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民俗学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的主要学术力量,目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家"多数由民俗学者变身而来。民俗学者们普遍认为,参与非遗保护运动是民俗学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和学术职责,同时也是一次新的历史机遇。可是,作为一门常规科学,民俗学的处境却显得非常尴尬:学术与时政的结盟必然导致学术独立性的丧失;常规研究的停滞也将进一步削弱民俗学在整个学术格局中的学科地位;对基础研究以及既有范式的放弃必将导致民俗研究后继乏力;而一旦非遗保护运动落幕,久违了常规研究的民俗学家们必将进退两难。  相似文献   

2.
我省考古学会、博物馆学会、民俗学会与南京博物院共同主办的研究区域文化史的大型学术刊物《东南文化》最近正式创刊。解放以来,文化史的研究在我国史学界显得非常薄弱,区域文化史的综合研究更是无人问津,反映文化史学术科研成果的专门刊物也是不多的。近年,随着我国实行对内搞活、  相似文献   

3.
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敬文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 0 0 0年第 1期撰文指出 ,中国的民俗学学派 ,指的是中国的民俗学研究 ,从本民族文化的具体情况出发 ,进行符合民族民俗文化特点的学科理论和方法论的建设。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是学科发展的自然要求 ,也有利于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还可避免学术进程中的某些偏离正轨的倾向。从其可能性看 ,民俗学在中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再加上许多学者的努力 ,目前已形成了中国民俗学的独特性格———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建立民俗学的中国学派 ,其功用和目标在于清理中国各民族的民俗文化财富 ,增强国民的文化史知识和…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古史辨"运动兴起以后,从"疑古"到"重建"乃必由之路。顾颉刚为此作了民俗学、边疆史地和历史地理等多种尝试,尽量扩张新史料,以弥补传统文献之不足。在其影响下,容肇祖投身于日渐兴起的民俗学运动。容氏治学兴趣广博,担任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首任主席,主持《民俗》周刊和"民俗丛书",后又选择中途退出,转而专治思想史。顾、容等以史家的身份认同投身于民俗学运动,从多方面探索"重建"之路,对他们的学术转折和心路经历加以分析,将有助于理解那个时代学术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民俗学研究中,有关外来文艺理论和人文思潮的重大影响不容忽视。巴赫金的哲学人类学、超语言学理论以及类型理论对于民俗学与人类学的理论更新与经验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为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研究的范式转型提供某种理论性的说明,也可以为国际民俗学未来的实践导向提供某种伦理性的学术基础。在其烛照之下,民俗学领域对中国的民俗学研究,有了理论的借鉴参照的价值意义,这对于我国的民俗研究,以及当代整个的民俗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对于开拓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非遗保护与民俗学研究间的理想关系及实际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遗保护与民俗学研究涉及的对象基本契合。民俗学研究属于形而上,非遗保护属于形而下,二者间的理想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然而,实际状况却并远非如此。就实际状况看,非遗保护不仅未能给民俗学发展提供机遇和动力,反而妨碍了民俗学学科的健康发展,这种妨碍或损害大致有三:各色人等流入了民俗学队伍,使这支队伍芜杂不菁;一些民俗学者降低学术品位,沦为地方争夺文化资源的工具;在非遗保护运动中,许多民俗学人无心踏踏实实做学问,也有人为"保护"一叶障目,失去了深入思考理论问题的能力,一些民俗学者的思想观点非常肤浅和幼稚,反映出民俗学研究的理论水平未升反降。  相似文献   

7.
回到原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中国民俗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社会、历史等许多方面的原因,民俗学自创立后便在一些国家偏离了知识论的学术方向。在当代中国,民俗学与人类学严重叠合,难分难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让人们看到知识论的取向才是民俗学最恰当的学术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民俗学在当今时代的深化,民俗学学者应积极地投身到这一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8.
龚书铎,历史学家,福建泉州人,1929年出生。1947年考入台湾师范学院史地系,1950年转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52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中国历史评审组副组长等。龚书铎长期从事历史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其主要学术贡献如下:1.在文化史研究领域的辛勤探索。龚书铎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特别是近代文化史的研究,其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已经结集出版的《中国近代文化探索》(增订本)、《近代中国与文化…  相似文献   

9.
“东南有天子气”释———秦汉区域社会文化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有天子气”释———秦汉区域社会文化史研究冷鹏飞自中国国家形成到隋唐时期,西北地区(指长安、洛阳一带)为历代帝王之都,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重心所在。但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西北地区在全国的统治地位经常受到各方面的威胁。秦统一中国后,最担心的是来...  相似文献   

