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民法典序编是一项立法技术,其目的是在进行民事实体权利义务分配之前,确立适用法典所必须的一些通用的技术性规定。我国正在制订民法典,应否设立序编以及序编的形式与内容应当如何,都是有立法实践意义的问题。本文从各国民法典序编比较的角度,探讨了各国民法典序编的结构形式、共通内容与特色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大法工委公布的中国民法典草案,对我国民法典序编的应然形式与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权保留买卖是一种重要的交易形式。取回权制度是所有权保留买卖制度项下的一种重要制度,它虽是一个传统的民法问题,但在我国的民事立法中还是一片空白。我国目前正在制定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民法典,取回权制度是民法典制定的应然内容。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到"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民法典》通过设立财产权属与利用、市场准入、市场交易规则等为发展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基本法。从经济与法律的视角归纳现代市场经济与法治的一般理论,民事单行法立法模式下中国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反映了中国在朝向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对成体系的《民法典》的需求。《民法典》体系性特征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4.
民事主体制度,是民法理论和立法实践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我国这样的成文法国家,民事主体的立法是关乎整个民法体系的建构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自然人和法人当然和已然地成为民事主体的内核之情况下,文章对民事主体的内涵和外延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环境下作出新的解释,特别就经济关系和生活关系中大量存在的“非法人团体”是否应该成为“第三主体”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5.
时效制度立法是各国民事立法的重要内容。文章主要通过对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在历史上的起源,发展和现代变革的简单论述,借鉴各国成熟的时效立法制度及差异,在我国物权法已经出台,即将完成民法典编撰的契机中,阐述自己对于我国时效立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各国民法典对民法的调整对象的规定方式并不一致。我国应在将来的民法典中对民法的调整对象作出一般性规定,这是立法技术发展的表现,也是对我国长期以来民事立法实践经验的肯定。我国《民法通则》与《民法草案》关于民法调整对象的一般性规定,在语法及规定方式上均值得质疑。在将来的《民法典》中,应摒弃语法错误,对民法的调整对象应抽象为"民事关系"术语。为保持民法调整对象的开放性,应对其作概括式规定,而非列举式规定。同时,应在关于民法调整对象的一般条款中对民事主体也作出一般性规定,对其规定方式,也宜采概括式而非列举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法典》和《乌克兰民法典》不约而同地规定了人格权编(卷),展示了21世纪民法典的人文主义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护了人的尊严和享有的人格权。两国民法典的人格权立法都有自己的特点,也都存在各自的不足。中乌民法典对人格权的称谓有所不同;人格权在民法典中出现的位置不同,《乌克兰民法典》将某些属于公法的权利规定为人格权,这正是我国《民法典》所要避免的公权利与私权利不分的问题;在对人格权内容的具体规定上,两部民法典均有可相互借鉴之处。对两国民法典人格权立法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两国民法典人格权立法的共同特点,既可以增强我国立法的自信,也能够发现他国的优势和自身的不足,进而借鉴他国立法,完善我国的人格权立法,更好地保护我国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和人格尊严。  相似文献   

