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乐》2006,(6)
参加工作后不久,我回家向母亲诉苦:"那个女经理简直就是个不可理喻的巫婆。早上,看见她把一包茶叶放进杯子里,我连忙跑去给她倒水。可她却冷冷地说,难道整个办公室就你眼尖吗?中午我给她带了外卖,她又冷冷地说,干吗只给我一个人买?办公室只有我一个人吗?下班时下雨了,我看她没带伞,就把伞放在她的办公桌上,她又冷冷地说,有人会给我送伞的。你能不能不要总观察我?我哪里得罪她了?她总是对我这样!我只不过是想讨她欢心,让她感觉到我比别的新同事更细心更聪慧罢了!"母亲听后想了想,问我:"你说,美人鱼在王子眼中是什么?""美丽的爱人!""那她在厨师眼里呢?"  相似文献   

2.
那年的欢喜     
正应该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么!"  相似文献   

3.
我是你妈妈,你为什么不叫我 刘一祯本名刘巧珍,出生在湖南省安仁县的大山深处,家人以种田卖菜为生。她出生几年后,母亲何回秀又生下了弟弟和妹妹,吃饱穿暖成了大问题。住在县城的爷爷奶奶伸出援手,将刘一祯带到城里上幼儿园。从此母女关系便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深藏的秘密     
澜涛 《今日南国》2007,(19):74-75
有一些秘密,谜底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字:爱。我的家在一个小镇,镇虽小,却因有山有水而美丽。当工人的父亲和母亲虽然没能创造一个富足的家,但我和弟弟却都生活得幸福而又快乐。灾难发生在我17岁、弟弟16岁那年,父亲在工作中被砸断了一条腿,家的主要支柱倒塌一根,而这一年,母亲刚刚下岗不久,她变得唉声叹气起来。那年的春节后,16岁的弟弟留下一封信,悄悄地跟随着南下打工的队伍去了深圳。母亲每天都要看上一遍弟弟留下的信,每次眼睛都会红起来。弟弟的信我只看了一遍,就记住了全部内容:"妈妈,没有和你商量我就走了,你别生气。我想过了,给父亲治伤,咱们家欠下了好多债,供我和姐姐两个人上学太难了。我是男孩,应该为你和爸爸分忧。我去打工,一起供姐姐上学……"  相似文献   

5.
牵引的一生     
母亲,离我而去已经十几年了。母亲含辛茹苦,积劳成疾把我抚养成人,“子欲养而亲不在”,人生遗恨莫过于此。母亲虽离我而去,但她的音容笑貌犹存心底,依然清晰恍然如昨,让我感念不已。“让我牵牵你的手!”这是母亲临终前说出的唯一的一句话。她牵着我的手溘然长逝。我牵得了母亲的手,却挽留不住母亲年轻的生命。我嚎啕大哭,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只好眼睁  相似文献   

6.
只看一眼,我已泪流满面——妈妈!那是我的妈妈!星期日的早晨,当我还赖在被窝里时,门就被推开了。母亲从外屋走了进来,她的脸冻得通红,一进门就兴奋地对我说:“娟,妈又找到工作了!”我一骨碌就爬了起来,急切地问:“是吗?妈,干什么工作?”“卖东西呀!”母亲满脸的喜悦。“又是摆地摊儿呀!”我一听就泄了气,天天风吹日晒的,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哇!母亲一把将我搂在怀里,抚摸着我的头说:“我就知道我的宝贝女儿会担心的,这回我可是在正规商场里卖东西,风不吹雨不淋的。你呀,你就踏踏实实把心放在肚子里,安心学习吧。”岁末的一天晚上,看到母亲在点…  相似文献   