10.
黎虎 《阴山学刊》2012,(2):63-66
《阴山文化史》是地域性文化史研究中一部值得关注的开拓创新学术著作。本书在学术界第一次以阴山这一特定地域的文化史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阴山文化"这一学术范畴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论述,构建了阴山文化史研究的崭新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回顾了江苏民俗学研究的历程,指出江苏学者为中国民俗学的创建所作 出的杰出贡献。同时,重点论述了近20年来,江苏学者为重建和发展中国民俗学所取得的基本成 绩:一是组织学术队伍,建立民俗学的研究和展示基地;二是深入民间,开展社会调查和采风活动, 搜集第一手的民俗资料;三是树立良好学风,认真进行民俗学的专题研究,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是举办多种形式的民俗展览活动,普及民俗文化知识,为建设精神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12.
福建师大中文系教授孙绍振,本刊办得相当严肃,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有相当影响.在兼顾学术性与舆论导向上结合得比较自然,在全国省级学术刊物中是比较有特点的。希望能定期为重点作者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在相互交流中组槁;直有较多的台湾与香港文化的专题;在印刷质量方面大有改进余地。福建师大中文系教授王光明:①《福建论坛Z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坚持了正确、严肃的学术方向.已成为我省学人普遍热爱的学术园地。为发展我省人文科学研究、团结和聚集学术力量,扶植学术新人作出了重要贡献。②《福建论坛b比较注意加强编者与作者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文化史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学科建设上,以研究室、研究所或研究中心为依托,组建了成规模、较稳定的学术队伍;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创办专业期刊、出版学术丛书等形式,实现了科学研究的自主化和制度化。学科结构上,逐步形成了以思想文化史为主干、学术文化史和社会文化史为主枝、新文化史为生力军的学术格局。问题意识和研究取向上,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启蒙,到90年代的回归传统,再到21世纪的文化重建和文化复兴。40多年来文化史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基石。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在福建省委党校、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福建省民政厅,以及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学者的关心和支持下.今天正式宣告成立了。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的成立,不仅是福建史学界、文化思想界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全国文学界和文化界的一件大喜事。还在1987年7月为纪念蔡襄诞辰975周年,在蔡襄故里莆田市召开的全国蔡襄学术讨论会上,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福州、厦门等地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的几十位专家学者.就共同倡议成立全国蔡襄研究会,以便有效地组织力量.深入开展对家蔡襄学术遗产的研究、但是.由于人力、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史分期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本世纪以来有关文化史著作中分期状况的分析研究,提出中国文化史分期应该从四个方面加以考虑,即:首先要考虑中国文化独有的延续性和自我完结性;其次,应关注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整合、互补;第三,要充分关照到文化内涵的各个层面;第四,应注意中国文化内部自身的运动规律。据此,作者提出中国文化史应分为六个阶段:(1)前文明期——智人到大禹传子;(2)文明奠基及元典创制期——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3)一统帝国文化探索、定格期——秦汉;(4)胡汉、中印文化融合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5)近古文化定型期——唐中叶至清中叶;(6)中西文化交汇及现代转型期——清中叶迄今。  相似文献   

16.
《青海社会科学》2013,(6):F0002-F0002
<正>2013年11月25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布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我院赵宗福教授为首席专家的《昆仑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获准立项。该课题是青海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界获批的第一个国家重大项目,实现了青海国家重大项目研究零的突破。赵宗福教授长期致力于神话学、民俗文化学和地方文化史的研究,多方面均有建树,尤其在民俗学、民间文艺学领域学术造诣颇深,是我国知名的民俗学家。先后出版《花儿通论》、《青海花儿大典》、《昆仑神话》、《青海多元民俗文化圈研究》等著作10余部,在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成果先后27次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17.
思想与社会互动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研究范式,进入21世纪后又逐渐与日常生活史、艺术史、物质文化史等诸多领域汇为更为巨大的学术洪流,从后者的学术渊源——人类学汲取了实践视角等重要的学术资源,为重新书写真正的“中国”思想史提供了有效的操作路径。这些领域共同关注的概念“象征”(符号),为思想与社会互动提供了重要的桥梁,从而把思想史研究从发现什么是“中国的”思想推向了探索“中国的”思想如何形成的更深层认识。在整体史视角下开展思想与社会互动研究是时代思想的一种呼唤,正在成为整合华夏文明话语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8.
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于2000年3月,2004年12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主任为姜义华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金冲及教授。中心所依托的历史学科,是复旦大学最为悠久的系科之一,正式建系至今,历史学系已走完80年的旅程,包括周谷城、谭其骧、周予同、陈守实、蔡尚思、田汝康等一大批学者云集于此,形成了自身的学术特色和学术传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本学科就较为注重从思想文化层面展开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研究,编辑出版了“中国文化史丛书”及“世界文化史丛书”。在世界各国现代化进…  相似文献   

19.
社会生活是人类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概念,学人对其很少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随着对学术处女地的不断开拓,很多日常概念不断引起研究者高度关注,社会生活即为其中之一.社会文化史是研究社会生活与其内在观念形态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社会生活作为社会文化史研究的一个视角和领域,已经成为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制造业在经济的发展、运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系统地研究、总结台湾制造业的发展过程及其经验教训,对促进大陆和台湾之间,尤其是闽台两地的经贸合作有其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方面的研究是很薄弱的,人们似科尚未见到一本全面、系统、直接地研究台湾制造业的专著。可令人欣慰的是,福建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的陈频研究员却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十分重视,十几年来,甘心“坐冷板凳”,默默无闻地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其所著的《台湾制造业》(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就是这一领域中颇有分量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