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推进我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特色在于:它是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的城市化道路,与新型工业化相结合的城市化道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与制度变革相伴随的城市化道路,政府作用相对较强的城市化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是我国目前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但城市化过程实质是一个要素集聚的过程.本文通过对当前城镇要素集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求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三农”问题由来已久,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方法和措施,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基于对我国求解“三农”问题不同路径的深刻反思,城乡统筹,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实施多层次的城市化战略,才是求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的十六大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而加快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作者在对目前中国农村城市化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后,大胆提出一些解决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具体方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城市化滞后是不争的事实。传统体制下实行重工业超前发展战略和不合理的城市规模分布,是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化滞后的主要原因;新工业化中存在的弱质问题特别是企业弱质问题,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滞后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迟缓、"三农"问题、产业结构调整难等问题的出现,无一不与城市化滞后有关。为改变我国城市化滞后状况,当务之急是尽快构筑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制度基础与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与工业化总是相伴而生,互相推动,共同发展。而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小规模的农业特征往往会使"三农"问题显得格外突出,中国如此,日本也是如此。由于日本的城市化过程早于中国,总结其城市化进程中对"三农"保护的经验,有助于解决我国当前矛盾最为突出的"三农"问题。日本城市化的发展是与工业化一起发展起来的,政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用地、配套设施建设到生产、销售等政府都给予种种政策支持,以促进工业的快速增长,工业化又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为保障城市化的有序进行,政府对国土进行全面和周密的规划,制定《国土综合开发法》,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保证它的顺利实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的突破口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城市化"则是转移的最佳途径.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不同的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心和以发展小城镇为重心两种主要观点.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不同.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城市化模式应该是既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又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此,我国应该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建设为辅助.在大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小城镇可以发展以为农服务的产业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三农"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农民利益的侵害问题,其中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农民社保不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和制约城市化推进的制约因素之一。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作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但是社会保障等突出问题的存在却使其本身的生存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加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的需要。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农民社保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亟待完善,应从历史、政策、经济等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我国农民社会保障的特点,研究与探讨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社保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与和谐城市化:难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城市化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同时,“三农”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和谐进行的瓶颈。从长远看,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城市化,而“和谐城市化”与“三农”问题是互为制约与互相促进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采取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支持和保护农业,优化工业结构、户籍与土地制度等手段,以和谐城市化来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以“三农”问题的解决促进和谐城市化,让城市化与“三农”问题的解决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在如何推进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问题上,学术界存在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在我国城市失业率逐年增长、城市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放慢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即“放慢人口城市化论”;第二种观点认为,鉴于当前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农村又面临农民收人增幅大幅回落,“三农”问题突出,因此,应加快推进人口城市化进程,即“加快人口城市化论”;第三种观点则认为,人口城市化进程应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即“适应人口城市化论”。对此问题,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即我国应加速…  相似文献   

11.
从定量角度,采用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城市化与居民消费、投资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城市化的需求潜力与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与投资、消费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城市化是消费、投资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城市化短期内对消费和投资产生波动性影响且作用较小,但长期却能够通过需求累积效应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中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越来越多的用工企业,开始对农民工的学历、专业技能提出要求。因此,对农民工技能培训问题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三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通过政策与科技来引领和推动农业的发展,在经济上要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要尊重和保护农民的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理论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绩效审计历来是审计的难点,在我国农村公共投资审计中同样如此。农村公共投资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然而,目前绩效审计学术研究中,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理论研究还很薄弱。本文按照逻辑起点、基本理论、应用理论的一般理论体系,构建了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理论框架,对提高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解决“三农”问题与发展小城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城镇对于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小城镇经济具有增长极效应,小城镇经济的繁荣必然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而壮大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之所以不采用国际通行的城市化,而是采用城镇化,其重要原因就是强调不能忽视小城镇的作用。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及小城镇作用的发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开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农村经济就繁荣不起来,城乡差别就不可能缩小,更谈不上有条件把“农民工”转变为市民。  相似文献   

16.
从产业结构演变视角探讨山西省产业结构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运用时间序列方法对山西省产业结构演变和新型城镇化之间的相关性和因果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新型城镇化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仅就业结构的高级化与新型城镇化存在因果关系,二者相互促进,产值结构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大城市化还是小城镇化--中国人口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城市化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中国的人口城市化道路是大城市化还是小城镇化,值得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18.
西南地区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中国西南地区1978~2006年反映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数据,利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定量探究中国西南地区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中国西南地区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关系,但其关系不是十分显著;同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助于该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但是产业结构升级不能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正处于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阶段,采用1978—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探讨山东省城镇化水平及产业结构演变的关系。通过建立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从实证角度研究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相关性及因果关系。结果显示,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和单项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产业发展与城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转换与城市化存在密切的关系,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受到三大力量的推动与吸引:即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其中,农业发展给城市化提供基础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核心动力,第三产业发展给城市化以后续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