7.
乐祥涛 《百姓生活》2010,(10):26-26
那天,母亲见我回去,很神秘地叫我来到她和父亲的卧室,用手指了指挂在墙上的一幅新照片让我看,并说:“这是我和你父亲刚拍的照片。”我陪着母亲仔细看那张合影,随后又看了看父母在不同时期拍的照片。从照片中又一次重温了父母互敬互爱牵手走过的不平凡人生历程。当我的目光落在母亲那双布满沧桑的双手上时,一种酸楚立刻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8.
从小,我一直不喜欢母亲,与父亲倒很亲近。我和父亲说草讲鱼、谈古论今,母亲在一旁时,总想插几句话,问些问题,我总是不耐烦地用三言两语打发了她。后来渐渐的,她也就不再问了,只是默默地听。此时,我心里总有一种隐隐的报复后的快感,我认为这怪不得别人,母亲完全是咎由自取,谁叫她这副怪脾气!  相似文献   

9.
雨夜电话     
钱国宏 《山西老年》2008,(10):23-23
傍晚下起雨了。这样的天气,总让我想起家乡,想起母亲。拿起电话,按下那一串熟悉的号码,随即,听到了熟悉的声音:"喂——!"是母亲。心头一阵温暖。我连着叫了几声"妈……"母亲在那头说:"这丫头!叫这么多声干吗,一声就行了。"可是母亲,我就是想这么叫你,只要你不厌烦。  相似文献   

10.
整理房间     
我弟弟今年6岁了,还不会整理自己的房间,他的房间可是乱得无法形容,每次都是我帮弟弟整理房间。这次,妈妈又叫我整理弟弟的房间,我有气无力地说:“是,是,是。”我一走进弟弟的房间,就被地上的玻璃弹珠给滑倒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我爬起来一看,简直就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袜子挂在衣架上,弹珠洒了一地,玩具都堆在了床上……真是糟透了!我从床上开始整理,把各种各样的玩具都放进了箱子里,一不小心把一个机器人摔在了地上,糟了,这可是弟弟最喜欢的玩具呀!我连忙把机器人捡起来看,还好,机器人挺结实,没有坏。接着,我到地上去整理弹珠,这些弹…  相似文献   

11.
大四那年,我去一家报社实习。第一天报到时,部门主任安排一位同事带我熟悉环境,这是一位穿着一身宽松西装外套的年轻女孩儿,我微笑地打招呼:“老师好!”她笑了笑,然后耐心地带我熟悉工作环境、内容,我一口一个“谢谢老师”,还自以为特别礼貌、尊重前辈。结果,下班后她悄悄对我说:“你不用一直叫我老师啦!这样我很尴尬,我和你一样都是实习记者,也是大四。”  相似文献   

12.
纯贞的心     
隔壁二十三号里的郑德菱,这人真好!今天妈妈抱我到门口,我看见她在水门汀上骑竹马。她对我一笑,我分明看出这一笑是叫我去一同骑竹马的意思。我立刻还她一笑,表示我极愿意,就从母亲怀里走下来,和她一同骑竹马了。两人同骑一枝竹马,我想转弯了,她也同意;我想走远一点,她也欢喜;她说让马儿吃点草,我也高兴;她说把马儿系在冬青上,我也觉得有理。我们真是同志的朋友!兴味正好的时候,妈妈出来拉住我的手,叫我去吃饭。我说:“不高兴。”妈妈说:“郑德菱也要去吃饭了!”果然郑德菱的哥哥叫着“德菱!”也走出来拉住郑德菱的手去了。我只得跟了妈妈进去。  相似文献   

13.
正亲情成为最远的水接到母亲病重的电话时,我人在纽约,正在和3岁的儿子玩游戏。电话是家里的阿姨打来的,她说母亲本不让她给我打电话,但她知道,母亲是想让我回去看她的。阿姨最后说:"贺贺,阿姨也不希望你有什么遗憾。"高中毕业后,我就出国留学了。同为大学老师的父母毫不犹豫地为我选择了这条路,他们认为对我来说这是最好的出路。现在,我成了一  相似文献   

