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臧旭恒  刘国亮  曲创 《东岳论丛》2006,27(2):200-203
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经济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于2月25-26日在山东大学召开.应邀出席会议的主要有山东省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山东省高校经济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院长等.会议围绕"经济学学科建设,经济学人才引进与培养,省内高校、科研机构和有关政府部门合作"等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2.
科研管理与学科建设协同发展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校的科研管理和学科建设的协同发展问题为对象,应用"协同学"理论,找出科研管理和学科建设的序参量,以层次分析法对科研管理和学科建设的协同关系建立一个定性和定量结合的分析模型,试图为高校发展策略提供一个数字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等医学院校学科建设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科建设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学科建设内涵和学科建设模式也在不断发展。从医学院校基础和临床学科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流既是一种水平,也是一种追求,"双一流"建设必须要有地方高校的积极有效参与.地方高校要以学科建设为切入点,寻求以"本"为本、"应用"为先、"地域"特色的学科发展定位.在此基础上,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构建学科建设梯队层次,突出重点、优势鲜明,变以往求"全"求"综"为求"专"求"精",进而构建自主创新的学科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它们相互联系、彼此影响,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学科结构."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突出特征,也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生命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服务的.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支撑作用,关键是要在制度、体制、政策等方面构建起二者能够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平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课程的设置及建设合力的形成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科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游海 《江西社会科学》2004,2(9):167-172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龙头。正确认识和处理学科建设与学校发展定位的关系、学科建设与制度建设的关系、学科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关系、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的关系、学科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等,对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5高校《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些许发展和进步,但仍然存在着创业教育实施主体不明确、创业教育学科建设不完善、创业教育竞赛组织不成熟以及创业教育实施效果不明显等诸多困境。有鉴于此,今后我国高校应当加强高校创业教育"一体两翼"的顶层设计,开展高校创业教育"科学化、系统化"的学科建设,并在此基础上推行高校创业教育"企业承办竞赛组织"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学科建设是高校各项建设中最基础、最核心的一环,近几年来南京大学在进行"211工程"建设中,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极大地推动了其他各项工作,使学校在许多方面都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对"基础"课的学理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为"基础"课提供学理支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有助于科学把握"基础"课的定位和基本任务,有助于加强"基础"课的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增强"基础"课的实效性.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对"基础"课的学理支撑功能,就必须做到: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特征出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把"基础"课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博士点建设.  相似文献   

10.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强校战略业已成为当代中国高校的共识。高端人才的引进在短期内增加了高校的"GDP",也触发了高校内部的不平衡与新矛盾。在发展战略层面为"学术权威"与"行政权威"的矛盾;在学科建设层面为"守望者"与"拓荒者"的矛盾;在团队融合方面为"引进女婿"与"现有儿子"的矛盾;在实验设备购置方面为"重投入"与"轻效益"的矛盾。究其根源,在浮躁的社会风气和急功近利的目标导向驱使下,对高校领导而言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无限性和高校领导的任期有限性二元矛盾的博弈,对学者而言是学术生命的有限性和探索科学真理的无限性双重张力的权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