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畅销书推荐     
止清  编辑 《四川统计》2012,(6):52-52
《权力与市场》 作者:穆雷·罗斯巴德 出版单位:新星出版社 编辑推荐:穆雷·罗斯巴德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发展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若干理论,并将其运用于对美国经济历史的分析。《权力与市场》是其代表作,在书中,他秉承奥地利学派对政府控制和干预的一贯警惕,对政府干预市场的各种具体形态进行细致的归类、分析和批判,对反对自由市场的种种论点提出了反驳。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规定我国实行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三种价格形式。(1)市场调节价。市场调节价是指经营者自主制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但必须指出,经营者自主定价,不是完全根据经营者的主观意愿随意定价,其核心是通过市场竞争来形成。从政府对市场价格监管的角度而言,凡是已明确放开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必须要坚决放开让市场自发形成价格,不能随意收回定价权,或对其价格形成进行任意干预,但是政府可以通过对经营者价格行为的规范,间接调控市场价格,促进市场调节价的合  相似文献   

3.
樊轶侠 《统计与决策》2007,(19):134-136
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说明医疗体制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政府职能和市场机制的不合拍是造成新时期医患矛盾的深层制度根源。通过分析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中政府干预的原因和手段,提出了以强化政府责任化解医患矛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工作部署,是具体体现《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权力行为,所以说是政府行为。如果没有政府行为作保障,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可以说是寸步难行。但在实践中,尽管有“政府”这座大的靠山,我们还是感到了比较大的困难。普查过程中,有的文件的执行大打折扣,有些会议精神得不到落实,存在行政指令效能弱化的现象,政府的行政制约力和威慑力在经济普查的全过程中并没有发挥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5.
王松涛 《统计研究》2011,28(1):27-35
 本文首先在住房存量流量模型的基础上,对住房市场政府干预的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进行了理论刻画,然后联合应用干预分析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就2003年以来住房市场政府干预的主要政策组合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和重庆6重点城市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全国性政策工具对重点城市住房价格产生了显著的长短期干预效果,尤其是2005年和2006年国务院的两次综合干预以不同形式和力度抑制了房价增长;政府干预的有效性逐渐提升,但全国性政策工具对不同城市的作用力度有显著差异,表现为对二线城市房价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一线城市;2004年土地交易制度改革可能是造成近年住房价格上升的主要政策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谢平楼 《统计与决策》2012,(23):176-177
商品市场的非常态运行会导致供给与需求出现暂时或局部的严重失衡,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此时政府部门有必要利用政策手段,借助市场机制,积极干预商品市场的运行。文章以2011年1月中国南方冻雨灾害为例,对商品市场非常态运行的产生因素,政府干预商品市场进行调控的必要性和政府在雨雪冰冻灾害期间的一系列调控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如几本书几个概念几个人果你相信中医,你就不应该否定经济学,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敢于对50%的可能性做出100%的判断。说到西方经济学,就不能回避两个人:J.M.凯恩斯和M.弗里德曼,他们分别代表了经济学的两大学派:凯恩斯主义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凯恩...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现在,某些地方和单位为了追逐名利,往往置《统计法》和党纪政纪于不顾,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这种现象必须坚决制止。”一言即出,铿锵有力,地方政府各级官员纷纷表态,支持统计部门查处统计违法行为,维护统计部门的“三权独立”: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执法和统计监督的权力。最令人欣慰的是,  相似文献   

9.
对市场失灵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洁  王韬 《统计与决策》2002,(10):13-14
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经济学论著都认为市场会失灵.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特别是在长期受计划经济思想影响的中国,市场失灵更是为政府不恰当地干预经济提供了依据.笔者认为,不能把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都归结为是市场失灵.其实,在正常情况下,市场不会失灵.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我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组织合理化、健全和完善产业政策的需要,南开大学经济学教授王述英主编的《现代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年8月版)对这一问题作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这本书是她的《第三产业:历史·理论·发展》的姊妹篇。该书旁征博引,厚积薄发,是对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新的贡献。该书由4篇17章构成,其主要内容包括:产业经济发展与结构分类、产业关联分析、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在产业结构优化中的作用、产业组织理论、中国产业组织现状及其合理…  相似文献   

11.
2006年至2010年。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连续五年从公众视角对中国公共服务水平进行评价,2011年1月7日于北京发布的《2010年零点中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报告》中展示了公众对十二项公共服务价格的感受和评价情况:对那些“政府提供、市场经营、政府监管”性的公共服务项目,如水电气暖等,以及那些“政府提供、政府经营”性的公共服务项目,如医疗、教育等,公众普遍认为产品或服务的定价机制和定价过程缺乏公开透明性;而对那些以“市场提供、市场经营”为主的公共服务项目,公众则普遍认为价格合理性低。  相似文献   

