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后语     
今年1月18日,是陆象山逝世805周年。为了纪念这位著名的哲学家、中国心学创始人,我们特与金溪陆象山研究会合作,在国内首次推出这个文论专辑,以飨读者。陆象山(1139──1193),名九渊,字子静,号象山,抚州金溪人,著名心学家。在南宋,他是“抚学”,也是“赣学”的代表。陆象山处于动荡不休的南宋,在中国思想发展史的十字路口,他高标独帜,自成哲学体系,以其开创的“心学”,横扫陈腐之见。他的易简,他的呼唤人的“真我”主体意识,他的关于“人性”“人情”,眼睛向“下”,以及对“存天理、灭人欲”程未理学的叛逆,和“要决…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是清末民初对中国思想界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他既是继承中国“圣经贤传”传统旧学的“殿军”式的人物,又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开山鼻祖。因此,对于他的早期思想的探究不仅对研究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学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深入了解近代中国如何吸收西方文化的经验教训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韬(1828—1897),初名利宾,字兰卿,号仲弢,别号弢园老人。江苏长洲(今吴县)人。王韬是中国近代史最早提出“变法自强”的少数有识者之一。比康有为、梁启超要早上十年,是近代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同时,王韬也是一位文学家,写了不少文言短篇小说和散文。在散文领域,他最值得称道的成就是,开拓了报章政论体。他于1874年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张政论报。王韬自任《循环日报》总司事,主持报务,并且发表了为数众多的“社说”(即“社论”)。其中,《变法》(上、中、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为,基于对近代西方侵略和中国民族危机的清醒认识,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一方面在现实中赏西批中,即对近代西方的学术和制度表示高度赞赏,批判现实中国的社会政治弊端;然而,在另一方面,康氏还在理想中崇古抑西,即高扬中国古代圣人的"太平大同"社会政治理想,指出近代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局限.在人性一律(一致)论的基础上,康有为主张,人类的基本价值是相通的,可以"暗合".康有为的思想有力地推进了近代的中西会通工作,并使其有关社会政治改革的思想具有巨大的原创性,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先驱者.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历史变革中,西方近代人道主义人格价值观传入中国,与中国古代儒家传统的道德人格价值现发生冲突.康有为作为近代启蒙思想家开风气之先宣传人道主义思想,从唯物本体论、自然人性论诸方面论证了肯定人自身价值的人道主义人格价值现,批判了封建社会“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人格价值既.但康有为不同意否定中国儒学传统,认为儒学是中国重要的思想资源,他把人道主义的“博爱之德”作为新的儒家道德核心内容,并系统地从本体论、道德人性论诸方面论证“以仁为本”,仁义道德至高无上,试图重构新的儒家道德人格价值观.康有为思想中这种人格价值观的二重性,标志着儒学在近代的蜕变、转化,同时反映了中国近代启蒙中两种人格价值现的冲突与困惑.  相似文献   

6.
美籍学者萧公权《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一书,在利用康有为大量未刊稿的基础上,从中国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发展趋势的角度,对康有为的变法维新思想和大同思想进行了剖析,得出的结论是:康氏变法“方法是渐进的,但目标却是激进的,即实现中国的民主与富强。”康氏大同思想对中国传统专制思想及近代西方种族歧视具有批判性,因而具有进步意义,视角独特,不失为一部“中心而论之作。”  相似文献   

7.
(一)陆象山(1139—1192) 南宋思想界朱陆并峙,朱倡理学,陆倡心学,“两家之学各成门戶,几如冰炭”(宋元学案卷58象山学案黃梨洲按语)其后朱学日盛,陆学消沉,不绝如縷。到明代中叶,阳明崛起,接陆学之余绪,发揚而光大之,称为“王学”,成为新兴的一大学派,一时有压倒朱学之势。从此陆王并称,与程朱派,成为我国近古唯心主义思想的两大派别。  相似文献   

8.
康有为调触中西思想,复以之为基础创发其思想理论体系,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开启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历史闸门。《孟子微》就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其思想史意义并不次于其《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和《大同书》。正是在这书中,康有为通过重新诠释孟子,将儒家传统的“民本”论转化成为了近代民主政治思想,并将近代西方的平等观念引入中国政治思想范畴。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人物,他与其师康有为共同发动了中国历史上震惊宇内的戊戌维新变法运动,成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又以其学识之博、著述之丰、讲学之多和影响之大成为近代中国公认的著名学者和演讲家。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他自幼聪敏过人,11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1890年就学于康有为,几年中不仅打下了雄厚的旧学基础,而且也完全接受了康有为的改良主义思想,走上了维新之路。1895年他随康有为赴京参加会试,与康一起发动了“公车上书、创办了维新刊物《中外纪闻》,组织了维新团体强学会,表现了他优秀的文笔、过人的口才和杰出的才干,成为康有为维新变法的得力助手。1896年,梁启超又赴沪办《时务报》,任主笔,他以条理明晰、平易畅达,极富感情和鼓动性的“新文体”大声疾呼变法,文名蜚声海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和维新改良运动。1897年赴湖南,任时务学堂总教习,参与组织南学会,创办《湘报》,推动了湖南的维新事业,培养了一批维新事业的人才。1898年初春,应康有为之召赴京,以满腔热忱倡办维新团体保国会,演说变法救国之路。“百日维新”开始后,梁启超屡上书奏事,又被光绪帝召见,受命办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先进中国人的思想中,包含着学习西方的主张。“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①因此,无论对这种主张怎样评价,但都无可否认这是贯穿在八十年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思想内容之一。本文试对这种主张提出的历史原因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期,清王朝正在世界资本主义的大潮中颠簸着。中国处在生与死、兴与毁的十字路口上,走入近代中国变革激流中的孙中山,誓以革命的暴风雨洗刷祖国身上的耻辱和污泥,再以合众政府之模式,营建一个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大厦。1892年从香港雅丽西医学院毕业不久的孙中山,带着生物进化论的思想,同一个少年时代就志趣相投的老同乡陆皓东,从广州北上天津,企望找到救国救民之路。那时中国在封建主义清王统治下贫穷落后、任人宰割,外边面对的世界则是一些富强先进,又到处侵略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孙中山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改良主义的羁绊。在天津他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提出“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他说:“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孙中山选集》上集第8页)他认为如果光绪皇帝,励精图治,抓住变法的主动权,通过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照着俄日之楷模去作,中国就可以经维新而走向富强了。孙中山在日本时候,正值戊戌变法之后的1898年10月,康有为、梁启超先后也逃到日本。政治的流亡,忧国悯时的心绪,加之对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势突飞猛进的好感,便兴致极浓地阅读了日本欧美之书,理解和吸收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求改良,他同陈少白急于会见康有为,欲同其“商谈合作”,与梁启  相似文献   

