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南联大的权力结构及其运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联大的权力结构,从纵向看,主要表现为学校与政府、教授、学生之间的权力关系;从横向看,既有组成联大三校各自相对独立的治校权力,又有联大校务委员会、教授会和专门委员会之间的权力分配。西南联大的权力结构突出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的大学精神。而在其权力运行过程中无论是决策、执行还是监督,各个环节都体现了这种精神。西南联大的权力结构及权力运行模式对于我国现代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权力制约思想在以儒、法、道为代表的先秦政治思想中有大量经典论述。儒家从"人性善"出发,基于"民"的视角,主张运用"天"、"仁"、"礼"对君主的德行加以规范,进而使其在使用权力、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法家从"人性恶"出发,基于"君"的视角,主张君处"势"并以"法"、"术"为手段对"臣民"进行严密控制;道家则从"百姓"的角度出发,主张君王应遵循"道"的原则,以"无为"、"自然"的方式使用权力、治理国家,强调人之淳朴本性的保存。三家关于权力制约的不同论述在权力制约路径、政策合理制定、政府职能边界和能、权、责一致的指标要求方面对我国现代权力使用和权力规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权力和人类一样古老,又与之具有同样的生机与活力,具有类似的复杂性和强内包性,是一个"无限非饱和性问题"。它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巨大的几个要素之一,而且很多时候在历史的进程中都扮演了主角。本文简要论述了托马斯霍布斯、马克斯韦伯、罗伯特达尔、罗素和卢克斯等一些西方政治学家的权力理论,还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对"权力"作了简要分析,并对权力何以可能进行了探寻,认为"反需求"是权力的内核,尤其是对生命权的控制和操纵成为权力的坚强后盾与基石,也就是负权力。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界对清华简"保训"之"中"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保训"之"中"指思想观念,二是认为"保训"之"中"指某种实物。结合"中"在相关历史文献中的字义考察,"保训"之"中"应为一种与刑罚、权力有关的判词,体现了后世"中道"思想在前期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5.
针对形形色色的民主现状,从经验主义的立场出发,分析了现实的民主无论是古希腊雅典民主还是现实的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都从未真正实现过"多数的统治",掌握公共权力及依附于公共权力基础之上的决策权的公共权力人物只是少数所谓的"精英";而理想的民主是公共事务的决策由人民当中的多数来决定的同时,又尊重少数的权力的民主形式。指出在实现人类理想的民主进程中,崭新的社会主义民主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科学知识和权力之间关系的传统理解模式蕴藏着彼此的外在性,知识独立于权力运作而获得认识论的地位。作为科学实践哲学倡导者的劳斯批判了科学知识和权力的对立性,他一方面立足实践解读科学,将科学实践视为科学知识的源泉;另一方面展开科学实践的权力之维阐发,形成了"权力即知识"的理解模式。这一模式为他批判性地评价科学提供了新的理解视角。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改革作出了重大部署,制度创新成为反腐倡廉工作的亮点。鉴于权力制约与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着重从三个方面加强制度创新:以科学赋权、程序透明保障决策科学;以"双重领导体制"的具体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理顺监督体系;以法治反腐和制度反腐共筑权力樊笼,实现以制度突破强化权力制约与监督。  相似文献   

