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兴鉴赏与诗兴创作是中国传统审美与文艺活动的重要表现。它以直观的感兴形式融入了认识成分 ,是情与理的结合。其中渗透着中华民族在对待自然与社会的特有的泛神论般的情志 ,有着深沉的文化蕴涵可以分析。故而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与文艺家都十分重视对诗兴精神的研究与开掘。  相似文献   

2.
赵刚健 《江淮论坛》2004,(4):104-109
宇宙意识贯穿于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几个重要时代,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显在的不同的内容形态:半人半神的远古神话,极具时空穿透力和展示天国图景类的楚辞,从东晋延续至唐宋的“与宇宙同化同在”类的诗文,由“情意化山水”上升到“宇宙化山水”的表现荒寒境界类的唐诗。宇宙意识贯注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思想中,而成为潜在的丰富而深厚的美学意蕴:“以天合天”的自然朴素观,松动性和开放性的文学形象观,古典诗词的一种张力方向:“远”。古典文学作品的张力结构:“圆”。  相似文献   

3.
文学时序是在意象、结构、情节等要素中包含着的内在时间秩序,是超越物理时间、心理时间的高级时间感受。中国古典文学时序有时体现为持续时间的切断以及时间方向的消弭;有时取同时性事件、伴生物象作为文学意象表达对自然时序的顺承;有时以情节的剪裁,对时间节律进行逆反,生发艺术力量。中国古典文学时序观念的表达方式是"立象尽意",因此必然带有诗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哲学社会科学的诗性使其走出了与自然科学不同的方法论路线。人工智能以技术和方法的革命实现思维和诗性的革命。智能置顶开启了人类反思的二级范式。人类理性创造了算法黑箱,但无法解释黑箱,而黑箱方法又解放了理性。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元之争在智能新主体诞生中获得弥合。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第四范式"带来了哲学社会科学方法的"透明计算"。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哲学视角看,中西诗性文化存在着深层异质性,体现在:一为以情性为本体,一为以理性为本体;一为与天为一的精神,一为人天疏离的精神;一为向内修心,一为向外探索真理;一为成就道德和审美的世界,一为对个体权利的梦寐以求;一为体知,一为逻辑的分析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陈心浩 《晋阳学刊》2008,(5):108-111
诗性精神和文学精神既相互区别,又互相重合。明清小说评点家在评点小说的过程中,往往借他人之酒杯,消己胸中之块垒,体现出强烈的诗性精神。但同时,他们又自觉地从小说创作规律和读者审美需求的层面上揭示出小说的本质特征,体现出积极的文学精神,并且诗性精神和文学精神达到了高度的圆融统一。  相似文献   

7.
朱熹的精神哲学伴随着对心性问题的讨论而展开,其理论兴趣多集中在对人的精神生活、精神追求、精神境界与精神修养上,这使其有别于西方的精神哲学,探索他的精神哲学不仅可以促进学术的研究,而且也可为解决现代人类所面临的精神问题而提供某种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韩广信 《学术研究》2004,(6):119-122
德里达对西方传统文化的解构 ,主要目的是解构“一切社会等级制和暴戾统治”。对逻各斯中心主义 ,语音中心主义及一切传统文本的解构 ,是他采取的迂回策略———去其根基和始源 ,使其崩塌并边缘化。他建构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无原则的原则 ,为诗学等的自由游戏创造开辟了无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哲学精神是哲学永葆"爱智慧"风范的精神品格,是哲学与其他学说在精神层面划定界限的重要标志。哲学精神是人类精神的最原初、最根本、最精妙的表达,追求纯粹、反思批判、高扬自由是其基本内容。哲学精神与科学精神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作为人类精神境界的不同方面,哲学精神不仅与科学精神内在相通,而且在关怀人生命无限性追求、自觉人自己的生存态度、反思人自身的高贵品性等方面还是对科学精神的积极超越。  相似文献   

10.
大庆精神的哲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具有时代精神的大庆精神,只有从哲学的维度对其进行诠释,才能准确地把握它作为一种理论与精神的内在实质,才能总体性地、深层次地理解和把握大庆精神的内涵。为此,笔者从大庆人生存的形而上精神、主体性精神、科学理性精神、批判精神等多重维度对大庆精神的哲学底蕴进行挖掘和解读。  相似文献   