12.
康有为(1858—1927)不仅是“托古改制”的行家,也是“仿洋改制”的里手。他自1888年首次上书光绪皇帝,直至1927年病逝,始终坚持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可以说,立宪是康有为后半生矢志追求的目标,立宪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史学界重视他所说的“择法俄、日以定国是”,但对他“屡引法国大革命为鉴”论述不详。本文拟从世界近代历史发展大势角度,对康有为立宪思想与法国大革命的关系进行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陆象山是南宋时著名教育家。他建构了独具特色的哲学、教育思想体系,其道德人格教育观则是他教育思想体系中一大突出的内容和灿烂的闪光点。一、“学有本末”、辨志明心,旗帜鲜明地摆正“尊德性”与“道问学”两者关系。陆象山认为,教育应有本有末。所谓“本”,即尊德性、教为人;所谓“末”,即“道问学”,传知识。如何体现有本有末,陆象山认为应‘洗立乎其大者”,即建立大根本──—辨志、明心,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陆象山认为,“学者之志不可不辨”。做人首先要辨志明心,建立好大根本。只有认清人生目的,才能朝正确方向发…  相似文献   

14.
《南海康先生口说》(以下简称《口说》),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时,由他的学生“笔记”整理抄本。《口说》现由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珍藏。“文化大革命”前,我师杨荣国首先发现该稿。他认为《口说》对研究康有为早期的学术思想有重要参考价值。但那时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对维新运动及其领导者  相似文献   

15.
800多年前,一代思想巨子陆象山(1139──1193)诞生在江西金溪。他一生活了54岁,除做过几年地方官吏外,大部分时间在家乡兴教、治学,即使在仕途也不忘游学、讲学,是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思想的光芒和人格的力量,是不会受官职大小影响的,也不会受时空限制的。近年来,到金溪寻访大师足迹,探讨陆学的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陆学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今天,研究陆象山确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一、陆象山的思想和业绩是中华民族的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作为一位哲学大师,陆象山高扬“心学”大旗,创立了一个博大精深的“心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大同书》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康有为的重要著作之一,一八八四 年开始酝酿,一九○一至一九○二年间完成初稿。这位不倦地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 进中国人,“上览古昔,下考当今,近观中国,远览全球,……至是数易其稿而卒成 《大同书》十部。”(康同壁:《南海康先生年谱续编》第22页。)其中“入世界观众苦”、 “去国界合大地”两部,曾刊载于一九一三年的《不忍杂志》。直到一九三五年,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对陆象山的心学作了比较研究,认为陆象山心学中关于“心官”、“仁和忠信”、学习方法和修养方法等有关论述中体现了“心理特性”等思想,对中国古代心理思想有着可贵的建树。  相似文献   

18.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领袖,他不仅以救亡图强为己任,倡导变法改革,而且在许多人文科学中也颇多建树.他思想敏锐深刻,言论惊心动魄,被称为晚清思想界的“大飓风”、“大地震”、“火山大喷发”①.本文是对康有为情欲心理学思想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他生于 1865 年(同治四年),比孙中山大一岁,比康有为小七岁。这时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一年-外国列强加紧侵略,清政府被迫赔款割地,丧失主权,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面临列强瓜分的危险,中国人民掀起了爱国主义的热潮,希望挽救中国,振兴民族。谭嗣同怀抱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之心,痛恨帝国主义的侵略。他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努力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了救亡图存,必须维新变法,必须反对封建主义。他猛烈批…  相似文献   

20.
仰山书院徐正付纪念陆象山的书院的确不少,但保存至今的却为数不多;保存完好的则更寥寥无几。然而,陆象山故乡的“仰山书院”却数得上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书院之一。南宋时期,人们为纪念象山陆子、晦庵朱子二人来金溪讲学,于县城内(今绣谷镇)熙春巷建立一栋徽州风格的“崇正书院”。当时人们有朱、陆二人在此“反复辩论如在白鹿(书院)”之说。该书院的布局;“书院后为何堂、立二先生本主于其中,前为讲学。作号舍于两翼,又前为教门,又前为大门,医日:崇正,……”书院于明末毁于兵天之灾。前人留胜事,千古仰象山。清乾隆二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