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是一位历史知识非常渊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着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他非常着视历史的借鉴作用和教育作用。在他大量的文章、报告、讲话。书信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教育思想。他的一生,言传身教,进行了大量的历史教育实践活动。发掘探索和学习研究毛泽东丰富的历史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历史教育与教学,加强“两史一情”教育均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本文仅就毛泽东历史教育思想及其实践作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有远见卓识和宏图谋略的政治家,都是重视历史的。历史是他们思想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给他们启迪和借鉴,少走曲折的弯路,推动现实社会的进步。从马克思到毛泽东,历史都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有机统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邓小平也是重视历史的。早在1969年他谪居南昌于工余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同时,还带去了“二十四史”和许多中外古今书籍,经常对子女讲历史典故,抚古思今。即使在他遭受不公正的待遇时,他也没有忘记从中华民族伟大而坎坷的历史经验中吸取教训,寄希望于将来。当他在1975年复出主持  相似文献   

3.
论孙中山的铁路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建立了巨大的历史功绩,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珍视和借鉴的思想遗产。他所提出的铁路建设与发展的思想和计划,是他思想遗产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铁路面临大发展的历史时期,重温和研究这部分思想遗产,无疑具...  相似文献   

4.
何炳松对历史教育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既是我国“历史教学法”学科的开拓者和建设者,又是我国力图摒弃“欧洲中心论”、独立编著中学《外国史》课本的第一人,而最能集中反映他的历史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当是《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草案》,为我国中学历史课程在教学目标、课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作业设计等方面逐步趋向规范化、体系化、科学化奠定了理论基础,不仅对当时的历史教学改革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我们今天正在深入开展的历史教学改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梅洛-庞蒂在历史问题中见证了现象学和马克思主义的融合,二者在人类关系的地基上相互关联,共同以理性危机为反思对象。他借鉴胡塞尔在生活世界分析中引出的历史问题,却发现胡塞尔的先验历史观包含着矛盾。他肯定卢卡奇在意识形态理论中提出的历史维度,认为历史进程为历史理论摆脱教条的马克思主义和胡塞尔的先验主义提供了可能。然而,这使他深陷相对主义的质疑,为了摆脱争议,他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现象学还原中转向肉身。肉身在历史性概念的深度关联中被阐明,它作为人类关系的起源揭示了历史性的生成。因此,历史生成论是历史唯物主义深度还原的结果,它使梅洛-庞蒂从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转向肉身本体论,并为历史哲学的更新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纪念船山逝世 31 0周年之际 ,我们重进船山思想宝库 ,联系当今时代发展 ,探寻幽源 ,深深感到船山那崇高精深的道德学问 ,对现代文明建设仍有重大的借鉴和启迪意义。一、从船山道德学问的历史价值看今日之学界船山先生在学问上能取得“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 ,又“独树一帜 ,别开生面”的伟大成就 ,首先是以他高尚的道德情怀为基础和前提的。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怀 ,突出地表现在他的强烈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历史忧患意识。这是他潜心为学 ,孜孜以求的动力所在。其次是他对民族传统文化在民族盛衰和国家兴亡过程中伟大历史作用的深刻…  相似文献   

7.
论诸葛亮多谋善断的文韬武略□唐建华诸葛亮(181—234)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三国时期蜀国名相。他的经邦济世奇才,彪炳千古,为世人留下足资借鉴的治国方略和领导艺术。在广大人民心目中,他是一位足智多谋的战略家。其治国方略和领导艺术中,充分显示了他...  相似文献   

8.
用历史剧为现实服务,使历史的材料重新闪耀出新的时代精神的光芒,是郭沫若历史剧的重要特点。他的历史剧不仅仅为人们认识现实提供了历史借鉴,而且强有力地激发、鼓舞了人民的斗志。那么,郭沫若究竟是如何将历史的精神和现实的时代精神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的呢?对此,曾有人简单地认为是作者用历史事件类比时事;也有  相似文献   

