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表现内蒙古大草原的粗犷与豪迈为题材的作品。正是人物画家鲍凤林的恋乡情结的写照,画家试图用现代水墨观念去感悟大草原浩瀚的美,捕捉那种蕴含特殊地域特征却又折射出超越自然状态的神圣精神,凝练的水墨语言,独特的视角和苍茫的意境,来营造个性化的艺术图式——蒙古族、牛羊肉、向日葵和月亮。  相似文献   

2.
满族中年画家金鸿钧,北京市人,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承著名画家田世光、俞致贞先生,现在该系任教。金鸿钧专攻工笔重彩花鸟画。他既受过严格的写生训练,又学得宋元花鸟画的优良传统,更广泛吸收日本和西方的构图技巧,形成了自己的新风格。他的《万紫千红》(1978年曾被选入联合国举办的中国现代绘画展)一画,正显示出了这种新画风的美感。  相似文献   

3.
农村题材的摄影作品是纪实摄影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中国做为一个农业大国,这类摄影作品所代表的是中国几十年来的改革变迁。作为一名摄影创作者,必须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作品须贴近人民生活。乡村是我们文明的根源,立足于乡村拍摄是深入了解中国社会结构的有利渠道。  相似文献   

4.
米勒是19世纪法国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自然主义画家。他的绘画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田园生活为主。米勒的作品很有意境,而且给人真实的感觉。对米勒代表作《拾穗者》的艺术语言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分析出他的绘画作品的特性。由于米勒出生于农民家庭,他更熟悉和喜欢田园生活。米勒的家庭成员都是基督教徒,他的作品中也传达出了宗教的静穆之感。这些特性,使得米勒的绘画拥有一种独特的意韵,他的作品中所传达出的真实之情也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5.
我学书法的时间较久。我不为书法的技巧技法发愁,却经常因为自己思想的贫乏、文化的薄弱而苦恼。至于绘画,有许多技巧技法性的东西要学,如果绘画者的技巧技法不过关,便无由造型,无由表情,更无由达意。近几年,我在拜读古今画家的画集时,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古代画家的画多有题跋,或诗或文,往往情趣隽永,思想丰富,书法精美。读完这样的题跋,你不由得要回过头去,再读一遍画作,重新体味画中意境,揣摩画家的匠心。今日画家,能题诗作文的已不多见,即使题跋,也多失之浮泛,缺少醇厚感。不少当代画家,造型构图的能力很强,但几个落款字反倒影响了画面…  相似文献   

6.
绘画艺术的创作是艺术领域里的一项菜篮子工程。深入生活采风如在大自然中挑"菜"。艺术家要走入生活,不断地深入到大自然中进行采风创作。画家、文艺家都应当坚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创作素材,只有这样才能出精品,才能以好的文艺作品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也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7.
1958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以来,在我国的首都——北京的舞台上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以反映少数民族人民生活为题材的戏剧,如“金鹰”“步步跟着毛主席”“柯山红日”“刘三姐”“秦娘美”“文成公主”等好戏。其中有的是以少数民族人民为主人公来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有的是以汉族人民为主人公来反映汉族与其他兄弟民族的关系的;也有的主要是反映少数民族内部的阶级矛盾的。其中有的是写历史题材或传记的,也有的是写现代生活的。从体裁上分,有话剧,新歌剧,有新戏曲,真是  相似文献   

8.
张璇 《中国民族》2014,(5):26-29
丹青之笔飞转半载,笔底之真流连万世。她深知“画家”不是一个诗意的名号,“一生与画笔为伴”意味着一项艰辛的“创造意义”的劳作。她要去寻找心中的“中国画”,前行的足迹遍布中华万里河山,特别是深入诸多偏远的民族地区。“下乡、调研、与各族人民一起生活和劳动”是她从艺60年、从教50年的唯一主题。  相似文献   

9.
袁晓岑是我国著名的雕塑家、画家。他长期深入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热情为兄弟民族服务,创作出许多反映兄弟民族新人、新生活和边疆大自然的作品。他的作品质朴真切,造型优美,构图简练,富有意境。特别是他笔下的孔雀,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独具风格。  相似文献   

10.
民间美术文化是民间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文化产物,也是劳动人民记录自己生活方式、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重要途径。与其它美术作品相比,民间美术作品具有质朴性、文化性、趣味性等特点。新时期,在进行美术绘画创作过程中,将民间美术文化融入其中不仅能很好地丰富画家的创作灵感,还能提升美术绘画的文化底蕴。因此,对于现代美术者来讲,必须要的民间美术文化进行深入的剖析,将民间美术文化中的精髓融入美术绘画创作之中,才能绘制出更加富有中国文化底蕴的美术作品。  相似文献   