8.
美国联邦政府立法决策,原本是国会拥有的宪法权力,但在政治实践中,文官也在不断地参与和影响这一政治过程。文官通过获得国会立法权的委托,提供方案、资料和信息,以及自主实施和执行法律等三个方面的形式;在美国国会现代立法决策过程中,文官卷入立法决策,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弥补了"通才"政治家的国会议员在专门知识以及技术上的缺陷,增加了立法的专业性,消极影响是膨胀了官僚势力和助长了官僚主义作风,则导致现代美国政府决策的缓慢与滞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9.
同治二年,张际亮原辑、李云诰续纂的《建宁耆旧诗钞》刊成。该集收录了明嘉靖至清道咸300余年间福建建宁的173位诗人的762首诗作。作为建宁文学史上的一部诗歌总集,《建宁耆旧诗钞》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它保存了大量的建宁地方诗歌文献、建宁诗人传记材料,为研究建宁文学家族的诗歌成就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对研究建宁地方文学尤其是明嘉靖以后的诗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唐代中央集权制度较之秦汉有长足发展。唐初三省分权,宰相之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便于皇帝控制。三省本为平行并重之机构,分掌议政、决政和执行之权。但在实际运行中,尚书省既参与决策又负责执行,便具有了秦汉时期丞相的权力。三省权力分配不均,与三省制的发展相背离,是为皇权不能容。尚书令缺职不授,决策机关与执行机关相分离,开创了皇权专制—三省分权—政事堂集议三者相结合的中央集权新体制。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受到褚遂良的诬陷,宰相刘洎被杀害。刘洎被杀从表面来看是他的言论不当所致,而实际上是多种因素交汇促成的结果。刘洎性格直率,锋芒毕露,而晚年的唐太宗却对大臣猜忌日益严重,当性格羸弱的李治成为皇太子之后,唐太宗对强势大臣的举动就十分担心。褚遂良奏上一番诬谮之辞后,唐太宗就顺水推舟将刘洎赐死。显然,担心幼主难驾驭刘洎,是唐太宗杀死刘洎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2.
根据《周易.乾卦》对"元、亨、利、贞"的阐述,从"礼"的维度来对"亨"加以重新解读,并将之贯彻到对《周易》"涣"卦的重新认识上,得出《周易》"涣"卦的内在基本含义为"礼";《说文解字》对"涣"的解读,打通了"涣"、"亨"、"礼"三者之间的内在含义的一致性。这不仅突出了"礼"在治国安邦中的重大指导意义,还为重新解读《周易》提供了契机;既有助于深入发掘其中的理论资源,也为现实社会发展过程中消除忧患和防治风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李氏家族跨明清两代称雄江淮500余年,连续九代有人位至一品,30余人官至二三品,40余人有诗文集传世。明清鼎革,对满人采取不合作态度,与之对抗。在康熙有限的怀柔政策下,文化认同超越了民族认同,族人适时调整自己的政治取向,与朝廷合作。但由于雍乾及以后国策变化,家族亦走向衰弱。李春芳、李清、李楠、李鱓等人的进退代表了该家族不同时期的取舍,从他们身上亦可折射出各时期国家与士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苏鹗《杜阳杂编》等小说集都记载了罽宾国王献给唐玄宗上清珠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罽宾国王用道教的“上清天”来命名上清珠,可能有迎合李隆基的良苦用心,因为后者当上皇帝后确实有过一系列的崇道之举。唐玄宗得到上清珠之后,无论是赐给儿子李亨,还是赐给孙子李豫,其实都是想证明皇位传承的合法性,因为上清珠是转轮圣王的象征,具有无比的政治权威性和宗教神圣性。不过,上清珠的故事虽然以道教“上清天”为叙事外套,核心要素却取自佛典,如以小驭大的空间观,把玄、肃、代三朝皇帝比附成转轮圣王等。若从类型学分析,上清珠故事则是郑处诲《明皇杂录》中玉龙子故事的翻版。不过,两者都存在“越界叙述”,同样是可以用跨文化阐释学来解剖宗教文化汇流现象的文学趣例。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李谐生平及其《述身赋》的分析,认为李谐出使梁朝,于南北多年对立之后,在沟通南北来往、缓和南北对立局势和促进南北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贡献。李谐其貌不扬而多学有识、善于言辞,使南中得到梁武帝等人的高度评价,反映了南北两方都以传统文化的正统继承者自居的心态。李谐的《述身赋》真实地反映了在南北朝战乱之际、尤其当北魏末年朝无明主、政治腐败、战乱频仍、社会普遍希望有人结束乱状情况下知识分子的心态,具有史诗的作用;在对少数民族没有"华夷之辨"的意识;在忠君与忠于国家一点上更重于忠于国家;这些都应该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韩愈与李绅的台参之争,是李逢吉为了倾轧李绅而精心策划和设计的一场政治阴谋。过去,存在着崇韩抑李的现象,人们倾向于回护韩愈,而把事件的责任引向李绅,因而无法认识到事件背后所隐藏着的党争实质,也影响到对事件的客观公正评价。事实则是李逢吉为了结党营私,打击李党,实现自己的大权独揽,利用韩愈与李绅两人性格的弱点及因长庆元年科试案而产生的心理芥蒂,制造了这场纷争,不但将李绅排挤出权力中枢之外,还顺带压制了有入相之望的韩愈。  相似文献   

17.
《离骚》是《楚辞》中最瑰丽、最重要的一篇抒情长诗,被誉为《楚辞》之祖。而汉后诸籍,也常将《楚辞》径直称为“离骚”。历代研究者认为,此种现象为艺术上之假借。但笔者通过对《楚辞》的成书过程的考查和对有关历史资料的重新爬梳,认为“离骚”一词,不完全是用借代的手法以篇名来代指集名,而可能是一部真实存在之集名。且《楚辞》的形成,亦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之过程,并在汉代逐步完成了由个人别集向地域流派总集的转变。极其可能的是,在汉初刘安时已经存在一部名日《离骚》的诗人别集,并一直沿用《离骚》之名,直至《楚辞》最后成形即刘向编辑《楚辞》。  相似文献   

18.
古史二题     
《左传》离城所指,旧有舒鸠城与钟离城二说,前说有论而后说无考。由吴楚战争因由、战术安排及钟离城处离山之旁知,离城即钟离城可以无疑。楚所灭之杞在何地,学术界众说纷纭,陈伟先生提出在泗水下游一带,当今安徽泗县城关,最为可取,作者作了一些补充证明。  相似文献   

19.
李白在政治幻想中常常以为自己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而实际上他的仕途是失败的。但当李白把才华运用于诗歌的艺术想象之中时,其创造性是超凡脱俗的,具有历千年而不朽的价值。绝句《下江陵》是李白在遭受政治打击之后创作的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诗人感觉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
许衡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一生政治上的作为并不是很大,大部分时间是在教书育人中度过的。他对元初蒙古、色目生员严格要求,向他们灌输程朱理学思想,促进了这些生员的“汉化”。许衡培养蒙古、色目生员的出发点在于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为元朝造就了大批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