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看待“奇怪的战争”,是一个关系到如何正确评价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至1940年4、4月间英法的对外政策的问题。此问题历来为史学界瞩目。笔者认为,搞清这一问题,既能加深理解战争与政策的关系,又能揭露英法在“奇怪的战争”时期的新的慕尼黑阴谋,因此,愿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见解。  相似文献   

2.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芦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围绕着“七七”事变后的中国局势,形成了国际斗争的一个漩涡。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都十分关注,考虑各自的对策,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非常重要的一段国际关系史。然而世界现代史著作往往语焉未详。现根据所见当时内外报刊,以及后来发表的有关资料,加以整理概括,就教于史学界的前辈和同行。  相似文献   

3.
阐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事件,驳斥对其历史的歪曲,这是苏联学者的迫切任务。在这方面,我们所评论的这本专著值得予以重视,它对当代资产阶级史学界关于过去了的这场战争的基本概念作了批判分析。  相似文献   

4.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一般认为:“二战”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帝国主义战争,后一阶段为反法西斯战争。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认为:“二战”自始至终都是反法西斯战争,前后只有形式不同,并无性质差异。一般说来,中学教科书的观点,是学术界公认的。现以中学教科书材料说明我国史学界对“二战”性质的认识情况。1960年版高中《世界现代史》说:“它开始的时候,是德国法西斯和英法等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苏联参战以后,它成为全世界人类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角,同盟各国的共产党都参加了这个战争,战争的性…  相似文献   

5.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史学界至今尚在争论之中,大致有三种观点,即:“三九说”、“三七说”、“三一说”之分。“三九说”是传统的观点,认为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国进攻波兰,九月三日英法对德宣战,是“二战”的起点。因为,这个战争爆发在“世界资本主义的心脏地区”——殴洲,又是“对国际事务有重要影响或重要作用的相互敌对的大国”之间的帝国主义战争的开始。  相似文献   

6.
1931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侵华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1937年7月7日,日本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由北向南侵占了大半个中国,并积极准备向东南亚扩张。日本法西斯敢于发动侵华战争,并积极准备挑起太平洋战争,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美国政府长期对日本推行经济绥靖政策,给日本起了输血打气的作用,支持和纵容了这个战争祸首。本文试图就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对日本实行的经济绥靖及其原因做一点肤浅的探讨,以求教于史学界的前辈和同行们。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战争与和平历史运动的一个坐标,战后和平的方方面面无不关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参照”。比如,1928年的《非战公约》终因二战而获得了价值认同;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出来的联合国是战后和平的根本保障;二战后更加规范和完善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是战后和平的重要支撑。但是,“有限化战争”与“战争的变异”表明,要真正实现和平还需要一个遥远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的形成,国际政治中的战争引火物比比皆是,1898年美西战争的硝烟未散,1899—1902年,在非洲大陆的南部又爆发了一场激烈的英布战争。英布双方为什么会火并起来呢?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长期以来,史学界存在着分歧。英国资产阶级史学家,把英布战争的真相歪曲得面目全非,他们称英布战争为“布尔战争”(即布尔人发动的不义战争)。布尔史学家则把英布战争称为“英国战争”(即英国侵略布尔人的战争)、“独立战争”。苏联史学界认为英布战争是“帝国主义战争”,“是争夺剥削非洲人的优先权的战争”,但同时,又称布尔人对英  相似文献   

9.
有关法西斯问题、特别是关于德国法西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系问题,是史学界研究的一个老课题,国内外史学界在相关领域发表了不少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界在德国法西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关系问题的研究方面有了重大进展,推出了一批重要著作,其中有朱庭光主编的《法西斯主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法西斯新论》、陈祥超、郑寅达等著《法西斯运动和法西斯专政》等。然而,学术研究无止境,对法西斯主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系的研究也是如此。综观已出版的有关著述,在阐述德国法西斯问题时,通常只论及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和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0.
日俄战争,是沙俄和日本分割中国和朝鲜的帝国主义战争.在这场战争前夕,沙俄和日本背着中国政府和朝鲜政府,进行了一场无耻的外交谈判.对于这场外交战,苏联史学界一直认为:沙俄政府在谈判中作出了日本所要求的“让步”.沙俄所以让步,是因为对战争“没有准备”,或“准备不足”;“不想和日本打仗”①.这种见解,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本文试图根据历史事实,阐明沙俄推行的帝国主义战争政策的实质,澄清苏联史学界在这个问题上制造的混乱.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20世纪是“革命和战争”的世纪,那么苏俄就是最好的体现。因为赋予2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战争这个特点的是苏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诞生的苏维埃革命,被预言会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灭亡。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最大限度考验苏联体制的同时,也打开了它通向灭亡的道路。在这里,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战时期对苏维埃体制的影响详细地论述一下。  一、围绕战争准备的问题通常,近现代国家建立常备军是不可或缺的,在这一点上苏联也不例外。而且,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苏联的战争准备是在非常必要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说苏联的战争准…  相似文献   

