画起速写来。不一会儿,速写画好了。画家递给日本人看,果然不错,画得形神皆具。日本商人连声赞美道:“太棒了,太棒了!”  相似文献   

17.
中世纪欧洲犹太寡妇地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世纪欧洲的犹太寡妇拥有比较明确的财产所有权和支配权,她们在享受社团保护的同时,还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经济生活尤其是当时犹太人的主流行业--借贷业中,在经济领域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犹太寡妇在家庭中拥有一定的权威,比已婚妇女享有较高的家庭地位.  相似文献   

18.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 ,是他早期喜剧中最富于讽刺意义的一部。这部喜剧在作家的创作道路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是莎士比亚由喜剧创作向悲剧创作过渡的里程碑。夏洛克是莎士比亚塑造的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之一。作为高利贷者 ,夏洛克的命运是喜剧性的 ,他在法庭上失败 ,受到惩罚 ,构成了戏剧中的喜剧情节。而作为犹太人 ,他的命运又是悲剧性的。犹太族没有自己的国家 ,受到种族的歧视 ,因而他有民族复仇的心理 ,对歧视他的人表现出刻骨的仇恨。他指责安东尼奥 :“憎恶我们神圣的民族 ,甚至在商人会集的地方当众辱骂我……”“他曾…  相似文献   

19.
论犹太家庭与社会观念的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家庭与社团观念从圣经时代以来一直是正统犹太教信徒乃至全体犹太人心目中最重要的社会观念,成为犹太宗教和犹太意识的基础.从社会、历史、宗教、文化等方面来研究犹太家庭和社团作为犹太社会两大柱石的意义,反思斯宾诺莎、马克思、马丁·布伯、卡普兰等现当代学者对犹太家庭与社会观念传统的研究和批评,有助于认识犹太宗教的本质意义和犹太人身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犹太教、犹太教育和犹太民族性之间三位一体的关系:犹太教是犹太人的精神支柱和思想核心,它具有教育性的特点;犹太教育是犹太人精神和思想得以形成和保持的根本方法,它具有宗教性的特点;犹太人的民族性是犹太人千百年来将犹太教教育化和将犹太教育宗教化的共同结果.并据此指出,三位一体性是犹太人在历史上一次次地丧失家园而民族性却一次次地加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