14.
娱乐广场     
笑话与幽默母女俩一天,母亲在屋里缝被子,女儿在外屋和面。女儿:妈妈,面怎么和﹖母亲:往盆里加面,再倒水,用力搅。过了一会,女儿:妈,面和稀了母亲:加面女儿:面又和稠了。母亲:加水女儿:面又和稀了。母亲:加面女儿:面又和稠了。母亲:加水女儿:妈妈,盆子装不下了母亲:蠢货!要不是我把自己缝在被子里,非打死你不可姑嫂对话姑:“嫂子,你看我找对象是找没有婆婆的好呢,还是找没有嫂子的好﹖”嫂:“最好是找没有小姑子的”寻猪妻子:“赶快贴张寻猪的启事吧,要不就去广播站广播一下,咱们家的猪不见了。”丈夫:“那有啥用,猪又听不懂你的话,更不认识…  相似文献   

15.
我爱足球     
刘建华  胡文光 《新少年》2023,(Z2):84-85
<正>甲:哟!这不是老同学吗?我转学后咱们可有两年没见了。乙:可不是嘛!你最近怎么样啊?甲:我现在变化可大了!你知道同学们都叫我什么吗?乙:都叫你什么呀?甲:(用手指着自己的脚)你猜猜!乙:(盯着甲的脚,左看看右看看,突然一拍脑门)叫你“臭脚丫子”?  相似文献   

16.
因为工作的原因,生下女儿悠悠之后,她一直由外婆和阿姨照顾。和外婆还有小姨在一起的时候,她总是很听话,可是每次我下班后去接她,她就会千方百计地和我作对,要么是缠着我不肯好好吃饭、睡觉,要么就是故意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变成了“两面派”的问题儿童。害得我经常抱怨母亲说:“这孩子这么不听话,都是你惯的!”母亲宽容地笑笑说:“她还小呢!”  相似文献   

17.
改嫁     
我8岁上没有了父亲,第二年母亲执意要改嫁,她向男方提出的唯一条件是必须带上我。然而我认为母亲再嫁人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死活不肯跟母亲到继父家中。母亲没有法子,只好含泪把我托付给我的二叔二婶,自己一人到了继父家中。母亲改嫁后,常回来给我送新衣服和好吃的东西,可我不但不穿不吃,而且一见到母亲回来就躲起来不肯见她。二叔二婶家并不富裕,可供我上学读书却不遗余力,我很顺利地考进了大学。大学三年级时,我回家探亲,二叔告诉我:你母亲中风瘫在了床上,你得去看看。二叔往常没少催我去看母亲,总是说她有病,这回没准又是在哄我。我很冷漠…  相似文献   

18.
依靠     
过年了,照例和母亲乘长途汽车去扬州看奶奶。车厢里的人很多,母亲一手拎着大包小包,一手拉着我往人群里挤,好不容易找到了座位,她安顿我坐下,自己把包裹一个一个往行李架上托。待她一切放妥当后,车也差不多要开了,她在我身边坐下——坐在过道的附加座位上。其实,后面是有空位的,可母亲执意不去,说怕我晕车,坐在我身边会比较放心。哎!母亲啊……新年的热闹早早地来到了这几十人的车厢里,人们叫着笑着,打牌的打牌,闲侃的闲侃,喧闹声一浪高过一浪。我的身边坐着一位年轻妇女,怀里抱着大约一两岁的孩子,那孩子显然被眼前陌生的嘈杂吓住了,不停地…  相似文献   

19.
黄导德 《老友》2014,(2):42-42
正孩子1岁后,我想出去工作,婆婆自告奋勇地来带宝贝孙女。老妈听说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婆婆人真好,给你带孩子后,什么事都做不成了,她又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请个保姆还要钱呢!你就当请了个保姆,每个月给她点工资。"我想想也是,现在请保姆可贵了,婆婆总比保姆  相似文献   

20.
阿兰     
陶绍教 《小康生活》2005,(12):63-64
回到了隔别三年多的老家。寒喧后,母亲就唠叨起来:“你这丫头的,混了这么多年,还是个纺纱工,累个死活的月收入也不过千元,你看人家阿兰多精灵,在北方那城市边打工边自学,去年还考了个大学文凭,并当上了那边的国家干部,前不久还风光地坐着小车回来呢!”话儿透出了母亲心理的严重失衡:别人女儿能干,自己闺女不行!“妈,你莫乱讲啵,她能考得大学文凭我就能考得研究生文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