11.
道家的精神哲学与现代的潜意识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英 《文史哲》2002,(1):49-53
深入研究道家精神哲学,必须引入现代潜意识概念。道家的精神概念不仅包括有意识的活动,而且特别强调潜意识活动。道家的精神追求包括知道、得道、乐道三个环节,其实现主要靠潜意识活动。道家精神修养的过程是从意识状态开发,而逐步进入一种特别的潜意识状态。道家精神哲学有其特殊旨趣,包含许多有价值的思想成份。  相似文献   

12.
斯宾格勒的历史哲学思想集中在他创立的观相的形态学理论中.这种理论坚持"现象即本质"的观念,强调借助个体的精神慧眼对文化的形式语言以及现实生活进行本质直观.对世界历史各种文化进行结构预构,以及词汇预构,加之隐喻的运用,使得文本带有明显的诗学特征.斯宾格勒的历史哲学不妨可以视为诗性的思辨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13.
欧洲中世纪虽是一个信仰的时代,但不能把它简单地说成是否定理性的时代。中世纪哲学秉承了西方哲学的理性传统,以一种独特的形态延续着西方哲学发展的轨迹,其基本精神仍是理性的科学精神与信仰的宗教精神的交融。在当代科技和理性高度扩张,信仰危机和价值迷失日益严重的境遇下,重新对中世纪哲学的基本精神进行审视和评价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雪丽 《江淮论坛》2006,(5):110-113
阿来的长篇新作《随风飘散》,延续了以往作品的诗性因素和边缘化叙事,以及对于一种美丽的事物逐渐走向消亡的挽歌情调,在民族变迁的历史中透视个体和人类的宿命。但更为重要的是,在挽歌的背后,浸润了作者对个体命运和历史变迁中诗性、神性逐渐消失的焦虑,以及当边缘处的生活不断被主流生活入侵时,人性和族群精神的深度重构,并试图重建对历史、人生、民族命运的独特思考。他守护和呼唤的不仅是他的族群的而且是整个人类生存的神性和诗意。  相似文献   

15.
在 2 0~ 2 1世纪之交俄国文化转型中 ,重建民族精神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因为自从彼得大帝所启动的现代化凸现“俄罗斯问题”以来 ,俄国一代代知识精英就用世界眼光审视自己民族发展之路问题 ,发现集中体现民族精神的哲学体系始终没有建立起来 ,于是三百年来呼吁哲学危机的声音不绝于耳。在苏联国家哲学解体和全球化冲击的背景下 ,这种危机意识更加强烈。因而 ,在文化转型意义上重建民族精神 ,近 10多年重点是还原俄国民族精神经典的原貌、确认斯拉夫民族性、东正教及其对俄国影响、反思现代化等 ,并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6.
浪漫主义精神的哲学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行于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的欧洲浪漫主义思想文化运动,对后世欧洲哲学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浪漫主义思想精神的价值在性质上是哲学的,在形式上是诗歌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凸显了人本关切的意蕴,寻求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扬弃人的生存悖论,追求永恒与绝对的精神,唱响了现代性批判的序曲。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哲学”转向“实践哲学”所带来的一个重大思想成果在于,长期主导哲学的“特权主义”与“贵族主义”欲求将走向终结,哲学将从“专横”走向“民主”.这是哲学在精神品格和气质上所发生的根本性的转变.哲学的“特权主义欲求”与“贵族心态”始于摆脱“有限”与“卑微”、寻求“无限”和“超越”的“高贵精神”,但由于它所坚执的控制论的思想倾向与排他性的价值取向,“高贵的野蛮”构成其深层的精神底色.推动哲学走向“民主化”,构成现当代哲学的重大趋势.这也启示我们,对哲学的独断和专横保持警醒,彰显哲学“民主”的精神气质,无论对哲学,还是对从事哲学的人来说,都具有“性命攸关”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 90年代年轻作家的小说创作为切入点 ,分析近年小说创作的精神走向 ,其诗性的消解和理想主义的沉沦 ,期待文学应坚持审美本性和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给人以灵魂的净化和精神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哲学中人文意识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哲学中人文意识的特征是从重视天命到重视人:人的作用得到充分重视;人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表现;有一个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中国人文意识有两个基本取向:一个是着眼于人的物质生活,一个是着眼于人的精神生活。因此,认为中国人自周秦以来只有一种人文意识即伦理、宗法意识的观点显然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