12.
理解新《统计法》的7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玉琴 《统计研究》2009,26(10):3-9
 2009年6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领会和把握新法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本文以现行《统计法》为参照,从如何杜绝权力干预统计、强化统计机构管理职能、切实规范统计行政行为、夯实各级政府统计责任、加大调查资料保密力度、健全统计信息共享机制以及引入国际统计规则理念等七个方面,对新《统计法》所确立的各项法律制度进行阐释。作者认为:新《统计法》进一步体现了依法行政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是我国统计法治建设进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对于切实维护统计数据质量、提升政府统计公信力 将发挥更好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服务型政府的建立面临着诸多困境,政府和其工作人员作为服务型政府的主体,其本身存在的自利性对服务型政府所要求的良好的政府形象与公共服务精神的确立,社会自治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法治社会的最终确立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了应对这一困境,需要从利益,权力,道德三个角度对政府自利性产生有效的约束.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债务的融资成本与银行竞争和政府隐性担保有密切联系。文章采用2008—2018年地级市银行数据,利用银行分支机构的集中度衡量银行竞争程度,研究银行竞争对城投债信用利差的影响,并引入地方政府隐性担保能力作为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研究发现:一方面,银行竞争能直接降低城投债的融资成本,但其作用程度受地方政府隐性担保能力的调节,隐性担保能力越强,银行竞争降低城投债信用利差的程度越大;另一方面,银行竞争还通过地方政府隐性担保能力的中介作用,间接降低城投债利率。对银行的异质性分析表明:股份制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数量增多能降低城投债的利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新《预算法》并没有打破城投债的隐性担保。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基于实证结果,文章认为应当继续深化金融业结构性改革,推进地方融资平台的市场化转型,适度加大法定债券发行规模,逐步打破市场对融资平台的隐性担保预期。  相似文献   

15.
张杰 《统计研究》2016,33(3):72-79
本文利用改进的APG模型框架对中国各省份地区制造业部门生产效率增长进行分解和测算,并针对导致中国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动因进行深入分析。主要的发现是:技术效率和企业净进入是推动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增长的主要来源,而要素配置效率对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增长的贡献非常有限,由此验证要素市场的发展滞后是造成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内在因素。进一步的检验发现是,地方政府对要素市场的干预是造成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主要动因,这种干预效应总体上呈现倒U型关系。更为细致的分解结果表明,政府干预对于资本要素配置效率的作用效应呈倒U型关系,而对劳动要素配置效率呈U型关系。这些检验结果均证明,全面推进要素市场的市场化导向改革,减少政府干预对微观经济部门的扭曲性影响,是维持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统计分析的起源与发展︵三︶彭道宾从欧美统计史看,较早从事统计分析写作的是政治算术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英国人约翰·格朗特(1620-1674),他是个商人,后来在市政府里担任各种职务,作过参议会的议员。在1662年他写了一本书:《对死亡率公报的自然观察和...  相似文献   

17.
英国思想家亚当·斯密(1723-1790),在238年前的一本《国富论》,被今天的经济学主流认定是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他直接影响英国一个多世纪,甚至让英国的皇族放弃了干预经济的特权,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英美等国经济的繁荣。然而,该著作翻译为中文也有了112年的历史了,其对中国的影响并不算大,是什么原因很值得我们深思。后人对其理解多过于片面,对其产生的困惑和争议也多产生于对其作品的肤浅理解。在追寻"中国梦"的今天,重新学习和借鉴,也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京文 《中国统计》2001,(12):19-21
创新—经济发展的动力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支柱。21世纪已经来临,创新对我国经济将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其发展趋势怎样,是我们大家,尤其是青年同志十分关心的大问题。“创新”概念被引入经济学并使之成为一门很有影响的学问,应首先归功于美国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A.(1883~1950)。他首先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理论”,以后又在其他著作中加以运用和发挥。但熊彼特的定义“创新”概念是一个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而更是指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  相似文献   

19.
文章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行为对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当前经济发展时期,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增长的意愿非常强烈,为了推动GDP增长,弥补市场的不成熟,经常对金融部门进行干预,政府经常成为地区金融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相似文献   

20.
《统计与咨询》2012,(6):6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规定我国实行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三种价格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