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J“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施,今年7月香港回归祖国的实现,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振兴中华和促进世界进步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为此,本文试图对“一国两制”构想的哲学基础作一探讨,从哲学的高度把握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实践性、可行性。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实事求是的产物马克思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我们时代的精华就是建设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的伟大胜利——香港回归祖国的时代启示●辛言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问题的解决,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的伟大胜利。我们应当站在时代的高度,充分认识这一思想留给我们的时代启示。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立场。“...  相似文献   

3.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把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统一问题,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构想是在争取祖国完全统一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实事求是的产物。“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但首先被用于解决香港问题。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帝国主义借口保护英商进行鸦片贸易的所谓“利益”,以武力入侵我国,迫使清王朝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创造性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国际社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中国以“一国两制”方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现代史上创下了一个奇迹,是没有先例的。“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重大创造。从国际法看“一国两制”构想更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新发展;二、“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在坚持一个国际法主体,即一个中国的前提下,谋求大陆与香港共同繁荣与发展;三、“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土处于分裂状态下的国家实现和平统一,给予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创新,它充分体现了民主的原则和精神,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坚持大陆社会主义的主体地位,表现了中国多数人的意志;允许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保留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有力地保护了少数的特殊利益;单一制国家内,两种制度相容相处,表现了中国人的政治勇气和政治宽容;“一国两制”的逐步实施,中国的民主政治必有新的发展。随着香港、澳门的即将回归,“一国两制”已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现实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了“一国两制”理论从形成到实践的漫长历史过程.经过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使“一国两制”终于从理论上形成并付诸实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和平统一祖国的主张,可以说是“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的思想先导;经过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努力,“一国两制”理论终于形成并初步运用这一理论来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的领导集体的领导下,香港、澳门问题的圆满解决;使“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变成现实,并将进一步促使台湾问题的解决,一个强大而统一的中国必将会立于世界东方.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准确地认识把握并认真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在继承邓小平“一国两制”总体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治港方略。新时代治港方略秉持了科学的思维方法论,赋予香港“一国两制”新的战略定位,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出了“两个建设好”的总要求。新时代治港新方略更加注重加强党对香港“一国两制”工作的全面集中统一领导,更加注重准确把握“一国两制”的正确方向,更加坚定“一国两制”的制度自信,更加注重从维护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践行“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更加注重坚持依法治港,更加注重从政权建设方向思考管治策略,更加注重筑牢“一国两制”社会政治基础,更加注重强力节制特区反建制力量和外部干扰,为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一国两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一项旨在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必须统一,主权不可分割,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在坚持主权统一性前提下,肯定治权的相对独立性,是实现“一国两制”的条件;在坚持社会主义主体地位的同时允许“两制”并存,是实现“一国”的形式;主张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是实现“一国两制”的途径;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是“一国两制”长期不变的保证。这五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它为我们勾画了一个崭新的国家结构模式及实现这种理想的途径和保证。正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庆祝香港回归一周年,1998年6月13日,复旦大学法律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上海财经经济法系、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上海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了“‘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香港基本法实施一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香港和上海的7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现将讨论内容综述如下。一、关于香港基本法的实施与香港法治香港回归以来,认真实施“一国两制”方针,香港基本法得到了全面贯彻。李昌道教授指出,基本法是香港法治的基础。香港能够实现平稳过渡,关键在于坚决按照香港基本法的原则和精神办事;香港回归后,取得了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提出的用和平方式解决港、澳、台问题的科学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邓小平这一理论的指引下,香港已顺利回归。今年12月20日澳门将回归祖国怀抱,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认真学习澳门基本法,对进一步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维护澳门的繁荣与稳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于1996年12月21日产生。它的成立是为了确保香港平稳过渡和香港特区正常工作,有充分的法理依据;而且也符合普通法的原则。它的产生过程严格依法办事,坚持民主原则。它的运作规范,保存了香港历年来立法局运作方面的良好的、受大众认同的做法。临时立法会产生和运作,标志着香港新议会政治的开始。九七回归,香港将继续前进,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民主形式,也将不断地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97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香港问题将圆满解决。本文介绍了香港问题的由来及其实质;阐述了中英围绕“新界”租期临近的“香港管治权”的斗争;略述了香港回归后将实行“一国两制”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现代国际法角度阐述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重要意义。历史上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关于香港的三个条约,因违反国际法准则而自始无效,这是我国收回香港的国际法依据;中英通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是当代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一个范例;“一国两制”作为香港回归的具体方式对全球范围内的和平共处有深远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香港历史问题的由来,阐述了邓小平同志为及时地正确地解决香港问题、恢复中国政府对香港行使主权所采取的重要措施,充分肯定了“一国两制”方针在其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一国两制”方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和完善。同时,“一国两制”的方针与邓小平同志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等构想互为补充,为当今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和实践证明,它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史上的一大创举,它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它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的稳定、繁荣和发展。它的实施,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反对“台独”,在斗争中实现“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16.
1989年12月对日,全国人大通过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草案》第五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这一规定打破了人类历史上“一国两制”的零的纪录,为顺利收回香港并保持香港的持续稳定和繁荣创立了必要的政治前提c“一国两制”有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经济土壤c本文试从经济方面来论述“一国两制”的基础。一、长期买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是香港繁荣的重要原因,为保持香港的持续繁荣,香港回归后没有必要立刻改变香港的经济制度鸦片战争前,香港还只是几个渔村,一直…  相似文献   

17.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是对马列主义“和平共处”思想的新发展。它的现实意义是: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有利于香港的稳定、繁荣和发展,也有利于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解决国际纷争找到了途径,提供了典范。  相似文献   

18.
随着1997年的临近,对一国两制条件下香港法制的研究也就显得愈加迫切和重要。本文从理论角度着重对一国两制条件下香港法律体系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未来香港法律体系将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一、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法律及其它规范性文件;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三、与香港基本法不相抵触的香港原有法律;与这种法律体系相对应,未来香港法律体系呈现出以下特征:基本法作为“小宪法”的特殊性;制定法与判例法并存;以及一国两法两系两城的中国特色。香港这种独特的法律体系,既给传统法学注入了新鲜内容与活力,也标志着中国法学在当代的新发展、新转折。  相似文献   

19.
李登辉提出“两国论”,为祖国统一设置障碍,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伟大创举。“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一国两制”的内涵、“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国两制”构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新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结构理论,并经受住了解决香港问题的实践检验。“一国两制”从构想开始变为现实,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