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词汇化,在研究建立的理论框架上,对英语和汉语死亡委婉语的对比研究发现:英汉都倾向于在死亡的词汇化中使用死亡的最终状态。汉语偏爱用方式委婉,英语则用原因或目的委婉。  相似文献   

2.
英汉使役动词词汇化程度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英语使役动词的综合型表达及汉语相应的几种分析型表达,可以发现英语使役动词词汇化程度高于汉语使役动词词汇化程度。这种词汇化程度的差异,是由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词汇系统及文化背景等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语言接触中英语词汇对汉语的强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对汉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词汇音译、词汇语义变化和此类词汇的语用三个方面。从这几方面可看出,语言接触中英语对汉语的强势影响,通过对此研究有助于正确理解语言接触、英语学习以及汉英语言使用。  相似文献   

4.
委婉语是一种表达特别情感的修辞格。英语委婉语包括忌讳委婉语、礼貌委婉语、政治委婉语等,汉语委婉语包括讳言死亡、讳言粗俗事物、避免刺激对方、谦语等类型。英汉委婉语主要在价值观念、政治意义、文化传统等三方面反映了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5.
汉译佛经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语料,尤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语料。中古佛经中表示性行为的委婉语如交通、交会、接、通情、同房,可以在词义和始见年代上供汉语词汇史研究者和辞书编纂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名词通过转化法转化为动词,能表达更复杂的概念。物象化动词是物象名词转化而来的动词。物象化动词语义范围内,表达相同语义时英语更多采用综合型表达法,而汉语常常用分析型表达法。充分利用英汉物象化动词词汇化差异,克服英汉语际负迁移,能够有效帮助词汇习得。  相似文献   

7.
从英汉死亡委婉语看中西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委婉语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英语和汉语中 ,存在着大量的死亡委婉语 ,通过对它们进行归类和分析 ,可以探讨中西文化在政治体制、思想意识、宗教信仰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从来源、构成方式和社会背景三个方面对汉语和英语中新的委婉语进行了探讨。文章以实例为基础并结合理论分析,揭示了汉语和英语新委婉语在上述三个方面的不同,从而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变化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化对于新委婉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语用学的角度,用礼貌原则、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语境理论、距离原则、动听原则和模糊理论对英语"死亡"委婉语进行了分析,为英语"死亡"委婉语的名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期望能够帮助人们了解重视这些委婉语,在社会交际中正确选择、使用它们,从而避免在交际中可能产生的误会和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大量的死亡委婉语。两种语言均以隐喻和转喻的方式来构成委婉表达,并形成相似的概念隐喻和转喻,说明两个不同语言民族在认知方式上的一致性和相似的生死观。不同之处则体现出两个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缩略语在英汉词汇系统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在词汇化理论观照下,扫描和聚焦英汉缩合法缩略语的语义嬗变。使用缩合法的汉语缩略语的词汇化多产生新的语素义,而同等手段下的英语缩略语词汇化多产生新的语素。  相似文献   

12.
在跨文化语境下,委婉语的使用与理解受到文化差异的制约。西方的未来取向与中国的过去取向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心理,相同的事物被赋予不同的含义以及迥异的委婉表达;相应时代与社会的规约促使交际者在即时语境中选择不同的委婉语;由于基督教的影响,英语中有多达百余种关于死亡的委婉语,而汉语中的死亡委婉语则受到道教与佛教的影响;封建制度所导致的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与西方倡导的自由平等观念在名讳、疾病与死亡、职业委婉语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交际者在跨文化语境下应正确理解并恰当适时使用委婉语,动态地顺应交际语境、语言语境与文化语境,促使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委婉语是用令人愉快的表达方式代替惹人不快和令人恐惧的事物.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生死,离合,老少,贫富的观点不同,在汉语和英语中出现了不同文化内涵的委婉语.  相似文献   

14.
在词缀变化、新词缀出现、逆构词法和零位派生以及词缀发展的不稳定性等方面,英语和汉语词缀具有共性,即词缀化倾向和不同语言间的相互借用。把握这些特点,对于词汇学习和英语、汉语教学及研究都将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委婉语并非是汉民族语言中独有的文化现象,它在世界各国语言中也有反映,但是汉语中委婉语的数量却远远多于其它民族,特别是关于“死亡”委婉语的表述犹多,这是由汉民族特有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决定的。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华民族有其特有的宗教文化、等级制度、价值观等,这一切都赋予了“死亡”这个字眼以特定的隐晦解释与说法。从几个方面对古代和现代汉语中的“死亡”委婉语进行比较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明确认识“死亡”委婉语在不同场合下的说法。  相似文献   

16.
汉语词汇复音化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语词汇复音化新论杨琳一汉语词汇在音节方面从古到今的一个显著发展趋势是单音节词汇比重日趋下降,复音节(主要是双音节)词汇日渐上升,最终取得了绝对优势,这一演变现象通常称为词汇的复音化(为论述方便,下文也用“双音化”这一术语)。关于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研究运用Talmy的词汇化类型学理论,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运动事件中背景表达的特点。结果表明,汉语语料中有背景句的使用情况与英语本族语语料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两者在同一分句中表达两个背景信息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汉语在运动事件的背景表达方面同时具有卫星框架语言和动词框架语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委婉语是用令人愉快的表达方式代替惹人不快和令人恐惧的事物。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生死,离合,老少,贫富的观点不同,在汉语和英语中出现了不同文化内涵的委婉语。  相似文献   

19.
随着汉语热在全球的升温,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人们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探索。虽然对外汉语词汇习得和词汇教学一直为人们所关注,但这却是个很棘手的研究范畴。文章针对具有一定英语背景的、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习者,运用王洪礼教授研制开发的奇象记忆法之谐音联系记忆原理来探索用英语谐音联想对汉语词汇过渡性记忆进行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20.
词序制约因素在汉英并列二项式中的表现差异部分是由汉英并列二项式本身的固化程度引起。汉英并列连词系统的差异、汉语的“意合”和英语的“形合”、汉语的双音词汇化现象的普遍性、英语并列二项式习语化倾向等四种汉英语言系统中的差异是导致汉语并列二项式固化程度较低而英语并列二项式固化程度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