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节日符号在民族旅游开发中的运用及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节日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具绚丽色彩、最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在民族旅游开发中,节日被作为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加以利用,是民族文化资本化的突出表现形式。目前,运用节日的方式主要有:在原生地直接展示,在异地进行移植性的集中开发,丧失节日民俗的民族由于旅游开发的需要而重新建构等。笔者认为,研究民族节日符号在旅游开发中面临着的诸如传统的变迁和保持等问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怒江原生态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文化的独特性是怒江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也是其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怒江民族文化旅游虽然只在几个区域进行了初步的开发,但如云南其他许多地方一样,同样面临着民族文化消极变迁的问题。所以,怒江民族文化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应当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的经验和避免其消极的副作用,采取一些积极措施,以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也使怒江民族文化在开发和保护中为当地人民造福。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民族旅游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作了进一步梳理。并提出现代语境下的民族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及再构建,应充分尊重时代所赋予的文化特征,任何简单地将其置于闭锁,静止的场域中,都将可能导致文化的断裂与失范,民族文化的再构建的先决条件应增强民族自信,以实现民族文化的良性变迁。  相似文献   

4.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以田野调查所得的信息、资料为据,分析了民族传统文化为旅游开发所利用的过程,揭示出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演进的互动关系,指出旅游的发展演进为民族文化的复制、再造、建构、消解等现象提供了平台,而这些文化的重新生成又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价值化及其功能的转化,促进了当地旅游的发展和演进。通过两者之间的互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得以实现,民族旅游也成为一个重新诠释地方和民族文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民族旅游的开发对民族旅游地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日益显著,随着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在民族旅游区与宗教相关的现象也随之发生变化。笔者使用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和以甘南拉卜楞民族宗教文化旅游区为视阈,考察与解读了民族旅游引起的宗教文化世俗化现象,为理解民族旅游中"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学术视角。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的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论述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和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并提出了保护民族文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傣族文化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其文化变迁受到政府、市场和外来文化的左右.为保护本民族文化,政府应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进行宏观的控制,以减少旅游市场和外来文化等因素对民族文化的冲击.只有发挥本民族在旅游开发和民族文化保护中的主动作用,少数民族文化才能良性地变迁重构,民族旅游业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族旅游作为旅游的传统形式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尤其是民族旅游开发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日常生活民俗变迁作为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考察民族旅游开发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变迁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笔者在对贵州省郎德上寨民俗变迁实证调查的基础上,以80年代旅游开发在郎德兴起为分隔点,...  相似文献   

9.
民族旅游是动态保护民族文化的最为引人关注且争议性最大的开发方式,因为它一方面实现了其经济价值和抬升了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却可能会引起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商品化而破坏其真实性。文章通过反思民族旅游中民族文化同化和商品化的现象,阐述了作为民族文化一部分的民间规则的记录性、可操作性和其文化属性以应对民族文化同化的现象,再通过介绍民间规则特殊的内心确信以表明前后台理论的成立。并可通过这种方式保护民族文化,但前提条件是各类参与开发中的主体能够尊重并善于运用民间规则,赋予当地族群依照其民间规则决定可以搬上旅游舞台的民间文化元素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旅游开发中对民族文化的恶意破坏。  相似文献   

10.
张家界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家界的民族文化旅游主要是一种民俗旅游 ,以开发有关少数民族风情的旅游产品为主 ,让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体验民族风情 ,了解民族文化 ,促进民族间的了解和融合。大力发展张家界的旅游业 ,必须结合本地实际 ,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产品 ,增添文化旅游含量 ,提高旅游业的文化品位 ,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突破目前张家界旅游文化消费太少这一制约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从而促进张家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湘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湘西州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开发好湘西州民族旅游资源对于湘西地方旅游业乃至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当前湘西州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作用与意义,分析了湘西州在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民族旅游快速发展不断打破原有相对封闭的社会空间,民族文化以不断"再生产"的方式完成自我更新与超越。文章以文化再生产与空间生产为理论指导,通过文献分析与访谈调查,从物质文化维、制度文化维、精神文化维三个维度切入,分析了民族旅游开发背景下泸沽湖社区民族文化的生产过程,以及民族文化的空间形态,动态揭示了文化空间生产的动力机制,并指出"文化的空间生产"是民族旅游开发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从理论上丰富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合理利用的研究体系,从实践上增强空间行为主体尊重民族地方文化传统的导向意识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从如何开发并挖掘伽师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入手,分析了伽师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指出了伽师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着发展模式需要改进、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旅游行业发展水平较低、开发理念较为落后等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伽师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论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湘西包括张家界、湘西州和怀化三州市,同在湖南省的西部,是一个以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区.该区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人文环境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旅游态势强烈.但当前在旅游开发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依据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指向,综合考虑民族文化旅游内涵.构建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新的模式,是值得理论和实际工作者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5.
云南旅游的开发与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开发中,注重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是提高旅游产业文化含量,实现旅游业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重点阐述了民族文化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尽管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旅游开发的"第一推动力",但是由于经济落后,认识不够及生产、生活方式突变等原因,民族旅游地传统文化仍在流失,为了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在民族旅游开发中,我们必须坚持"居民第一、游客第二"、开发中保护和整体性保护三原则。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旅游大潮的影响下,民族传统文化呈现出现了复兴、衰退、变迁三种基本状况。旅游推动下的文化再生产促使民族传统文化复兴,但在外在物质文化充分彰显背后,确实存在深层文化内涵弱化的问题,传统文化的复兴与衰退必将为文化的变迁创造途径,良性文化的变迁将会促进文化繁荣,阻断文化衰退。  相似文献   

18.
在旅游业大发展的今天,旅游者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游览阅历的丰富,使其对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要求越来越高,影视文化旅游主题公园的旅游产品层次也由陈列式观光的基础层次到表演式展示的提高层次,再到参与体验的发展层次不断提升。由最初的娱乐园向民族历史文化类主题园转化。本文以宁夏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为例,对其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以期对同类影视旅游主题公园的民族文化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略论民族旅游中的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旅游产品,在促进民族地区开放、进步的同时,也对民族文化造成了较大冲击,一定程度上危及了民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开发和经营民族旅游这种特殊旅游产品时,应认识民族旅游跨文化传播的特征,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其危害.  相似文献   

20.
民族旅游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民族旅游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上佳选择.然而,是大力发展民族旅游,还是以保护民族文化为重任,有选择的适度开发民族旅游,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民族旅游与文化保护之间存在对立的矛盾,事实证明,对于民族文化而言民族旅游开发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笔者认为,经济与文化之间没有对立的本质属性,通过努力民族旅游完全可以做到兴利除弊,实现民族社区经济与文化的同步发展,从而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