11.
苗族题材工笔人物画作为少数民族题材工笔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中国工笔人物画具有启示意义和借鉴作用。苗族服饰图案在纹样取材和民族文化的表现上具有艺术性,当代工笔人物画中苗族服饰元素具有装饰性色彩、趣味性造型、平面性构图的审美意趣。同时阐述苗族题材工笔人物画发展应从个性化的形象、光与明暗、虚实变化这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2.
刘宾 《中国民族》2012,(Z1):68-71
当代中国的电影生产中,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色彩斑斓的奇葩。它们在我国当代电影屏幕上不时展示新的主题、题材和人物形象,不断拓展异常丰富多彩的电影美学表现空间。从新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生活题材的电影《内蒙人民的胜利》算起,这一类电影的创作和生产已经走过了62年硕果累累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
何家英是新时期中国工笔人物画最杰出的代表,其最擅长工笔人物画。他用他独特的审美眼光去观察身边事物,去发现身边平凡人身上的光芒,注重绘画对象的心理世界与内心感受。他的工笔人物画中,在清新自然的人物形象、意境、中西技法相融上创造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开创了中国工笔人物画新时期的新发展。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大致从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创新性、以政治主题和唯美主题为主的现实性、诗情与画意相结合的诗意性这三方面去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苗族题材工笔人物画作为少数民族题材工笔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中国工笔人物画具有启示意义和借鉴作用.苗族服饰图案在纹样取材和民族文化的表现上具有艺术性,当代工笔人物画中苗族服饰元素具有装饰性色彩、趣味性造型、平面性构图的审美意趣.同时阐述苗族题材工笔人物画发展应从个性化的形象、光与明暗、虚实变化这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以创作西部山水题材见长的青年画家,包少茂有着跟唐代边塞诗人类似的情愫和情思,其具有雄浑而疑重、苍凉而凄美等美学特征的西部山水作品,透出沧桑与悲壮、豪放与雄健的精神气息,不仅饱含诗情,而且洋溢着浓浓的西部意趣,读之令人遐想,难以释怀。西部山水,大有可观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上,产生了许多杰出的大师。五代的荆浩、关仝、董源,宋代的巨然、范宽、郭熙、李唐,元代的赵孟頫、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明  相似文献   

16.
宋代经济文化昌盛,古代绘画得到长足发展,描绘民间百姓日常生活的风俗绘画也与日俱盛,盘车作为城镇商品经济时代不可或缺的交通运输工具,成为创作题材被引入风俗画之中。盘车入画体现了宋代画家独特的审美理想与社会关切,为了解宋代社会生活面貌和文化意涵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宋代社会背景下风俗画的勃兴、盘车的由来与入画、不同时期绘画中的盘车形态异同等方面,探究盘车题材引入绘画创作中所蕴藏的人文情怀与宋代画家的审美变迁。  相似文献   

17.
由五位藏族青年作家连袂编著的我国第一部全景展示藏族历史的鸿篇巨制《藏域春秋》,以大气磅礴的写作手法,丰富深厚的写作底蕴、意境悠远的神秘色彩展现了从创世纪至今的藏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及风俗,演绎出雪域人民源远流长的精神内涵和生命状态,以及他们血与火的奋斗史。该书长达60万言,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分上下两册出版后,在读书界引起强烈反响,被认为是目前出版的藏族题材作品中的扛鼎之作。经作者授权,本刊现作部分转载,以飨读者。有删节,副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8.
几千年来,勤劳、聪明的藏族人民在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精神财富。在藏族民间口头文学的艺术宝库中,那浩如烟海的谚语,无疑是藏族人民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藏族民谚是藏族人民世世代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经验、观察和思想以及信念的记录。许多谚语如同哲理诗一般,意境清新,寓意深刻,有力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表达了劳动人民朴素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念。  相似文献   

19.
《民族论坛》2012,(9):52-53
<正>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曾经,每逢婚丧嫁娶、节日喜庆、新居落成等场合,土家族人便会由三四个人打着钹、敲着锣、吹着唢呐进行表演,或者惟妙惟肖地再现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或者淋漓尽致地表现土家人的生产生活及神话传说……那表演常常会把你带入其设置的意境中去,让人陶醉不已。  相似文献   

20.
永远的雪域     
很多年前,我常常听到《逛新城》、《北京的金山上》这样一些西藏的歌曲,那时的西藏,对于我来说,仅仅是个地域名词。很多年以后,我又常常听到《向往神鹰》、《香巴拉并不遥远》这样一些西藏的新歌,这时的西藏,对于我来说,已经成为挥之不去、魂牵梦绕的眷恋。在我平凡的生命中,她已成为一种理想,一种求索,一种象征,一种意境,因为在这里我发现了属于自己生命中许许多多本真的东西。1998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按照党中央的部署.精心组织了第二批援藏干部,我的名字有幸被列入了这批干部的名单。经过多方的准备,我们一行44人带着省委、省政府的嘱托和6000多万湖北人民的关爱踏上了进藏路。我们对口支援的地方是西藏山南地区。三年中,我们同山南人民一道,为山南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山南人民生活的改善,努力的工作艰苦的拼搏,我们经历了无数高原风雪的洗礼,也享受过成就后的喜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