8.
论取得时效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得时效”是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 ,在罗马法、法国民法典中都作了规定。我国民事立法是否应当建立取得时效制度 ,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通过驳斥反对者的意见 ,提出建立取得时效制度是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的需要 ,具有促进物尽其用、更好地发挥财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功能 ,是立法就社会财产之归属与分配所作的强制性物权配置 ,并具体分析了取得时效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9.
关于夫妻共同遗嘱,各国民事立法的态度不尽一致。法国、日本、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同民法典明文规定禁止设立共同遗嘱,当然也就不承认夫妻共同遗嘱的法律效力。联邦德国、民主德国民法典则允许设立夫妻共同遗嘱,并都用专门一节予以规定。但是,其他多数国家的民事立法均无关于共同遗嘱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德国民法典》立法模式的根本特点是按总则分则结构编排民法典。民法总则是对各分则共通事项的规定。作为违反民事义务的法律后果的民事责任在各分则部分都会存在,即使将侵权责任独立成编,也有必要将侵权责任与债务不履行责任的共通事项再抽象出来置于总则中。民法的各项制度是以民事法律关系构建的,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结合而成的,从"权利——义务——责任"的逻辑关系上,民事责任应为民法总则的内容。制定民法总则应以《民法通则》为基础,在总则中规定民事责任符合我国已形成的立法传统。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和目的就是为了最大化地谋求人民的利益,这也是我国民法典的特色所在。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出发点是坚持民本,以实现和提高人民福祉为根本目的,以全面调整民事关系为根本使命,以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根本关切,以维护家庭和谐有序为根本准则。我国民法典的核心功能是保障民权,以私权为中心构建民法典的体系,构建了完整且开放的民事权利体系,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私权保障机制。我国民法典的重要任务是维护民生,注重维护个人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法典应构建新的民事责任体系,这需要加深对民事责任诸多法律问题的理解: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民事制裁等相关概念具有实质性区别;民事责任与债经历了由融合到分离的立法体系演变;民事责任是侵权行为法律后果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应将“效率优先兼顾分平”的价值观引入冲突法理论,井作为重构我国冲突法的指导思想,以使冲突法确能协调国家和法律关系主体的利益:即利于发展、开放和对外交往,又维护国家主权;利于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又能确保公平基础上维持各方利益,也利于确立明确快捷的解决冲突的方法。作者建议依此为完善我国冲突法的理论和立法的指导,以高起点,高标准制订出与我国《民法典》并行的我国《冲突法典》。  相似文献   

14.
“取得时效”是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在罗马法、法国民法典中都作了规定。我国民事立法是否应当建立取得时效制度,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通过驳斥反对者的意见,提出建立取得时效制度是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的需要,具有促进物尽其用、更好地发挥财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功能,是立法就社会财产之归属与分配所作的强制性物权配置,并具体分析了取得时效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5.
民事归责原则是民法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不少学者几乎一致认为荚美国家的民商法特别是合同法的归责原则从来就是严格责任原则,而且大陆法国家也有朝这方面发展的趋势,我国的民事立法也采用严格责任原则。从法理、国外法律的规定、相关判例、国外法学界的论述和相关立法技术的比较来看,结论则截然相反。我国制定民法典时应以过错责任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民事责任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的关系以及民事责任的内容和种类,探讨了民事责任的立法体例及主要学术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民事责任体系的设想,即在民法典的总则编、物权编、债权编总则、合同编与侵权责任编分别规定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7.
优先取偿权是指法律规定的,特定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财产有优先于其他债权人受清偿的权利,它是民法中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大陆法系各国及相关地区的立法、学术界对这种权利的认识未尽一致,在我国大陆更是少有讨论。它起源于罗马法上所存在的对人的特权诉讼制度,后为《法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和《意大利民法典》所继承和发展;并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制度体系。我国台湾地区及大陆的民事立法对其也有创体现。  相似文献   

18.
信用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内容。它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信用”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主要原因是法制不健全。要通过法律手段整治社会信用,就应该从立法、执法、司法三方面下手,尽快颁布民法典,确立保障社会信用的民事基本法。  相似文献   

19.
近代大陆法系各国的民法典皆由政府、法律家、民众共同完成:政府为编纂民法典提供政治支持;参与立法的法律家直接完成法典的技术建构;民众(即民事主体) 的社会生活为民法典提供现实蓝本;政府和法律家通过征询意见、习惯调查等方式使民众间接参与法典编纂。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之民法典——《中华民国民法》(以下称“民国民法典”),则主要是政府与法律家合作之产物,其中鲜有民众参与。南京国民政府与法律家合作立法,政府通过立法计划支持法典编纂,挑选法律家担负立法工作,法律家在政府的立法计划框架内完成立法作业。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国制定的民法通则,是完善民事法律的重要步骤,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件大事。热烈欢呼民法通则的颁布施行。民法是调整平等的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基本法。在国外,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在不同的社会中,出现过如汉穆拉比法典、国法大全、拿破仑法典、德国民法典、苏俄民法典、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民事立法纲要等法典性的规范,无不以平等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为民法的调整对象。调整平等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