9.
汤城 《船山学刊》2012,(1):19-23
王船山易学上的成就和特色造就了他史学上的突出地位和显著特点.正是在易学“变通”思维的照耀下,船山对历史盛衰、制度沿革、得失成败等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始终贯穿着通变的历史见识.可以说易学变通思维是船山历史通变思想的基础,而对历史通变之理的总结则反映其对易学变通思维的运用和印证,二者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船山通变的史识.他的历史通变思想是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上的重要遗产,对于今天的史学研究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的人才政策是他一生政治思想与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丰富的历史宝库。从这个宝库里,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以吸取很多的积极思想和历史经验。其中许多精辟的见解和论述,对于我们今天培养和选用人才、建设四化。仍然具有借鉴参考、深思与回味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荀悦的历史哲学思想是复杂的。他以正统思想审视历史,通过总结西汉的兴衰成败,美化其统治,神化其地位,为东汉王朝提供历史借鉴;他以变易思想考察历史,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各种制度应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强调分析事物应注意其相对性,对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他既受天人感应思想的深刻影响,又试图从人事来考察灾异大量出现的原因,指出民为治国的根本所在,从而将天人感应思想与民本思想结合起来;他以儒家思想作为评价人物与评判史事的标准,反映出东汉学者师圣体经的经学思维方式。荀悦的历史哲学思想值得认真研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
"古为今用"是毛泽东关于历史借鉴的基本思想,在他对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借鉴中有充分的体现.毛泽东对李自成失败的借鉴,主要是必须进行革命领导核心即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他开创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建立完整的建党学说,创立在全党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坚决开展反腐败斗争,为党的建设作出开创性贡献、发挥奠基性作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建设,扎实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活动,这是对毛泽东建党学说的最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论“自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思想史上对"自然"概念作明确规定和阐释的第一人.他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是生长、自然是实体、自然是动因、自然是目的等重要观点,不仅为他建构自然哲学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为我们今天认识自然,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4.
汪高鑫 《人文杂志》2001,(5):125-129
秦始皇是一位颇具历史意识的政治家.他以历史作借鉴,议定了秦皇朝一系列立国制度,主要有立尊号与废谥号、建立水德制度、推行郡县制度、举行封禅大典.他既重视发挥史学的"颂今"功能,又惧怕人们以古非今.刻石与焚书则集中反映了秦始皇的这种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对心理史学的具体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传入我国,借助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进行历史研究渐成风气。"新史学"思潮的开创者和实施者梁启超较早倡导和运用心理学方法研究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心理史学研究范例。他从人格、性格、情感等个性心理入手剖析历史人物,内中不乏精彩的心理分析,他对顾炎武忠贞不二、宋朝积弱、古书造伪、义和团运动爆发等历史事件之根源的心理探究对今天的史学研究依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建 《船山学刊》2010,(1):81-83
常燕生推崇历史与哲学的结合。他的生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生物的,人类历史是按照生物法则演进的,历史本身是一种有机的生命,有其一定的生长发展的过程。民族性是支配历史演进的原动力。生物史观赞成历史一元论,反对二元论及多元论。生物史观的致命弱点在于将比论代替实证,但其用生物学说来理解社会,说明历史文化的变化,不失为一种可资借鉴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是一份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的精华部分,今天还是可作借鉴的。他是我国历史上首创私人讲学的第一人。他的教育原则是“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以下引自《论语》的引文,仅指明篇名),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局限性。他通过教学以及其他活动,培养了大批人材,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大的学派--儒家学派。这个学派的出现,对当时和后世都有极大的影响。孔子的学生,颜回、原宪等算是保守派,曾为季氏宰的冉求和曾为魏文侯师的卜子夏等人是促进派。后一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世界观方法论出发,借鉴文艺史上的经验,结合着自己创作诗词的实际体验,深刻地论述了文艺创作中主观和客观的相互关系问题。他认为,创作过程实质上就是作家艺术地认识和表现社会生活的过程,是他的主观和客观相结合,能动地熔铸新的艺术形象,揭示历史和现实生活真实的创造过程,艺术家只有在正确世  相似文献   

19.
安作璋  唐志勇 《文史哲》2004,2(4):54-60
傅斯年先生是齐鲁文化研究的开拓者、奠基人。他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几乎涵盖齐鲁文化各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主要是关于齐鲁文化渊源的研究、对齐鲁学派的评析、齐鲁文献的考证以及齐鲁文化历史地位的评估等。他不仅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成果,而且提出了比较科学的思路和方法,这些都给后来的齐鲁文化研究者以重要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5,(6):100-107
从历史研究中,司马光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历史上战乱、分裂多于和平、统一。因此他一生致力于维护和平,反对战争,即主张和戎。自秦、汉以后,和戎思想即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治国思想的主流。司马光提出了华夷如一、华夷两安的思想,是其中优秀的代表。对于今天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