12.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问题,国内外的学者们曾撰写了不少论著。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以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分为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为帝国主义战争,第二阶段为反法西斯正义战争。但在阶段划分上又有两种主张:一种认为,1941年6月苏联参战根本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政治性质;另一种认为,1940年5月希特勒德国进攻西欧,英法被迫抗击,战争性质由帝国主义战争转变为反法西斯战争。第二种看法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自始至终是一场反法西斯正义性质的战争。我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始终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战争,即法西斯的侵略战争与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但战争不同阶段,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战争所占主次不同。战争第一阶段,法西斯侵略战争占主导地位;战争第二阶段,反法西斯正义战争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 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在亚洲的东方,最早 开辟反法西斯侵略的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然 而,对此,国外史学界却未给予公正的评 价。譬如,英国史学家巴兹尔·亨利·利德 尔─亨特在其用了20年时间,长达百万言 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一书中,只字未提 中国战场;而法国著名二战史专家亨利·米 歇尔却在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一书中说 什么“中国人没有能力防卫自己,只能弃城 向内地撤退。”“光靠自己中国是无力赶走 日本人的。”等等。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实事求 是地评价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 史贡献,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的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作用及关系问题,中外史学界颇有争议。国外学者对这个问题往往是重视不够,缺少公正的态度,没有实事求是地把中国的抗日战争放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中加以研究和评价。特别是在欧美各国所著述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一般都未予中国抗日战争以应有的地位。 上述状况的出现,有同志认为与下列原因相关: (1)对于中国抗日战争那种特有的以弱抗强的战争特点——持久的人民战争的特殊作战形式,国外一般人所知甚少,领会不深。而且习惯以现代的正规战、阵地战的眼光来看待中日战争。因此,很难公正地评价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应有的地位和所起到的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危机迭起。当时主导世界局势的有三种力量,即以社会主义苏联为首的维护和平的力量;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中间力量;以德日意为核心的法西斯战争力量。他们以战争与和平为焦点,在三十年代的国际外交舞台上展开了纵横排阁的斗争,最终不可避免地爆发了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苏联外交政策的走向对此无疑有很大影响。因此,对三十年代苏联外交政策的评价在史学界长期存在争论,焦点是苏联对于战争的爆发应负什么责任。本文拟对此结合史实阐述自己的一些认识和观点,供商榷。应该肯…  相似文献   

16.
武汉大学在中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取得了令人称羡的辉煌成绩。它不仅因拥有二次大战史研究方面的七个“中国之最”而雄居全国高校之首,而且由于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尤其是观点纷呈而为二战史学界所瞩目。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世界各国人民、政界、舆论界和史学界对人类历史上这一场空前的浩劫已有定论.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同为战争元凶的日本和德国在认罪态度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试从战后日本和德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政治局势、地缘等外在因素的不同来探讨导致两国认罪态度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及战争期间,英国从绥靖到对抗,从战争初期的失败到战争的最后胜利,与它的国内事态发展有密切联系,国内发展推动了战争,战争又促进社会变化,人民对战后的期望是战争胜利的保证,同时又为战后的“新社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美国从1776年建国至今不过两百多年,却经历了不少的战争,诸如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美西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班牙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以及最近的海湾战争等等。难怪战争在美国文学中一直是主要题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战争在美国人民中间引起思索,美国的战争文学异军突起,出现了创作丰富多样的繁荣局面。从反映时代精神的角度来看,战争文学中的许多作品都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它们记录了人类遭受浩劫的真实画面,从探讨创作特色的角度来看,战争  相似文献   

20.
西汉与匈奴战争的性质问题,一直聚讼纷纭。从史学界讨论情况来看,对景帝以前战争性质的认识大体一致,即汉朝进行的是自卫性的正义战争,而匈奴是“侵略”性的非正义战争。关于武帝与匈奴的战争,则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武帝对匈奴的战争是“侵略”性的非正义战争,另一种意见认为是“反侵略”性的正义战争。我认为这两种意见都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